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52篇
  免费   9725篇
  国内免费   2713篇
电工技术   2011篇
技术理论   27篇
综合类   5148篇
化学工业   10795篇
金属工艺   1506篇
机械仪表   1844篇
建筑科学   6755篇
矿业工程   3984篇
能源动力   613篇
轻工业   6564篇
水利工程   2050篇
石油天然气   1697篇
武器工业   1312篇
无线电   7170篇
一般工业技术   6679篇
冶金工业   1782篇
原子能技术   350篇
自动化技术   6703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745篇
  2022年   1813篇
  2021年   2254篇
  2020年   2133篇
  2019年   1332篇
  2018年   1639篇
  2017年   2409篇
  2016年   2331篇
  2015年   2818篇
  2014年   5399篇
  2013年   5020篇
  2012年   5225篇
  2011年   5554篇
  2010年   4402篇
  2009年   4767篇
  2008年   4413篇
  2007年   3205篇
  2006年   2595篇
  2005年   1925篇
  2004年   1279篇
  2003年   1034篇
  2002年   740篇
  2001年   730篇
  2000年   588篇
  1999年   422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286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91.
采用磷渣以20%、40%和60%的比例取代水泥制备磷渣-水泥复合胶凝体系(PSC-X)以及用浓度分别为6 mol/L、8 mol/L、10 mol/L和12 mol/L的NaOH溶液制备碱激发磷渣胶凝体系(PSA-X).测试了两种体系的标准稠度用水(NaOH溶液)量、凝结时间、胶砂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并结合XRD、TG-DSC和SEM-EDS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的分析观测.研究结果发现:磷渣的掺入使PSC-X体系的标准稠度用水量降低了13.6%左右.而凝结时间却明显延长.增加NaOH溶液的浓度,PSA-X体系的标准稠度用液量也随之增加,且均高于PSC-X体系.凝结时间则较PSC-X体系明显缩短.适量掺入磷渣,能明显提高水泥胶砂试件的抗压强度;PSA-X体系的抗压强度发展良好,其强度值随激发剂浓度提高而呈下降趋势.PSC-X体系主要有Ca(OH)2、C-S-H凝胶、AFt和C4AHx等水化产物,而PSA-X体系则是Ⅰ型C-S-H凝胶,还有一定量的方沸石存在.  相似文献   
92.
93.
《中国建材》2020,(3):58-5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建材联合会系统各直属单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和建材联合会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联合会党委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政治保证作用,统一思想,积极行动,科学防控,守土有责,防止疫情蔓延,全力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各单位结合自身工作渠道和平台优势,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发声,主动作为,动员行业企业支持疫情防控大局,宣传行业企业感人事迹,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94.
荆锐  刘宇  张慧杰  夏阳  阎培渝 《硅酸盐通报》2020,39(10):3237-3243
研究了水胶比为0.4,水玻璃模数为1.4及Na2O含量为10%(质量分数)时,单掺偏高岭土与复掺偏高岭土和粉煤灰对碱-矿渣复合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和早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两种复合方式对碱-矿渣复合胶凝材料均有缓凝作用,但复掺时的缓凝效果更明显.单掺时,碱-矿渣复合胶凝材料的早期抗折、抗压强度和折压比基本不随偏高岭土掺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其28 d粘接强度随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复掺时,碱-矿渣复合胶凝材料早期抗压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小;与单掺时相比,该复合胶凝材料72 h抗折强度和折压比分别提高了40%和64%.除此之外,复掺时该复合胶凝材料28 d粘接强度比单掺时提高了45%,但粉煤灰掺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
为了改善Eu3+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Eu-nHAP)在水相体系中的分散悬浮性能,以聚丙烯酸(PAA)为分散剂,结合超声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光散射(DLS)、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 表明,PAA可以通过羧基与Eu-nHAP表面钙离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结合在Eu-nHAP的表面,PAA的交联作用将长80~ 120 nm、宽8~10 nm的Eu-nHAP组装成长380 ~ 460 nm、宽120~ 180 nm的短棒状聚集体,进而通过PAA的空间位阻效应将Eu-nHAP分散悬浮在水相中,获得了分散性、稳定性良好的悬浮液.不同浓度PAA表面改性没有明显改变Eu-nHAP的晶相组成和晶粒尺寸,也没有对其荧光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6.
以黑臭河道底泥为主要材料,分别对其进行550℃煅烧和非煅烧预处理,辅以粗骨料、粉煤灰、水玻璃和废玻璃在高温下烧结成两种透水砖.研究了底泥掺量、成型压力、保温时间对两种透水砖的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泥掺量20%~60%区间,采用未经煅烧处理的底泥制备的透水砖最高抗压强度为22.8 MPa,透水系数1.55×10-2 cm/s,达不到JC/T 945-2005《透水砖》抗压强度要求.采用煅烧处理的底泥制备的透水砖在污泥掺量为44%时,达到最大抗压强度37.5 MPa,同时透水系数为1.68×10-2 cm/s,符合JC/T 945-2005《透水砖》Cc35要求.成型压力和保温时间对两种透水砖的性能影响规律相似,皆表现为抗压强度随成型压力的增加而增加,透水系数随成型压力的增加而减少;抗压强度随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透水系数随保温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97.
CO2和CH4均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成员并且数量可观,其资源化利用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甲烷干重整是经典转化方式之一,将CO2 “供氧”还原反应和CH4 “需氧”氧化反应结合起来并相互转化,其产物合成气(H2和CO)可用于费 托合成碳氢化合物液态燃料。近年来,干重整已经成为能源环境领域热点之一,在重整新工艺和催化剂设计策略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推动了高活性和高稳定性催化剂和新工艺研发。详细综述了甲烷干重整工艺和催化剂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干重整工艺新发展和催化剂功能设计,结合Ni载体相互作用、双金属协同效应、界面效应、单原子催化等新策略对干重整工艺中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干重整技术现有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
本章首先举出如何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及全局形态的普适型的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来挖掘可以被人们利用的巨大潜能。作者通过亲身实践,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通过对总结出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和规则的学习与运用,挖掘出了能被利用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99.
《造纸科学与技术》是广东省造纸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大16K开本,逢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44-1532/TS,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4571。本刊报道范围为制浆造纸工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理论和工艺研究、产品研发、装备制造等。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究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RAC)力学性能的提升作用,本试验采用预湿-二次搅拌法制备再生混凝土,系统开展单、复掺矿物掺合料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试验考虑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再生骨料取代率、矿物掺合料种类及取代率等因素,共设计23组试验配合比,研究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经时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随强度等级升高而提升,随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大而下降.与未掺矿物掺合料的再生混凝土相比,单掺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提升效果较弱,单掺矿渣、硅灰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提升效果显著.养护龄期90 d时,矿渣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最高提升12.7%,硅灰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最高提升21.3%.粉煤灰-矿渣复掺对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无提升效果,20%粉煤灰-10%矿渣复掺抗压强度甚至下降18.8%,粉煤灰-矿渣复掺对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略有提升,最高为5.9%.粉煤灰-硅灰复掺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提升效果较好,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最高分别提升9.7%和1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