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3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90篇
电工技术   125篇
综合类   221篇
化学工业   148篇
金属工艺   126篇
机械仪表   195篇
建筑科学   295篇
矿业工程   114篇
能源动力   51篇
轻工业   208篇
水利工程   73篇
石油天然气   124篇
武器工业   132篇
无线电   17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5篇
冶金工业   82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21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采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辽河油田直井注蒸汽开采超稠油油藏效果差的实际情况,利用最新研制的水平井热采数值模拟软件———NUMSIP-4软件,研究了杜84块不同水平井布井方式和开采方式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该块最佳开采方式为蒸汽辅助重力驱,并采用成对水平井组合,上注下采,水平段长300m,注采井距15m的布井方式。该项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超稠油油藏的开发所借鉴。  相似文献   
92.
运用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等方法,研究沥青质分子聚集体形成过程的分子构型变化、能量变化以及电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沥青质分子形成聚集体过程中形变能很小,沥青质分子发生形变不是沥青质聚集体形成的决定因素,但为沥青质分子聚集进而形成聚集体提供基础,沥青质分子具有很强的本征聚集活性;沥青质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很大,是沥青质分子聚集体形成的决定因素,其中,属于分子间固有属性的范德华力及泡利排斥作用之和相对较小,与沥青质分子结构特征相关的π π相互作用及氢键作用之和很大,表明由沥青质分子的大芳环体系和多杂原子的结构特征引起的π π相互作用及氢键作用是导致形成沥青质分子聚集体的主要原因;在所研究体系中,金属卟啉分子与含吡啶氮的沥青质分子通过π π相互作用而非轴向配位作用形成聚集体。  相似文献   
93.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是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整体具有“埋藏深度大、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商业动用难度大”的特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发育“断缝体”气藏,通南巴构造带的通江-马路背地区是“断缝体”气藏勘探最有利区带,优势岩相和裂缝发育区是有效储层发育的有利勘探目标。利用动态构造识别技术、非线性岩性与物性反演预测技术以及综合裂缝预测技术等关键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烃源断层识别、相对优质储层预测以及裂缝预测等问题,实现储层“甜点”综合预测。这些技术在川东北“断缝体”气藏勘探中应用效果显著,储层厚度预测误差从16%降低到8%,裂缝预测吻合率从60%提高到85%;依据“断缝体”评价思路部署实施的4口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钻井成功率100%,提交天然气控制储量367.91×108m3,落实了千亿方资源规模阵地,基本实现了川东北地区通江-马路背区块的高效勘探。  相似文献   
94.
为保证大井眼防砂井正常生产,研制了卡簧式铅封防砂封隔器。该封隔器主要由坐封机构、丢手装置、复合铅封组件及导向系统组成。卡簧式坐封机构的设计增大了坐封锁紧力,同时保证坐封安全可靠;滑块式丢手装置有效避免了刚体伤害;另外复合铅封组件采用内带刚性结构的高密度柔性石墨结构,耐温达350℃,适应稠油热采要求。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该工具创新性强,综合性能安全可靠,能很好地满足φ244.5 mm(95/8英寸)套管完井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5.
水平井砾石充填SLCH防砂工艺矿场试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砾石充填是适用于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的一种较好的防砂方法,但由于在充填过程中水平段容易形成砂桥导致防砂失败,长期以来在中国缺乏成功的矿场应用实践。介绍了水平井砾石充填SLCH防砂工艺,详细阐述了该工艺的基本原理、防砂管柱结构、施工流程、施工参数和矿场试验情况。矿场试验证实,SLCH防砂工艺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防砂,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王威  詹翌  吴海峰 《有线电视技术》2015,(2):111-112,115
本文阐述了高清转播车车体上12V直流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供电电路产生故障的原因及检修方法,并针对此供电电路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的原理与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7.
为找出中国不同类型观测站点能见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国350余个气象观测站29年(1980-2008年)的能见度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使用人口密度分布数据对观测站点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我国大气能见度在1980年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整体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特征,且东部能见度逐年下降趋势显著。能见度下降地区多集中于气候湿润或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且人口越密集,能见度恶化程度越显著,低能见度事件发生频率越高。我国西北,包括内蒙、新疆等人口密度较小、气候较为干燥的地区,其能见度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这可能与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次数减少及强度减弱有关。我国华南能见度下降幅度最为显著,人为经济生产活动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而我国华北和华东的能见度变化的区域协同性正逐渐增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地区所面临的区域性污染加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8.
99.
100.
给水管网实时故障诊断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阳  王威 《给水排水》2007,33(2):109-112
为实时诊断给水管网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宏观关系模型,用以建立实时监测故障前后给水管网3个节点的水压变化与管网中其他所有未监测节点水压变化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对水压变化和等值线分析,可以快速和准确地诊断出故障位置和故障程度.最后,运用给水管网局部破坏状态下水力分析的算法求解一个小型给水管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