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2篇
  免费   568篇
  国内免费   59篇
电工技术   403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702篇
化学工业   199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34篇
建筑科学   12296篇
矿业工程   174篇
能源动力   57篇
轻工业   304篇
水利工程   1124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564篇
冶金工业   130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25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467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564篇
  2020年   503篇
  2019年   540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433篇
  2015年   664篇
  2014年   1286篇
  2013年   1016篇
  2012年   1169篇
  2011年   1184篇
  2010年   1059篇
  2009年   1090篇
  2008年   1009篇
  2007年   934篇
  2006年   740篇
  2005年   762篇
  2004年   578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桂林环城水系整治及生态修复——景区景观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区景观工程是桂林环城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实施充分结合桂林两江四湖及其周边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特别考虑了新建景区、桥梁的特征,其灯光的设置再一次在夜晚展现了桂林“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特色,创造了城市夜景景观工程新的规划思路和技术实践,是我国城市夜景景观工程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92.
八景作为地域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样本, 一直是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领域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桂林八景是喀斯特特色的地域性文化生态系统, 也是诗意山水与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外显内容, 在地方八景文化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结合景观语言体系, 采用类型学和图底分析法, 从“景名+诗+画”对桂林元、清两代八景进行全景式解构, 分析八景景观语言的构建方式与语言特色, 得出结论如下: (1)由包含7 类景观元素的字、13 种不同元素组合形式的词、16 组反映景观空间特征的句与2 种不同时空背景的段依次耦合嵌套构成的八景景观语汇诠释了山水意境的组构过程; (2)八景景观语汇中蕴含了点面相称、虚实结合、文景相应、时空交错的语法规则; (3)桂林八景景观语言以山水自然为基本词汇, 以人文历史为时空坐标, 以诗画意境为审美要义, 是“山-川-物-人”的统一体。本文系统分析了地方八景的建构方法、 过程及营景特色,有利于推动地域性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对山水人居环境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桂林环城水系是古今城市水系园林的典范, 是传统营城思想中“山-水-人-城”整体环境观的外 显。通过历史文献与图像资料分析, 梳理由唐至今的桂林环城水系形态演变与城水关系变化, 并从中提取 值得借鉴的建设思路和方法。结果表明: (1)古代桂林环城水系的形成源于城防需求下对区域水系资源的巧妙利用, 通过对周边风景要素的整合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逐渐形成园林化的空间环境, 带动了城市景观建设; (2)当代“两江四湖”工程在修复古水系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 包括景观格局拓展、景观形式 创新、休闲活动丰富度增加以及文化、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的提升; (3)在总结桂林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以水为脉, 整合城市空间”、“主客共享, 提升水域活力”、最终构建“城-产-游”复合系统的“城-水- 景”一体化路径。为传统城市水系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山水城市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与启示。(2)当代“两江四湖”工程在修复古水系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 包括景观格局拓展、景观形式创新、休闲活动丰富度增加以及文化、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的提升; (3)在总结桂林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以水为脉, 整合城市空间”、“主客共享, 提升水域活力”、最终构建“城-产-游”复合系统的“城-水- 景”一体化路径。为传统城市水系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山水城市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94.
皖江历史街区作为长江沿线地域景观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沿江城镇居民的日常交互过程,更是一个记载流域内自然风貌与传统文化演变的重要空间载体.本文以铜陵大通古镇澜溪老街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类型化归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出发,系统阐释街区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构成的框架体系,分析其地域景观特征的生成环境、类别以及表现形式,从而为澜溪老街景观风貌传承与延续的策略方法及路径提供支撑,以期推动同地域类型老街的历史记忆活化进程,打造街区地方文化的动态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95.
本文通过梳理过去一年国内外桥梁美学的发展状况,从桥梁美学思想与理论,桥梁美学设计方法与理论,桥梁景观设计与改造,桥梁规划设计,桥梁历史文化设计与研究,新技术在桥梁美学设计中的应用,桥梁美学设计应用实践等方面阐述了桥梁美学的发展成就;对将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预测;提出了建议和观点,希望对桥梁美学理论和设计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6.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摩崖石刻的内容形式和空间位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张伯阳等题名"、"道山亭"、"石天-双峰梦"和"天秀岩"为研究对象,以儿童和成人的视角分析微观视域下的摩崖石刻景观空间."张伯阳等题名"成人的欣赏方式为俯视,儿童经历俯视-平视-仰视的过程;"道山亭"成人的欣赏方式以平视为主,仰视为辅,儿童则以仰视为主,平视为辅;"石天"-"双峰梦"和"天秀岩"成人和儿童多以仰视为主.  相似文献   
97.
杨彦潇  朱捷 《园林》2022,(2):107-116
剖析网络评价文本能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支撑,弥补因快速城镇化建设发展而导致的公众参与不足,对于景观设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以重庆市弹子石老街为例,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利用rostcm6、excel及python等分析和数据抓取软件,采集大众点评的相关评论数据,以山地景观设计视角结合相关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制作可视化分析图,最终从多维度分析游客评论得出结果及改进建议,总结针对重庆弹子石老街及山地景观设计的6条设计策略:(1)交通可达的组织方式;(2)垂直上下的衔接转换;(3)对景远眺的外向空间;(4)本土文化的特色彰显;(5)城市事件的策划安排;(6)游览夜景的慢行系统,期望对今后的类似山地景观空间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8.
当前,国内外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加显著,户外环境的适老性逐渐被全社会所关注。借助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国内外2010—2019年涉及景观适老性领域的文献进行作者分布、研究方法和研究热点演进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国内的研究方法相对单一;(2)国外注重环境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影响,而国内更多关注住区环境的适老性和康复景观研究;(3)国外未来更加关注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注重与医学研究相结合,国内则会关注小气候条件、环境的个性特征对适老性的影响,研究方法也会逐渐多元化。综合来看,国内未来应在多学科合作、技术方法、研究广度等方面加大力度,为营造更加和谐的适老景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