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45篇
电工技术   27篇
综合类   83篇
化学工业   208篇
金属工艺   252篇
机械仪表   40篇
建筑科学   114篇
矿业工程   17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86篇
水利工程   16篇
石油天然气   32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0篇
冶金工业   156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pontaneous mutations in the EEF1A2 gene cause epilepsy and severe neurological disabilities in childre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eEF1A2 protein purified from rabbit skeletal muscle reveals a post-translationally modified dimer that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sites of interaction with numerous binding partners, including itself, and maps these mutations onto the dimer and tetramer interfaces. The spatial locations of the side chain carboxylates of Glu301 and Glu374, to which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is uniquely attached via an amide bond, define the anchoring points of eEF1A2 to cellular membranes and interorganellar membrane contact sites. Additional bioinformatic and molecular modeling results provide novel 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demonstrated binding of eEF1A2 to SH3 domains, the common MAPK docking groove, filamentous actin,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4 kinase IIIβ. In this new light, the role of eEF1A2 as an ancient, multifaceted, and articulated G protein at the crossroads of autophagy, oncogenesis and viral replication appears very distant from the “canonical” one of delivering aminoacyl-tRNAs to the ribosome that has dominated the scene and much of the thinking for many decades.  相似文献   
2.
王卫卫  刘浏  李光瀛 《钢铁研究学报》2019,31(12):1053-1057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冷轧双相钢DP980的强塑性,采用低C-Si-Mn-Nb-Cr成分,通过调整连续退火工艺参数,系统研究了工艺组织性能的关系,利用OM、SEM、EBSD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各相的比例、尺寸、形貌、分布,同时利用力学拉伸试验手段研究了连退两相区退火温度对强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调整连续退火工艺,不仅可以在冷轧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钢的组织上获得少量的残余奥氏体,也能细化再结晶晶粒,最终获得ReL/Rm≤0.5、高伸长率A50≥15%的冷轧DP980,提高强塑性的同时改善了成型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业除尘(燃煤电厂除尘为主)常用玻璃纤维、PPS纤维(聚苯硫醚)、丙烯腈共聚体纤维(亚克力)、聚酯纤维(涤纶)等4种材质的环保除尘滤料产品进行了测试分析,主要包括单位面积质量、透气率、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连续工作温度下强力保持率、热收缩率、酸碱处理后断裂强力保持率、静态除尘效率等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大多数滤料的单位面积质量超过800 g/m^2,最高为1253 g/m^2;滤料的透气率基本为2~5 m^3/(m^2·min);不同滤料的静态除尘效率最低为99.79%,最高达99.95%;酸碱处理后的测试结果表明滤料具有较好的耐酸腐蚀性,瞬时工作温度及连续工作温度24 h的断裂强力保持率满足技术要求且具有稳定的热收缩率。测试结果可为工业用户选择滤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相区加速冷却法(加速冷却始冷温度为700 ℃)对X80管线钢进行热处理,获得了贝氏体和铁素体(B+F)双相组织。然后通过组织表征、力学性能测试以及在3.5wt%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获得的管线钢组织由板条状贝氏体、多边形铁素体及少量马氏体/奥氏体岛组成。与热处理前相比,(B+F)双相管线钢屈强比较低,为0.65,初始加工硬化指数为0.31,均匀伸长率达8.3%,塑性显著提升;双相组织中含有52.4%的铁素体,因而耐腐蚀性明显提高。通过双相区加速冷却法获得的(B+F)两相组织在塑变过程中发生协调变形,可以适应大变形的需求,同时耐蚀性优异,为大变形管线钢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验方法将金属板材拉过不同尺寸的拉深筋镶块,分析了拉深筋高度、圆角半径以及过筋次数对板材变形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了过筋产生的预应变对板材后续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板材流过拉深筋后,流动方向上发生均匀的拉伸变形;过筋产生的预应变随着拉深筋高度增大而增大,随着圆角半径增大而减小,随着过筋次数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大;预应变越大,材料后续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越高,但后续延伸率越小,总延伸率随着预应变增大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7.
8.
并条机工艺提高纤维的取向度和条干均匀度。纤维取向影响棉条的强伸性能。研究了并条机断条牵伸、并条、送丝速度对纤维取向、条干均匀度、强力和延伸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添加合适的增韧剂对双酚A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得到改性环氧树脂;同时筛选合适的韧性固化剂,固化得到高弹性道路修补胶。  相似文献   
10.
为使丙纶膨体变形丝(BCF)的关键指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适应生产高档地毯的要求,通过优化纺丝温度、牵伸倍数、牵伸温度及改进喷丝板结构,使最终制得的BCF的强度、热卷曲伸长率、沸水收缩率分别达到2.2 cN/dtex、35%、1.8%的目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