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65篇 |
国内免费 | 169篇 |
完全免费 | 1065篇 |
专业分类
自动化技术 | 942篇 |
无线电 | 803篇 |
化学工业 | 774篇 |
综合类 | 727篇 |
电工技术 | 666篇 |
轻工业 | 633篇 |
建筑科学 | 52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74篇 |
机械仪表 | 463篇 |
金属工艺 | 290篇 |
石油天然气 | 277篇 |
矿业工程 | 244篇 |
水利工程 | 201篇 |
冶金工业 | 189篇 |
能源动力 | 159篇 |
武器工业 | 128篇 |
原子能技术 | 100篇 |
出版年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163篇 |
2017年 | 191篇 |
2016年 | 191篇 |
2015年 | 354篇 |
2014年 | 473篇 |
2013年 | 551篇 |
2012年 | 755篇 |
2011年 | 725篇 |
2010年 | 642篇 |
2009年 | 581篇 |
2008年 | 583篇 |
2007年 | 583篇 |
2006年 | 513篇 |
2005年 | 355篇 |
2004年 | 260篇 |
2003年 | 151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108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3.
大区电网弱互联对互联系统阻尼和动态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1,自引:10,他引:51
全国电网互联后系统中将普遍出现低频振荡现象。该文从阻尼转矩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电网的低频振荡。通过在强互联与弱互联系统中阻尼转矩的比较,揭示了弱互联系统中的区域联络线阻抗大幅度削弱系统阻尼的机理,随后相关结论在全国联网系统中得到了验证。文中的研究表明加强电网之间的联络是解决低频振荡问题的最根本的手段。最后,还介绍了阻尼矩阵的概念,并重新在两机系统上推导了其解析形式。文中通过对多机系统阻尼系数矩阵的分析还得知:在系统互联的情况下,考虑一个系统的电磁阻尼时,不仅要研究本系统的模型、参数,还要考虑联络线路阻抗以及参与互联的其他系统模型参数对本系统阻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型互联电力系统区域间功率交换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56,自引:17,他引:39
如何准确地确定电力系统区域间的功率交换能力及影响因素,使系统在满足安全性及可靠笥的约束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满足安全性及可靠性的约束条件下,最在程度地满足各区域的用电负荷需求,成为当今电力系统界所面临的急待解决的研究课题。文中介绍了电力系统区域间功率交换能力的概念、定义及相关问题,对其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方法作了系统的评述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自然通风(或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是当今生态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措施,其应用目的是,尽量减少传统空调制冷系统的使用,从而减小能降低污染,同时更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自然畅风的理论依据是 和建筑外表面的风压和建筑内部的热压在建筑内产生空气流动,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不同进深,不同高度,文章从建筑通风这一特定的角度对几个耳熟能详的建筑范例做出新的分析,旨在揭示建筑通风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现代电网的目标、特征、主要技术组成和实现顺序等问题。智能电网研究的4大目标是: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使分布式电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提高电网资产的利用率;提高用户用电的效率、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在技术上智能电网通过高级量测体系(AMI)、高级配电运行(ADO)、高级输电运行(ATO)和高级资产管理(AAM)之间的密切配合实现上述目标。发展智能电网的顺序会影响成本和效益,一般情况下AMI是电网智能化的第一步,在对电能质量要求高的地方可以试点ADO。灵活的可重构的配电网络拓扑和集成的能量与通信系统IECSA是未来智能电网的基础,所以城市电网规划阶段需要有长远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凝结于传统文化之中的设计因子的提取方法模型,实现对传统文化创意设计活动的支持。方法将收集的传统文化相关资料分类、汇总,并利用型谱分析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构建分析图谱,然后对分析图谱进行用户感知定性分析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定量分析。其关键技术包括:分析图谱与用户感知评价图谱构建、用户角色模型构建、目标对象的层次分析模型构建等。结论提取蕴含于传统文化之中的形态、色彩和内涵因子,并结合汉代文化特色设计因子的提取与设计应用过程,验证了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的融合,将有效提升设计对象的内涵,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基于最短路算法和遗传算法的配电网络重构 总被引:40,自引:8,他引:32
提出了通过组合负荷实现寻优的重构方法。利用最短路径法按照某一顺序为每个负荷分别寻找供电路径,然后利用遗传算法选择最优的负荷排列顺序,从而实现在局部最优解中寻求全局最优解。通过将容量约束和电压约束转换成弧的权值,在网络形成的过程中就考虑这些约束,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该算法高效地找到全局优化解。此方法很容易实现树状约束,并对多环的复杂结构网络也能高效地实现重构寻优。 相似文献
9.
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 总被引:39,自引:12,他引:27
该文利用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的支持向量机,结合装袋和近似推理,提出了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模型的构造方法。该方法充分发挥支持向量机在解决有限样本、非线性及高维识别中体现出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暂稳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并通过训练样本集重构解决了暂稳评估的多类识别问题,在该评估模型中利用样本规范化、装袋和近似推理提高了训练速度和预测结果的精度及稳定性。在IEEE39节点测试系统中的应用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对暂态稳定评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Shapley值法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间收益分配机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讨论了用于解决多人合作对策问题的Shapley值法,通过对供应链企业运行机制特点的研究,将Shapley值法用于解决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收益分配问题.考虑到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对提高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对各成员企业的收益分配额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