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6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53篇
电工技术   6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423篇
化学工业   777篇
金属工艺   36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40篇
矿业工程   66篇
能源动力   23篇
轻工业   313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2748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篇
冶金工业   17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食用槟榔返卤返白的原因。方法:主要通过搜集2000—2020年涉及食用槟榔卤水专利,以及相关工厂案例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在食用槟榔卤水的制备过程中原料的粒径大小、环境温度与湿度的高低、样品中水分含量及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均可能造成食用槟榔返卤返白。结论:加工槟榔时应采取以严格控制水分、复配添加剂使用为主,工艺包装调整为辅,给予低温贮藏市售环境的方法,抑制返卤返白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中深层稠油油藏采收率,对辽河油田30余年蒸汽驱进行全面回顾,系统总结辽河油田中深层稠油蒸汽驱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与应用成效。研究认为:辽河油田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技术历经探索、攻关试验、I类油藏规模实施、Ⅱ类油藏试验接替4个发展阶段;理论认识及开发技术经历了从最初国内外成熟技术的直接应用到与辽河地质特征相结合的研发创新,形成了以驱油机理理论认识、油藏工程设计技术、高效注采配套工艺为核心的中深层稠油蒸汽驱开发技术系列;目前蒸汽驱实施深度界限突破至1 600 m,可动用稠油黏度提高至200 000 mPa·s,预计采收率为55%~65%,达到国际浅层蒸汽驱开发水平;未来应针对中深层蒸汽驱面临的难点及重点不断研究和突破。该研究为辽河油田千万吨稳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介绍利用结晶器进行卤水除杂的一种工艺。旧工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直接加入卤水除杂,容易产生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胶体沉淀,难以过滤。采用结晶除杂工艺,减小钙镁的反应浓度,同时减小除杂剂离子的浓度,使生成杂质晶体的过饱和度得到控制。该工艺很好地控制杂质沉淀结晶的粒径,较好地解决盐泥的固液分离。实验验证了影响杂质结晶生长的因素。实验结果对比了卤水结晶除杂与传统除杂的盐泥分离效果,得到的结晶除杂盐泥抽滤速度比传统盐泥抽滤快30倍。  相似文献   
4.
杜博渊 《云南化工》2019,(1):157-158
运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及地球物理测井等方法,在利用樊学油区野外露头、岩心观察、测井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前人对本地区的研究资料,对研究区的沉积相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产品低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钒、钛、镍、钴、锂稀有金属资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时代所面临的国家重大需求,回顾了领域近年来通过升级和变革传统稀有金属资源利用技术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就。其中煤基钠化冶炼、高温碳化?低温氯化、亚熔盐氧化等非常规介质强化手段是实现钒钛磁铁矿中钒、钛绿色高值高效利用的核心;盐酸常压浸出?低温选择性水解?共沉淀新技术是一种低成本、短流程高效高值利用红土镍矿全组分的先进技术代表;双功能协同复合萃取原理是实现高镁盐湖卤水的锂资源绿色利用的关键基础。基于固废资源化和源头减废两个思路,现阶段战略性金属资源的利用技术初步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但仍存在资源绿色利用基础原理匮乏、产品科技含量低等普遍问题。以战略性产业关键材料为导向的绿色高值利用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是稀有金属相关绿色产业战略性发展的重要科技保障,是未来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油田大断层下盘在地震剖面上普遍存在三角形的断层阴影区,其地震反射同相轴呈“上拉”或“下拉”、并伴随反射同相轴错断,导致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断层、微幅度构造解释时存在陷阱。采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根据研究区实际地质情况建立了一系列二维地震正演模型,尝试定量分析断层阴影区地震反射特征。研究结果认为:断层两侧地层速度的横向变化是导致断层下盘断层阴影的根本原因,其中断层断距、低速层的存在等是长垣油田断层阴影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密井网开发区利用三维空变速度场时深转换技术进行断层阴影校正的思路和方法,显著提高了大断层附近构造解释精度,为长垣油田更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才业 《特种油气藏》2020,27(5):125-131
为明确水淹油藏蒸汽吞吐后提高采收率的可能性,从火驱开发机理入手,开展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建立强、弱两大类水淹模型,揭示水淹油藏火驱增压排水开发机理,依据产出流体变化规律及火驱燃烧指标等评价参数,建立判别标准,将水淹油藏火驱划分为4个阶段,厘清了水淹油藏火驱开发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淹稠油油藏火驱具有增压排水、排水时间长、点火时间长、注气需求高、放热量高、产油峰值高、降黏效果好等开发特点。该研究成果在辽河油田锦91块成功实施,火驱受效特征明显。该研究对边底水或水淹稠油油藏高效开发具有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玉国 《石油机械》2020,(2):114-119
孤岛油田稠油井因稠油黏度大而能耗高,采用井筒降黏工艺可以提高采收效率。为了对不同产液量稠油井的井筒降黏工艺选择提供指导,基于传热学和井筒举升理论,采用Hansn模型和Beggs-Brill方法建立了稠油井筒温度场数学模型,对井筒温度场及井筒内原油黏度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得到双空心杆伴热工艺和泵下掺注活性水工艺的理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井筒举升数学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井筒温度场分布;小流量泵下掺注活性水工艺更适合低液量稠油油井的生产,该方法在孤岛油田稠油区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所得结果可为孤岛油田稠油举升工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Lithium salts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e production of lithium batteries since they are used as precursor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cathode materials that require very low level of impurities (battery grade). Usually, the lithium extraction process from brine first yields lithium carbonate, which is then used as raw mater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other lithium compounds. However, it implies an increase in investment costs, considering more equipment and process stages. To remove the impurities and produce battery‐grade lithium compounds directly from brines, a laboratory‐scale process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methods of ion exchange and chemical precipitation. Thus, impurity‐free brine ready to be used in an industrial membrane electrolysis process is obtained. Different sequences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lithium‐concentrated brines, removing the main impurities of the natural brines: calcium, magnesium, and sulfat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olutions, crystals, and ion‐exchange resin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scattering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ring the chemical precipitation process, lithium‐concentrated brine reacted with some additives (precipitating ag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batch reactors. Subsequently, the pulp obtained was sedimented and filtered, eliminating or reducing the impurities of the lithium brine. Thus, the most efficient precipitation sequence was evalua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removal percentage of the species.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btained for Ca+2, Mg+2, and SO4?2 were of 98.93%, 99.93%, and 97.14%, respectively. Thereafter, the use of the ion‐exchange resins reduced the concentration of Ca+2 and Mg+2 to the values below 1 ppm. The combined use of both processes provided promising results that could be applied in the industry.  相似文献   
10.
单河道砂体构型的精细刻画受到第3、第4级次构型界面的约束,使得隔夹层的分类识别成为该项研究的前提。以层次分析为指导,从岩心标定入手,结合测井和录井资料综合分析,利用交会图版识别出演武油田Y116井区隔夹层的划分标准,并由单井追踪多井,研究了隔夹层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在其约束下刻画出3类构型单元,形成了隔夹层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在演武油田延8段共识别出单河道砂体间隔层、单河道砂体间夹层和单河道砂体内夹层3类构型界面,在泥质、钙质、物性3种成因下将复合分流河道砂体划分为4期单河道砂体,其中隔夹层纵横向分布具有物性夹层多见于河道中部,泥质夹层常见于河道边部,而钙质夹层多位于河道上部的分布特征;构型要素垂向叠置样式和平面接触样式研究得到,垂向以分离式和切叠式为主,横向以侧切式和泛滥平原接触为主,形成了独立型分流河道单元、分离型细粒沉积单元以及接触型增生体单元;各构型要素形成了“接触广泛、叠置错综”的具泛连通性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构型分布模式。本次研究实现了对研究区构型界面的识别表征,为精细刻画单河道砂体构型单元提供了依据,对油田进一步生产和开发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