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8篇
  免费   1085篇
  国内免费   691篇
电工技术   1011篇
综合类   975篇
化学工业   2065篇
金属工艺   744篇
机械仪表   736篇
建筑科学   835篇
矿业工程   472篇
能源动力   247篇
轻工业   2319篇
水利工程   633篇
石油天然气   783篇
武器工业   110篇
无线电   1209篇
一般工业技术   890篇
冶金工业   529篇
原子能技术   162篇
自动化技术   1304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422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545篇
  2018年   580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97篇
  2015年   445篇
  2014年   967篇
  2013年   693篇
  2012年   892篇
  2011年   801篇
  2010年   767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707篇
  2007年   726篇
  2006年   624篇
  2005年   601篇
  2004年   617篇
  2003年   456篇
  2002年   334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在病毒增殖的动力学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病毒样品所具有的两种结构形式及免疫学特性,为疫苗的研发及质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Opti Prep密度梯度离心获得EV71两种结构形式,电镜扫描观察两种结构形式的颗粒形态;采用病毒微量滴定法测定病毒两种结构形式的感染性滴度;EV71抗原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BA-ELISA)方法测定病毒两种结构形式的抗原含量;QRT-PCR法测定两种结构形式的病毒RNA含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病毒两种结构形式。将分离得到的空壳及实心病毒颗粒成分用甲醛灭活后,与Al(OH)3佐剂混合,对小鼠进行皮下多点注射,分别于初免28 d及二免7、14 d,经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抗EV71中和抗体;将二免14 d后的雄、雌鼠合笼,生产后24 h内,用EV71FY-23对乳鼠进行颅内注射,10 d内观察乳鼠存活率。结果经Opti Prep密度梯度离心后,可获得两条沉降系数不同的病毒条带,位于上层的病毒结构成份基本以空心衣壳颗粒形式存在;下层病毒结构成分在感染前期主要为以实心颗粒形式存在,感染后期则以空壳和实心颗粒同时存在,两种结构形式均能被抗EV71特异血清识别。在病毒感染过程中,下层毒粒感染性滴度均比上层毒粒高2~3个log值;两种结构形式的抗原滴度均呈增加的趋势,但下层毒粒抗原滴度增加更为明显;病毒两种结构形式两层的RNA含量不同,下层毒粒中VP0均已裂解形成VP2和VP4,而上层毒粒中以VP0为主要成分。初免后28 d及二免后7、14 d,两种结构形式的EV71均诱导小鼠抗体阳转,但上层毒粒诱导的中和抗体效价及增长速度均明显低于下层毒粒(P均0.001)。病毒两种结构形式免疫小鼠产生的乳鼠免疫保护效率均为100%。结论 EV71的两种结构形式虽然具有差异,但作为病毒疫苗抗原用于免疫时,均具有免疫学意义。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含C-N键的氨基淀粉(CAS)与含CN键的氨基淀粉(DAS)对重金属离子Cu2+的吸附性能,包括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CAS比DAS的吸附容量更大,Cu2+去除率更高;CAS适用的pH为5~7,DAS适用的pH为4~4.5;两者对Cu2+的吸附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CAS对Cu2+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型,为非均相表面吸附;DAS吸附则是单层吸附;两种氨基淀粉对Cu2+的吸附过程均为吸热、熵增、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3.
两亲嵌段共聚物形成的胶束、囊泡等典型的自组装体可作为纳米医药载体,用于药物的控释,其研究已成为当前胶化、医药和生物学科交叉领域的热点。尤其是聚乙二醇型两亲嵌段共聚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通过适当的分子设计可形成对环境具有刺激响应的纳米载体。本文着重综述了这类两亲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及其在药物控释方面的研究,总结了影响自组装的因素,并介绍了控释药物的机理。  相似文献   
94.
通过在实验室控制海水温度模拟不同海域和季节海水环境。采用恒位移应力腐蚀实验和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SSRT)考察温度对Ti80钛合金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规律,结合电化学阻抗谱、Mott-Schottky曲线以及三维视频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分析温度对钛合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常压,5~3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钛合金样品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指数逐渐增大,临界强度因子K1SCC值逐渐减小,应力腐蚀倾向增加。低温海水环境下样品断口局部甚至出现河流花样特征和撕裂岭准解理特征。这是因为低温海水环境中钛合金样品裂纹尖端钝化膜电阻较小、缺陷较多、位错容易堆积从而导致钝化膜局部应力集中,膜致应力增大,与外加应力协同作用下,裂纹成核和扩展加快,导致钝化膜难以修复,应力腐蚀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95.
用晶格氧代替气相氧,是烃类选择性氧化一种新工艺,该工艺可以避免烃类的深度氧化,提高选择性,不受爆炸极限的限制,可以提高生产能力,降低成本。本文介绍了晶格氧氧化的反应机理,综述了不同烃类选择性氧化中的晶格氧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现状,提出未来烃类选择性氧化的晶格氧催化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6.
为提高双乙酸钠(SDA)的产品质量,考察了温度、溶剂组成、乙酸钠含量等条件对SDA溶解性的影响,采用动态法测定了SDA在不同质量分数乙醇-水、乙酸钠-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并测定了SDA在纯水和质量分数为0.799 6(w1=0.799 6)的乙醇溶液中的介稳区。结果表明,SDA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随乙醇质量分数增加,SDA溶解度降低愈加显著,且在w1=0.799 6的乙醇溶液中降低最为明显;随产物中乙酸钠含量增加,SDA溶解度逐渐减小,且在质量分数为0.083 2乙酸钠溶液中降低幅度最大;在300~315 K范围内,w1=0.799 6的乙醇溶液对SDA和乙酸钠有明显的分离效果;SDA的介稳区宽度在纯水中随温度升高逐渐变窄,而在w1=0.799 6的乙醇溶液中受温度影响变化小,且介稳区宽度较纯水中窄。因此,在SDA结晶中,可采用w1=0.799 6的乙醇溶液结晶分离SDA,且过饱和浓度需控制在介稳区内。  相似文献   
97.
传统的酚醛凝胶体系中聚合物与交联剂的使用浓度较大,耐盐性不强,稳定性差,调剖有效期短。对HPAM-酚醛调剖剂引入自制的辅助交联剂,研究体系各组分对凝胶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最优配方为:0.15%HPAM+0.03%乌洛托品+0.020%间苯二酚+0.03%复合辅助交联剂+0.2%氯化铵。模拟油藏实验证明,该体系具有较好的抗盐性,且凝胶结构稳定。在矿化度为88 000 mg/L,温度为60℃下放置1个月,粘度约为30 000 mPa·s,不脱水。  相似文献   
98.
徐龙  杨丽娜  李剑  董家丽  孙宇萌 《应用化工》2014,(10):1867-1870
制备了两种磷钼酸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C16H33(CH3)3N]2[HPMo12O40]和[(CH3CH2)4N]2[HPMo12-O40],以30%的H2O2为氧化剂,易回收、无毒复合溶剂为萃取剂,采用一步氧化萃取脱硫法和两步氧化萃取脱硫法对直馏柴油进行了氧化脱硫研究。结果表明,一步法脱硫效果比两步法好,[C16H33(CH3)3N]2[HPMo12O40]的脱硫效果优于[(CH3CH2)4N]2[HPMo12O40],适宜的反应条件为:O/S比(摩尔比)为8∶1,催化剂用量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80 min,萃取剂油比1(体积比),此时直馏柴油的脱硫率为61.3%,收率为95%,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脱硫率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9.
为了改善性能对铝基碳化硅颗粒增强复合材料进行475~555℃固溶+170℃时效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残余应力,结合不同固溶处理温度下的显微组织、断口特征、抗拉强度等,分析了固溶处理温度对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组织及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升高,经固溶时效处理后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先增后减,力学性能改善明显,抗拉强度先升后降。固溶温度提升也有助于改善铝基体与SiC增强颗粒间界面结合效果。  相似文献   
100.
万容兵  何健霞  赵涛 《表面技术》2019,48(3):234-239
目的探讨金刚石表面真空镀镍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电镀金刚石线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不同的镍源及EDTA二钠、有机酸、氧化铝,按照不同的配比配制镀液,在720℃、真空度6×10?2 Pa条件下镀覆,保温2.5h,通过粒度分析、快速振动球磨机、能谱分析、三维数字显微镜、磁性测试、镀层快速腐蚀测试等表征手段,探讨不同的工艺对金刚石表面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镀覆后,金刚石中心粒径D50和峰宽(峰宽D95-D5,中心粒径D50是粒度分布曲线中累积分布为50%时的最大颗粒的等效直径,D5、D95分别是分布曲线中累积分布为5%、95%时的最大颗粒的等效直径)随着氯化镍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EDTA二钠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有机酸对镀覆反应的促进为:柠檬酸氯乙酸乳酸。通过真空镀镍获得的镀层表面为镍金属层,具有磁性。金刚石的强度没有受到石墨化的影响而下降,镀层与金刚石之间结合较为牢固,且耐酸液腐蚀性能远好于化学镀镍。以氯化镍为镍源的真空镀镍金刚石,采用埋砂法在电镀金刚石线设备进行上砂测试,在10m/min的走线速度下,0.4mm长度钢线表面的金刚石约60颗,约为化学镀镍金刚石上砂颗粒数的30%。结论通过真空镀覆方式能够在金刚石表面沉积金属镍层,经初步测试,可以在电镀金刚石线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