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篇 |
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2篇 |
综合类 | 9篇 |
化学工业 | 11篇 |
金属工艺 | 4篇 |
机械仪表 | 2篇 |
建筑科学 | 14篇 |
矿业工程 | 4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26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无线电 | 4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0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深化和职工队伍结构的变化,外来工已逐渐成为纺织企业生产一线的生力军。加强外来工管理,已是当前企业面临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通过对常熟棉纺织厂等三家企业的调查,我们深刻领悟到努力为外来工创造良好的环境,无疑是加强对之管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结构层次设计既考虑了多方参与特征,又参考了目前较为流行的五层沙漏结构和开放网格服务结构,还参考了我国学者从开发的角度提出的一般网格层次结构,以此为基础试设计并探讨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的基本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3.
利用SCADA系统遥测数据实时计算线损变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利用SCADA系统遥测数据实时计算电网线损、变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实时计算线损、变损能够达到以下目的:(1)动态观察正常方式及非正常方式时电网各条线路、各变电站的线路损耗、变压器损耗及其损耗率。(2)便于统计每月、每... 相似文献
4.
美国、欧洲、日本、泰国、韩国、马来西亚、中国,都启动了大型网格研究计划,并得到了产业界的大力支持.纵观世界各国网格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高度重视,投资巨大;百家争鸣,各有千秋;欧美争锋、普遍进步;突飞猛进注重应用.在未来的若干年里,网格的发展将在更加贴近应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体现标准化整合、多技术渗透与融合、大型化以及广泛深入的应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如何对棉纺厂的废棉下脚进行合理的处理,回收其中有效纤维,加以回用,降低用棉量及生产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纺织科技工作者关心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纺织工业针对这一现状,相继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废棉处理设备,但由于进口设备价格昂贵等原因,无法满足我国纺织行业的需要。我厂在认真消化吸收国外废棉处理先进技 相似文献
7.
将现有的10 kV配电网进行地理接线与新软件的融合,可以提升电网故障判断的精度.对电网故障的逻辑进行故障检测编程,可进一步实现故障检测的及时性和可视化.文章分析了用电采集等信息的配电网故障判断技术,可以大大提升配电网检测的速度,为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与此同时,针对用户的用电功率、电流、电压等信息进行检测,促使电网调度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什么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描述了配电自动化包括的主要功能,并介绍了河北沧州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龚强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7,21(1):60-65
访问网格(AG)基于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结合视频会议、网络、网格等技术集成,从而建立起群组可视化交流环境,它是网络、计算能力和交互资源的整体.目前,第一代AG已经发展并形成有史以来最大的群体协作试验床,它包含许多不同格式的多媒体内容显示、演示和交互软件环境,也存在着大量的网格中间件接口和远程可视化环境.但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用户对AG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普及.为此,充分考虑Web和P2P设计出下一代AG2结构,并重点对虚拟场所服务、安全性、工作空间对接、节点管理、异步协作进行研究.AG将不仅向使用几十年的桌面应用模式提出挑战,而且在网格其它相关技术的支持和推动下,将支持用户顺畅地与多个异地同事保持同时在线,又为用户提供结构化会议的空间,最终成为网格环境下广域交互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