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5篇
建筑科学   8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8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岳桢干 《红外》2011,(2):46
据http://medgadget.com网站报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测试一种用于区分正常皮肤组织和活性较强的癌变组织的新型光学系统。因为皮肤是非常适应外部光学扫描的,所以这种热量变化区辨别技术被认为是最适用于检测黑色素瘤的。  相似文献   
92.
目的检测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膜上MC1R蛋白及其cDNA,为研究黑色素瘤细胞表面受体及靶向配体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放射配体分析法检测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膜上的MC1R蛋白;用RTPCR方法扩增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MC1R的cDNA,并克隆至pMD18T质粒,进行酶切分析鉴定及扩增片段DNA序列测定。结果放射配体分析结果表明,125IαMSH可与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膜特异结合。RTPCR结果显示,扩增产物的大小与MC1R的cDNA相符。测序结果证实扩增片段为MC1R基因的特异片段。结论证实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膜上表达MC1R蛋白。MC1R基因的成功克隆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对实验性兔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脉络膜黑色素瘤模型新西兰白兔32只。建立实验性兔脉络膜黑色素瘤模型,将其随机分成不予治疗的空白对照组(A组)、小剂量(B组,微波能量10W,作用5min)、中剂量(C组,微波能量20W,作用5min)、大剂量(D组,微波能量30W,作用5min)微波治疗共4组(每组8只)。通过间接眼底镜、眼B超观察兔眼肿瘤厚度变化3周,摘取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评价疗效。B超测量的肿瘤厚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微波治疗3周后其厚度未见明显增大(P=0.000);小剂量组(B)治疗后肿瘤生长受到部分抑制,3周后肿瘤厚度轻度增加;对照组(A)肿瘤在3周内迅速长大甚至充满整个玻璃体腔。结论微波治疗对实验性兔脉络膜黑色素瘤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4.
利用现有的抗体可变区晶体结构数据及抗人黑色素瘤细胞单抗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在SGI图象工作站上,利用同源蛋白质结构预测的方法,建立了该抗体Fv部分的三维空间模型,并对其与配体神经节苷脂分子相互作用的可能模式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抗体中的抗原结合部位包括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类似葫芦形的狭长口袋,其中的六个氨基酸参与了八对氢键的形成。GD2分子中的GalNAc及Gal上两上N-乙酰神经氨糖酸(  相似文献   
95.
针对以黑色素瘤为代表的皮肤癌分类任务存在数据集各类样本数量、权重不均衡,且现有的对抗生成网络生成的皮肤癌样本图像质量较差导致临床诊断时难以分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的样式生成对抗网络(Self-Attention StyleGAN)与SE-ResNeXt-50相结合的皮肤癌图像样本生成与分类框架。该框架在样式生成对抗网络(StyleGAN)的基础上引入了自注意力机制,对生成器的样式控制和噪声输入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并重构了鉴别器对图像生成器进行了调整,从而有效地合成高质量的皮肤癌病变图像。使用SE-ResNeXt-50来对皮肤癌样本图像进行分类,更好地提取样本图像不同层次特征图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平衡多类精度(BMA)。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ISIC2019皮肤癌数据集上生成的样本图像质量较高,且分类BMA达到94.71%。该方法提高了皮肤癌病变图像分类的准确性,帮助皮肤科医生对不同类型的皮肤癌病变进行判断和诊断,并对不同阶段和难以区分的皮肤癌病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6.
对-二羟基硼酰苯丙氨酸(BPA)由于具有在肿瘤处富集的性质而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按文献方法合成了BPA,并用^99Tc^m对其标记,生成一种新的锝包合型螯合物BATO(Boronic acid adducts of technetium dioxime)配合物,并进行了^99Tc^m-DMGBPA配合物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99Tc^m-DMGBPA可以选择性富集在肿瘤处,并且清除较慢,在肿瘤中的放射性活度明显高于肌肉和心、肺、血液等组织。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正常组织的摄入比在不断增加。最大值出现在摄入后4h,这时的R(肿瘤/肌肉)为6.0,R(肿瘤/血液)为4.5,R(肿瘤/心)为6.0,R(肿瘤/肺)为3.0,R(肿瘤/肝)为0.41,R(肿瘤/肾)为0.134。通过分子轨道理论计算推测了^99Tc^m-DMGBPA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基于纳米复合佐剂[包载CpG的纳米颗粒(CpG-coated nanoparticles,CNP)]及黑色素瘤细胞裂解物抗原的纳米肿瘤疫苗的抗黑色素瘤免疫效果。方法 检测CNP及黑色素瘤细胞裂解物抗原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对细胞因子IL-6和IL-12表达分泌的调控作用。接种黑色素瘤细胞的小鼠成瘤后,选择肿瘤体积相近的40只雌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PBS)、佐剂(CNP)、裂解液(Lysate)和疫苗(CNP+Lysate)组,按皮下接种方式给药,1周1次,给药3周;每3 d记录小鼠肿瘤大小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收集小鼠外周血检测IFN-γ和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CD8+T淋巴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情况。结果 与PBS、CpG和肿瘤裂解物抗原组相比,纳米疫苗佐剂CNP能有效刺激BMDCs成熟,促进IL-6和IL-12分泌;接种纳米肿瘤疫苗显示出较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疫苗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其血清中IFNγ和TNF-α分泌...  相似文献   
98.
该研究分析了一株假小链双歧杆菌W112对PD-1抗体免疫治疗的促进作用。首先通过在小鼠背部皮下注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建立黑色素瘤小鼠模型,随后对肿瘤小鼠进行PD-1抗体治疗、灌胃假小链双歧杆菌W112及两者联合处理。结果表明,灌胃假小链双歧杆菌W112提高了PD-1抗体对肿瘤的抑制率,增加了小鼠的存活率,增加了肿瘤组织的CD8+T细胞浸润,并增加了肿瘤组织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富集。收集小鼠粪便并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灌胃假小链双歧杆菌W112提高了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促进了有益菌的富集,降低了有害菌的富集。该研究表明,假小链双歧杆菌W112在促进免疫检查点疗法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
针对皮肤病灶的形态不一、边缘模糊导致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型结构的多尺度网络,利用密集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扩大感受野,得到全局多尺度信息,在跳跃连接中加入双向卷积LSTM(BConv-LSTM),融合特征信息,通过注意力机制使网络自动学习各通道之间的关系,实现病灶的精准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皮肤病分割中表现良好,算法的Dice系数达到0.895,比U-net和U-net++分别提高了4.32%和3.23%。未来有望应用于临床,提升医生诊断黑色素瘤和更多皮肤疾病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质子辐射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的杀伤效应,本研究利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15 MeV质子,以0、1、2、4、8 Gy剂量辐照A375细胞,以细胞克隆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375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周期阻滞及凋亡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 Gy辐照后细胞的γH2AX焦点数,并与相同条件下的γ射线辐射对比。结果表明,在1~8 Gy剂量下,随着剂量的增加,A375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在4~8 Gy剂量下,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γ射线。辐照后12 h,细胞G2/M期阻滞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质子辐射诱导的周期阻滞强于γ射线;辐照后48 h, γ射线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已基本解除,但质子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除1 Gy外,2~8 Gy均未完全解除。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比例有所增加,且质子诱导的细胞凋亡率高于γ射线。辐照2 Gy后,γ射线和质子诱导的γH2AX焦点峰值均在照后1 h出现,质子辐射诱导的γH2AX焦点数和大小均高于γ射线。以上结果表明,质子辐射可有效杀伤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在黑色素瘤治疗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