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9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338篇
电工技术   826篇
综合类   337篇
化学工业   2674篇
金属工艺   697篇
机械仪表   99篇
建筑科学   29篇
矿业工程   79篇
能源动力   552篇
轻工业   996篇
水利工程   48篇
石油天然气   238篇
武器工业   34篇
无线电   1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761篇
冶金工业   139篇
原子能技术   155篇
自动化技术   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582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556篇
  2006年   555篇
  2005年   441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轻因流动加速腐蚀(FAC)引起的锅炉结垢加速、汽水系统管道厚度减小甚至爆裂现象,对超临界机组发生流动加速腐蚀的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管壁内表面粗糙度、蒸汽含汽率、pH值、溶氧量对FAC的影响,以及温度与pH值、温度与流速、pH值与溶解氧量、溶解氧量与氢电导率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结合实际电厂的运行数据验证了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减小工质流速、管壁粗糙度和氢电导率,增大给水的pH值和溶解氧含量可以使FAC的腐蚀速率减小,超临界加氧处理时pH值应在8.9~9.2之间,溶解氧量范围为45~100μg/L,氢电导率的期望值在0.1μS/cm以下。由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十分复杂,本文只给出了大致范围和趋势,并未给出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2.
Corrosion and salt deposition problems severely restrict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Transpiring wall reactor can effectively weaken these two problems by a protective water film. In this work, methanol was selected as organic matter, and the influences of vital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water film properties and organic matter removal were studied via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er than 99% of methanol conversion could be obtained and hardly affected by transpiration water layer, transpiring wall porosity and inner diameter. Increasing layer and porosity reduced reactor center temperature, but inner diameter's influence was lower relatively. Water film temperature reduced but coverage rate raised as layer, porosity, and inner diameter increased. Notably, the whole reactor was in supercritical state and coverage rate was only approximately 85% in the case of one layer. Increasing reactor length affected slightly the volume of the upper supercritical zone but enlarged the subcritical zone.  相似文献   
3.
4.
5.
直流锅炉运行中,给水调节和燃料调节十分重要,但其各变量之间存在强耦合关系。本文针对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中燃料和给水协调控制对象参数多变、强耦合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权值调整的BP神经网络分散解耦智能方法,实现系统解耦,然后采用遗传算法PID(GA-PID)控制方法对解耦后近似独立的两组对象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分散解耦算法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自适应解耦能力,GA-PID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所设计的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解耦控制方案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循环可以耦合较低温度的地热和较高温度的太阳能热组成混合热源发电系统。相比能量分析方法,火用分析方法更便于分析混合系统对提高能量利用率的作用,以及识别造成可用能损失的设备和过程。115℃地热和200℃地热分别与采用槽式聚光集热技术的太阳能热组成混合热源,构成简单回热超临界CO2循环。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系统的火用效率比单纯太阳能热的循环系统提高了5% ~ 10%;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的?损失最大,占80%以上,其次是除预冷器以外的各类换热器以及透平;相比之下,压缩机和预冷器的火用损失较小。减少?损失的关键是提高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和换热器的性能,包括提高集热管运行温度,以及提高换热器效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蓝圆鲹鱼油,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萃取时间对蓝圆鲹鱼油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优化Box-Behnken设计优化萃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9℃、萃取时间140 min、萃取压力20 MPa,在此条件下蓝圆鲹鱼油得率为18.45%,提取率达88.91%。蓝圆鲹鱼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出1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5.70%,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含量为16.64%。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应用于蓝圆鲹鱼油的提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联合循环效率,参考现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12.5 MPa/568℃亚临界蒸汽参数,提出27 MPa/585℃超临界蒸汽参数,根据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计算模型,以397 MW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为例,计算了超临界蒸汽参数与两种亚临界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和联合循环效率,并分析对比了3种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对联合循环效率的贡献。研究表明:对于同一燃气轮机,超临界和亚临界中低压蒸汽参数不同时,超临界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比亚临界提高了4.3%,蒸汽底循环输出功率占联合循环机组输出功率的百分比由30.21%增加到32.62%,联合循环净效率增加了2.21%,联合循环机组的输出功率增加了20.38 MW;中低压蒸汽参数相同时,超临界蒸汽参数的底循环效率比亚临界提高了2.87%,蒸汽底循环输出功率占联合循环机组输出功率的百分比由31.16%增加到32.62%,联合循环净效率增加了1.44%,联合循环机组的输出功率增加12.5 MW。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超(超)临界主给水调节阀在运行工况条件下出现的空化汽蚀现象,结合多级节流降压原理与多相流理论,采用Schnerr and Sauer空化模型和Mixture两相流模型,对调节阀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笼罩层数与导流槽宽度对流场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笼罩层数的增加,调节阀内的最低压强由0.015MPa上升至0.717 MPa,最大流速由147.1 m/s降至49.36 m/s,空化的汽相最大体积分数由0.979降至0.160,多级笼罩有助于实现逐级降压、限制流速及抑制空化的目的;同时在阀门结构尺寸允许条件下,适当增加导流槽宽度也有利于抑制空化。研究结果为该类调节阀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超临界CO2+水交替驱注入井在关井之后形成水合物冻堵段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室内实验方法,计算了注入井的极限关井时间。结果表明:在后注水的情况下,地层内CO2会向注入井端发生反向扩散,CO2反向扩散到井底的时间为1.6~32.3d,射孔孔眼内的扩散时间为1.0~4.5d;后注气时,极限关井时间主要受渗透率、累计注气量、地层深度影响,极限关井时间为20.0~30.0d;CO2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一般低于30min,远低于后注水和后注气时井筒内CO2和水进入到冻堵位置的时间。该研究结果对CO2驱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