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47篇
化学工业   27篇
金属工艺   30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5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从处理辐射传热的基本理论出发,给出了一个包含与辐射发随机方向性有关的经热流参数的新热流模型。  相似文献   
92.
93.
介绍了混合原油的密度、粘度、比热容三个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各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函数表达式,为设计人员的工艺计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4.
纳米机械和微机械中杆的晶格振动内能与比热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具有简立方单原子晶体结构的纳米机械和微机械中杆的晶格振动量子化的结论,推导了杆的晶格振动内能和比热的公式,并采用了神经网络技术进行了数值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单位质量的杆的晶格振动内能随尺寸的增加而增加,而比热容随尺寸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5.
96.
根据Hamrock B J &Dowson D的点接触弹流润滑(EHL)的设计理论,提出一种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EHL设计方法,推导出传动元件接触点的当量曲率半径和滚动速度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恒功率输出时变速器传动元件的受力,并作出相应的曲线。得出传动元件为点接触时接触区油膜厚度和膜厚比的变化规律。实例表明,选用Ub-1油,当传动比大于0.2时,膜厚比为5~7,传动元件在接触区处于弹流润滑状态。  相似文献   
97.
舰用燃气轮机间冷回热改造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间冷回热技术提高舰用燃气轮机系统性能的原理.建立变比热循环计算模型,编制程序,计算简单循环舰用燃气轮机回热改造和间冷回热改造前后系统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间冷回热循环能够明显提高燃气轮机总体性能,为实际改造提供了有效的理论验证.  相似文献   
98.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不同编织工艺参数的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进行了热环境下的热物理性能实验研究,获得了热环境下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征,分析了环境温度和编织角对材料的热膨胀系数(CTE)、热传导系数(CTC)、比热(SH)以及热扩散率(TD)的影响,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这些结果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数值分析以及进一步研究材料的热力耦合行为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9.
高温射流对复合材料破坏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复合材料在高温射流作用下的材料特性.通过测定复合材料在高温射流作用下其破坏速度的数据,对几种复合材料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并得出了高温射流对复合材料表面破坏的比热焓数值范圈.根据比热焓值的大小可以选定理想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0.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测量了牛乳分别在277.15K、283.15K、288.15K、298.15K存放1~5天后的比热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新鲜牛乳的比热(326.15K.338.15K)相比,在277.15K、283.15K存放2天内,牛乳的比热没有显著的变化,而在288.15K、298.15K存放1天后,牛乳的比热有显著的变化。新鲜牛乳在277.15K、283.15K、288.15K、298.15K存放5天后,其比热(约329.15K)由3.870×10^-3J/(kg·K)增加至3.939×10^-3J/(kg·K),3.945×10^-3J/(kg·K),3.961×10^-3J/(kg·K),3.962×10^-3J/(kg·K)。以牛乳存放277.15K下1~5天后,各营养成分随存放时间的变化为例,对牛乳的比热进行了估算。牛乳比热的估算结果小于比热实测值。存放不同时间的牛乳比热实测值变化量与估算值的变化量之间的偏差小于0.008×10^-3J/(kg·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