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86篇
  免费   16002篇
  国内免费   8605篇
电工技术   12176篇
技术理论   12篇
综合类   14456篇
化学工业   24028篇
金属工艺   9641篇
机械仪表   10660篇
建筑科学   12909篇
矿业工程   4629篇
能源动力   4547篇
轻工业   16819篇
水利工程   3696篇
石油天然气   7835篇
武器工业   1783篇
无线电   180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680篇
冶金工业   6125篇
原子能技术   1832篇
自动化技术   23546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2614篇
  2022年   4940篇
  2021年   6893篇
  2020年   5868篇
  2019年   6322篇
  2018年   4290篇
  2017年   4970篇
  2016年   4071篇
  2015年   6721篇
  2014年   8691篇
  2013年   10289篇
  2012年   12472篇
  2011年   13571篇
  2010年   12267篇
  2009年   11582篇
  2008年   11702篇
  2007年   10861篇
  2006年   10072篇
  2005年   7996篇
  2004年   5723篇
  2003年   4806篇
  2002年   4733篇
  2001年   4018篇
  2000年   3116篇
  1999年   2539篇
  1998年   1761篇
  1997年   1380篇
  1996年   1176篇
  1995年   929篇
  1994年   722篇
  1993年   515篇
  1992年   403篇
  1991年   327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14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4篇
  1959年   16篇
  195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桃果实因其呼吸跃变的特点,采后在室温下会出现呼吸高峰与乙烯释放高峰,极易腐烂,不耐贮藏。冷藏是延长桃果实贮藏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桃果实的冷敏性,长期的不适低温易使桃产生冷害,引起果肉革质化、组织絮败、褐变、固有风味损失等品质劣变问题,成为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目前桃果实采后冷害发生的机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冷害对桃果实细胞膜、细胞壁代谢、抗氧化系统及精氨酸代谢的影响,并针对相关机制归纳了桃果实采后冷害控制技术,旨在为桃果实采后保鲜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复合鲜味产品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因此,对12种市售复合鲜味产品的17种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发现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滋味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s,TAV)贡献最大,为4.12~228.86。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谷氨酸(Glu)外,其他游离氨基酸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3.19%,可以有效反映复合鲜味产品的游离氨基酸组分的大部分信息。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揭示,感官鲜度评价和味精当量结果具有一致性。本文对复合鲜味产品的呈味特点进行了系统评价,为复合鲜味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肉因其营养价值高而成为消费者饮食中重要的组成之一,近年来,牛肉掺假的问题纷至沓来。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鉴别牛肉掺假的质谱、酶联免疫、基因、传感器、光谱等技术也得到发展。质谱技术准确性高,适用于鉴别经过深加工后的牛肉或物种相近的牛肉,但设备昂贵;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成本低、特异性强,适用于鉴别肉类种类来源,但鉴别相近物种时结果易发生假阳性;基因技术中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速度快可大规模地检测牛肉样品,但存在芯片标准化等问题;传感器技术操作简单适用于牛肉品种判别但准确度低需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提高其准确度;光谱技术检测快速,但需要复杂的数据作为支撑。综上,本文分析了目前牛肉掺假鉴别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旨在为牛肉掺假鉴别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较为稳定的椰子油乳液,将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和黄原胶(Xanthan gum,XG)复合作为乳化剂,椰子油为油相,采用超声方法制备椰子油乳液。以平均粒径、Zeta-电位、离心稳定性及浊度等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油相质量分数和水相pH的合理研究范围。以平均粒径为响应值,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水相pH做进一步优化实验并对制备的乳液进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为480 W,超声时间为18 min,水相pH为7,所得椰子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304.5±13.2 nm。所制备的椰子油纳米乳液在热处理温度40~90℃,pH6~8,离子浓度0~0.5 mol/L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经3次冻融循环后乳液保持稳定,为构建用于食品加工的高稳定性椰子油乳液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Self-healing polyurethane (PU) faces aging deterioration due to active dynamic bonds, which remain a challenging predicament for practical use. In this work, a novel strategy is developed to address this predicament by leveraging the hydrophobicity and gas barrier of hydrogenated 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 (HHPB). The dynamic oxime-carbamate bonds derived from 2, 4-pentanedione dioxime (PDO) enable the elastomer to exhibit surface self-repairability upon applied mild heat and achieve ~99.5% mechanical self-healing efficienc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remained nearly intact after 30-d exposure to thermal oxidation, xenon lamp, acids, bases, and salts. Gas permeability, positron annihilation lifetime spectroscopy (PALS), and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reveal the pivotal role of gas barrier, free volume, and hydrophobicity in blocking undesirable molecules and ions which effectively protects the elastomer from deterioration. HHPB-PU also exhibits excellent adhesion to steel substrate. The shear strength achieves (3.02 ± 0.42) MPa after heating at 80 °C for 4 h, and (3.06 ± 0.2) MPa after heating at 130 °C for 0.5 h. Regarding its outstanding anti-corrosive and weatherproof performances, this self-healable elastomer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in surface-protectiv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6.
An air superoleophobic/superhydrophilic composite coating with a unique structure was fabricated by oxidation and further modification of the copper mesh, and its design principle was clarified. This unique bird-nest-like configuration gives it instant superhydrophilicity due to the high surface roughness and high polar surface free energy components, while air superoleophobicity is caused by its extremely low dispersive surface free energy components. Furthermore, a water-resistance mechanism was proposed whereby a polyelectrolyt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water-resistance of fluorosurfactants. It can separate oil–water mixtures with high efficiency (98.72%) and high flux (25185 L·m−2·h−1), and can be reused. In addition, our composite coating had certain anti-acid, anti-alkali, anti-salt and anti-sand impact performance. More importantly, after being soaked in water for a long time or being exposed to the air for a long time, it still retained ultra-high air oil contact angle and showed excellent stability, which provided the possibility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us, these findings offer the potential for significant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managing oily wastewater and marine oil spill incidents.  相似文献   
7.
8.
9.
 为了掌握高Al2O3条件下(w(Al2O3)为15%以上)高炉渣系的熔化特性,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分析了不同w(MgO)/w(Al2O3)、碱度(R)以及w(Al2O3)对高铝高炉渣的熔化温度及熔化热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炉渣熔化开始温度为1 248~1 291 ℃、熔化结束温度为1 432~1 485 ℃、熔化热为137~211 J/g;当w(Al2O3)=15%、高w(MgO)/w(Al2O3)时,发生了共晶逆反应,导致高炉炉渣熔化开始温度逐渐降低,但由于高炉炉渣的液相线温度基本未变,所以炉渣熔化结束温度基本未发生改变;w(Al2O3)为20%时,随着w(MgO)/w(Al2O3)的增加,炉渣中易生成熔点较高的镁铝尖晶石,导致高炉炉渣熔化开始温度逐渐增大,与此同时,炉渣液相线温度逐渐降低,导致炉渣熔化结束温度逐渐降低;随着碱度R的增加,高炉炉渣中生成了具有高熔点的化合物、炉渣的液相线温度升高,使得高炉炉渣的熔化开始温度逐渐增加、炉渣熔化结束温度逐渐升高;随着w(Al2O3)的增加,发生了共晶逆反应,故炉渣的熔化开始温度逐渐降低,而随着w(Al2O3)的增加,炉渣中键能较大的Al—O键增多,需要在更高温度下才能实现炉渣的最终熔化,即熔化结束温度逐渐增加;随着w(MgO)/w(Al2O3)、R以及w(Al2O3)的增加,炉渣熔化热逐渐增多。分析认为,随着R的增加,炉渣中有高熔点化合物的生成,熔化热增加;随着炉渣中w(Al2O3)的增加,炉渣中Al—O键增多,解聚破坏熔渣结构消耗的热量增多;而随着w(MgO)/w(Al2O3)增加,高熔点化合物的生成或熔化开始温度降低,造成熔化热增加。  相似文献   
10.
杨彦博  彭艳  刘洋  刘才溢  王瑾 《钢铁》2022,57(2):85-93
 精准的轧制模型是生产优质带材的关键,目前常用的热轧模型仅适用于研究静态轧制过程。当面对变厚度轧制及轧机振动等动态轧制过程时,由于常用的静态模型不包含辊缝变化速度参数,因此其模型结构缺乏完整性。为了对动态轧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需要建立一个包含辊缝变化速度参数的动态轧制模型。基于Orowan方程,同时考虑辊缝变化速度对带材平均变形速率和变形区长度的影响,建立了动态速度场模型、平均变形率模型和力微分平衡方程,并最终求解得到动态轧制力解析解。采用二辊试验轧机开展了动态轧制试验,通过与动态热轧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动态轧制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动态轧制力精准预备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分析发现,当辊缝变化速率为零时,模型与SIMS模型相同。利用上述模型分析了动态轧制过程中各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动态轧制时带材出口位置偏离了两工作辊圆心的连线,偏离方向和大小直接受辊缝变化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影响。相同轧制规程时,辊缝减小时轧制力大于静态轧制,而辊缝增加时轧制力小于静态轧制,这是由于变形区长度和辊缝内金属变形速率受辊缝变化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影响导致的。此外,在辊缝减小时轧制力会出现随轧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