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9篇
  免费   657篇
  国内免费   368篇
电工技术   743篇
综合类   559篇
化学工业   930篇
金属工艺   474篇
机械仪表   655篇
建筑科学   912篇
矿业工程   419篇
能源动力   207篇
轻工业   940篇
水利工程   352篇
石油天然气   516篇
武器工业   178篇
无线电   8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63篇
冶金工业   485篇
原子能技术   99篇
自动化技术   129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642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533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471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2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型钢-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荷载-变形曲线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探讨了型钢-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等截面普通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等截面且等体积含钢率的型钢-圆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内力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短柱中型钢-圆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最大且延性最好;与等截面普通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相比,型钢-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中核心混凝土纵向应力有所增长,钢管屈服后纵向应力降低速率、环向应力增加速率减缓,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减小;与等截面且等体积含钢率的型钢-圆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相比,型钢-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角部端点的约束效果最明显,钢管中点的约束效果最弱,型钢-圆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整体约束最强,型钢屈服后纵向应力略低于其屈服强度,且型钢的翼缘部分抗压强度比腹板部分的抗压强度高;等型钢含量情况下,随着翼缘长度b与腹板高度h比值的增大,轴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越来越低,当b/h=0,即十字形钢骨-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承载力最高;等体积含钢率下,普通方钢管混凝土柱轴压短柱承载力最低,随着型钢截面面积As与方钢管截面面积At的比值的增大,轴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先增后降,当As/At≈0.8时,承载力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2.
本文针对目前各电厂凝汽器换热管检漏装置配备率高、投运率低、可靠性差的应用现状,通过对凝汽器换热管泄漏形式及现有凝汽器换热管检漏装置设计方案的调研分析,分析现有检漏装置抽不出水样、检测范围小、检测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提高凝汽器换热管检漏装置可靠性的改进措施。改进后的检漏装置根据凝汽器具体结构及凝结水流场分布有针对性的设计取样点,每个水室独立取样、独立测量,配备有泄漏状态智能诊断系统,能够实时给出泄漏区域、泄漏量、泄漏率、泄漏孔等效直径等重要信息,为后续的查漏堵漏以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解决了现有凝汽器换热管检漏装置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93.
针对供电营业厅员工可能出现异常离岗或脱岗现象,实时性监督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文章采用一种基于Mask R-CNN的目标检测方法对营业厅服务公告牌文字进行检测识别,同时利用MTCNN、Insight Face模型对服务人员进行人脸检测与识别,最终利用多模态信息融合,实现在、离岗的准确判定。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营业厅场景下对工作人员是否正常在岗、异常离岗进行有效检测、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提高工作监督的真实性、公平性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94.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在各高校推广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各类教学网站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教学工作者对教学网站的辅助教学作用定位不准,网站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网站建设过程过于繁复且难以维护等方面。文章在深入探讨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学网站的定位和建设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大学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建立了一个示范性的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辅助教学网站。网站内容涵盖了基本课程信息、教学资源共享、拓展资源推介、教学论坛平台等多个方面。特别是教学论坛的建设,开辟了一个师生在线互动的平台,有效解决了教师答疑时间和学生课下学习时间难以配合的矛盾。教师在教学论坛上的答疑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对于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对相关力学问题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高层建筑涉及诸多的学科和专业领域,具有复杂、跨专业的体系,并具有显著的社会性特征。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为培养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有必要将工程哲学思想引入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将工程系统观、工程社会观和工程伦理观等思想和理念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以全局、系统的方式和观点思考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并在社会层面上处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针对多无人机编队飞行中的僚机故障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观测器的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首先,基于领导跟随法建立了无人机编队模型及僚机故障的编队模型,并将其划分为位置子系统与偏航角子系统。其次,基于观测器技术对位置子系统中的状态和故障进行观测,并结合观测的状态和故障信息构造状态反馈控制律;然后,基于自适应方法给出偏航角子系统的控制设计方案,并用Lyapunov理论证明系统跟踪误差最终有界收敛。通过仿真,本文算法在发生故障后对系统的完全跟踪时间和稳态误差分别比基于鲁棒故障估计的方法最大降低了76%和70.3%,并且均比传统观测器的方法明显减少较大,证明了本文算法能更好的克服偏差故障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实现四旋翼无人机群的编队飞行。  相似文献   
97.
通过混凝土经历常温至-190℃间冻融循环作用的试验,探讨混凝土含水率对其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下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历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后,混凝土上、下限温度时的相对弹性模量和相对峰值应变随混凝土含水率增加分别呈现增大和减小的趋势。下限温度时的相对弹性模量较上限温度时的增幅更显著,但相对峰值应变在上、下限温度时变化幅度均较小,可忽略混凝土含水率对其影响。同时,不同含水率混凝土上、下限温度时,相对弹性模量和相对峰值应变随冻融循环作用次数增加分别呈减小和增大趋势。其中,混凝土含水率较高时对相对弹性模量影响较显著,而混凝土含水率高低对相对峰值应变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8.
2017年12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江苏省政府《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年)》,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全力提升水环境质量,南京市政府出台了将《南京市水环境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近年实施黑臭河道整治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水环境提升,完成国家和江苏省下达的水环境治理任务.  相似文献   
99.
新洲大楼采用新颖的大底盘转换悬挂钢框架-剪力墙结构,整个结构中构筑了两个转换层,属于受力复杂的超限结构。对该项目进行了抗震性能化设计,根据构件的重要性给出了不同的性能目标,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结构的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弹性响应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弹塑性计算模型并进行了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综合评估了结构的地震响应与承载性能。弹性与弹塑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新洲大楼能满足规范的各项抗震设防要求与各项既定的抗震性能化目标,整个结构具有可靠的抗震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0.
传统双排桩单门架式支护结构是软土地区基坑支护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支护手段,由于其施工简便、不需设置内支撑、投资小并节约场地而被经常采用。但在深厚软土超大型基坑且中等开挖深度时采用,往往会出现基坑侧向位移大、沉降大、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结合对传统门架式支护结构的改进,在软土大型中等深度开挖基坑工程中提出了不设内支撑的双门架式支护结构形式,进一步提高支护结构整体安全稳定性和控制支护结构侧向位移,通过将该结构设计应用于绍兴县一小区项目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验证了该改进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