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7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146篇
电工技术   224篇
综合类   190篇
化学工业   97篇
金属工艺   847篇
机械仪表   799篇
建筑科学   34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95篇
轻工业   24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武器工业   891篇
无线电   36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42篇
冶金工业   84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8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渗碳淬火轴使用寿命。方法针对渗碳淬火轴关键部位孔口,采用超声冲击处理工艺对其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利用电子显微镜、硬度计结合有限元模拟对处理后的微观组织、硬度、残余应力等进行分析。结果在孔口处理区,材料产生了明显的加工硬化,形成了梯度硬化层,硬化层厚度达到80μm,表层硬度约60HRC。对超声冲击孔孔口部分的表面残余应力值进行测量,最小残余应力值为-374 MPa,最大残余应力值为-530 MPa,采用上述超声冲击处理后,样品的残余应力平均值在-450 MPa。利用有限元模拟了孔口附近沿轴向深度的残余应力分布,其残余压应力层深约1.4 mm,最大残余应力-891 MPa,疲劳危险点处的残余应力平均值约-760 MPa。轴孔边缘第三主应力基本上沿轴线方向。结论通过超声冲击处理工艺对渗碳淬火轴孔口进行处理后,在孔角处形成硬化层,同时产生残余压应力,上述处理后可有效降低工作应力造成的疲劳载荷幅。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刷镀在45钢表面制备了Co-Cr_3C_2复合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为:CoSO_4·7H_2O 430 g/L、Cr_3C_2450 g/L、H_3BO_330 g/L、NaCl 5 g/L、pH=4.0、温度25℃,电压10~28 V。研究了电压对Co-Cr_3C_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相结构、Cr_3C_2颗粒含量、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大,该镀层的表面平整度不断改善,小于22 V时,Cr_3C_2颗粒的含量不断升高,硬度和耐磨性也不断上升。当电压大于22 V时,该镀层中Cr_3C_2颗粒含量逐渐下降,导致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获取高性能微弧氧化陶瓷膜,且不降低基体铝合金的抗疲劳性能为目标,采用高速微粒轰击处理工艺和微弧氧化处理工艺制备了未处理、高速微粒轰击处理、微弧氧化处理、高速微粒轰击+微弧氧化处理复合处理4种状态的试样,通过疲劳试验机对其疲劳寿命进行了测试;同时,采用TEM和XRD残余应力测试仪等分析方法对试样的表层微观组织结构和残余应力进行了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加载载荷较高时,4种试样疲劳寿命基本相同,寿命较短;加载载荷较低时,微弧氧化处理铝合金的疲劳寿命明显低于未处理试样,高速微粒轰击处理导致的微观组织结构细化和形成的残余压应力可以有效抑制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使未处理和微弧氧化铝合金的疲劳寿命均得到有效提高,这2种高速颗粒轰击处理过的试样的疲劳寿命均高于未处理试样,这表明高速颗粒轰击强化处理可有效提高低应力水平时微弧氧化铝合金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4.
锈蚀表面的激光清洗及其元素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波长1064 nm高重频高能量激光清洗设备,研究了激光清洗碳钢表面锈蚀时工艺参数对除锈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激光清洗锈蚀表面、微区、线和点处的元素组成以及相对含量。结果发现:脉冲激光在优化参数下能将碳钢表面的锈蚀完全清洗干净,激光清洗锈蚀表面、微区、线和点处都没有发现氧元素的存在,表明脉冲激光不仅能将碳钢表面的锈蚀完全清洗干净,而且在激光清洗锈蚀过程中不会发生铁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膜。  相似文献   
5.
模型预测控制(MPC)具有概念简单、容易处理包含约束条件的多变量控制问题等优点,已成为电力传动领域研究的热点。针对三相异步电机磁场定向控制,研究了基于连续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的电流控制方法。首先,以同步坐标系(转子磁场定向)下电压方程为基础建立电机的增广模型,实现了电流无静差预测控制;其次,利用系统闭环极点研究了预测域长度和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并分析了控制方法的参数鲁棒性。无静差是控制方法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讨论了采用增广模型实现无静差预测控制的方法。确定预测域长度和权重系数是MPC设计的主要内容,重点分析了这些参数对系统闭环极点位置的影响,并讨论了这些参数的确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完全替代PI调节器实现异步电机电流控制。  相似文献   
6.
三电平虚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VSVPWM)算法在空间矢量图的某些区域会产生窄脉冲,窄脉冲会增大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和输出波形的谐波。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三电平VSVPWM算法的窄脉冲分布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窄脉冲抑制算法,在窄脉冲出现的区域,根据开关矢量分配基本原则,对开关矢量的作用时序和分段进行优化调整,在不影响空间矢量合成的前提下避免了绝大部分的窄脉冲,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李楠楠  李国禄  王海斗  康嘉杰 《材料导报》2015,29(11):30-35, 40
表面自由能是材料表面能量状态的一种描述,对材料的诸多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用于表面自由能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Fowkes 法、Owens-Wendt-Kaelble 法、van Oss 法以及 Wu 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计算形式。目前,表面自由能的计算方法多数是基于 Young 方程推导而来,其中的基本物理量接触角θ是表征自由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接触角θ的测量,同样存在多种方式,如量角法、量高法以及测力法等。从表面自由能计算方法出发,系统地总结了表面自由能对材料结合强度、润湿性能及其他性能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材料表面自由能的研究现状。最后对表面自由能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芯棒锥面结构对孔冷挤压强化残余应力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紧固孔周引入均匀的残余压应力,以延长紧固孔构件的疲劳寿命、提高其抗应力腐蚀性能,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轴对称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直接芯棒冷挤压强化过程进行了仿真,特别是对芯棒的前锥段曲线结构形式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研究了前锥段曲线形式对残余应力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壁表面的周向残余应力分布复杂且不均匀,比较而言,外凸型正弦曲线型芯棒所产生的残余压应力沿孔壁深度方向分布更加均匀;几种曲线形式的芯棒在上表面近孔边区域均产生了径向残余拉应力,在孔的挤入段产生了轴向残余拉应力,但外凸型正弦曲线型芯棒在上述区域所产生的残余拉应力较小,且分布区域也较小.  相似文献   
9.
《中国测试》2015,(7):24-27
针对装备实际工程应用测试性参数多依靠专家经验或行业常规进行选择,导致所选参数适用范围小、随机性大等问题,提出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和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测试性参数选择方法。即依据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可用性初选出测试性参数,并将使用要求作为测试性参数定性评价指标,采用改进AHP方法计算评价指标因子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评价法计算测试性参数优先度,优选出测试性参数集,从而为测试性指标的制定奠定基础。最后以综合传动装置为例,采用该方法优选出精简的测试性参数集。  相似文献   
10.
基于边缘破碎效应驱动裂纹软推挤加工是一项新颖的加工技术。通过采集Si3N4陶瓷的软推挤加工表面形貌,运用灰度共生矩阵(GLCM)分析了对比度、熵、相关性3个特征参数与加工表面纹理分布的内在关系。通过径向基网络和竞争层网络两类神经网络的分工协作,对不同加工参数下已加工表面的纹理特征进行预测和分类,其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能控制在5%之内。随着对比度和熵越大,相关性越小;分类等级越大,表面平整程度越差。通过系统实验探讨了各加工参数对纹理特征的影响,可靠地评估了加工质量的优劣。随着车刀进给速度或槽深的增大,加工表面质量变差;随着凸缘厚度的增大,加工表面质量先逐渐变差,但经过凸缘厚度2.5 mm分界点后却又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