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10篇
综合类   50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26篇
建筑科学   43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25篇
轻工业   32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体育运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因此体育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营养需求受到很大的关注。茶叶作为体现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运动也有重大意义。茶叶因丰富的功能性成分被体育运动员所青睐,给运动员带来诸多积极影响。本研究介绍了茶叶的分类、茶叶中的茶氨酸、生物碱、茶多酚、脂多糖以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运动员生理机能的影响,旨在深化茶叶与体育运动的结合,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效益,为茶叶在运动营养食品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介绍     
1954年美国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实验室机器人装置,60年代机器人工业产品正式问世,1970年世界上只有两千台机器人。1980年数量已是一万八千台左右,1990年世界上已有十五万台机器人。为什么机器人能够在工业生产及科学研究中发展这样迅速呢?下面我们逐一介绍。(一)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它的社会经济效益。1什么后机器人?1920年如天作素f自所查日完(H。reICapek)汪o想剧中提出了人类劳动着的形再,取8力Rob。ta,这成对参天机田人(R。b。t)sgu的来运。目创国际上对机器人还设责统一的定义,o说罚&。美国机器人学会如机田人…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低水胶比下复掺粉煤灰、矿渣、硅灰的水泥基复合体系孔溶液PH值,研究孔隙液碱度随矿物掺合料的种类、掺量、不同复配情况的变化规律和碱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复掺粉煤灰、矿渣(或同时掺硅灰)的多组分水泥基体系各龄期孔隙液的PH值均低于纯水泥净浆;粉煤灰和矿渣等双掺的水泥基体系,总掺量小于等于40%时,随掺量增加,同龄期的孔隙液PH值降低,其主要原因是稀释效应和化学效应;总掺量相同,掺合料复掺方式不同的试样其碱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硬化水泥石部分替代水泥生料对熟料烧成的影响,研究了硬化水泥石在高温(1 000~1 450℃)下的煅烧特性,进而研究了相同率值下不同硬化水泥石掺量(0、10%、20%和30%)与不同煅烧温度(1 350、1 400℃和1 450℃)对水泥生料的易烧性与熟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硬化水泥石经过高温煅烧后,在1 300℃时会再次生成C3S。硬化水泥石替代部分硅酸盐水泥生料会降低液相出现的温度与C3S的表观活化能,其最佳掺量为20%。硬化水泥石的掺入会稳定C2S的晶型导致C3S形成困难,同时使C3S的晶型由R型向M型转变。与分析纯原料作为水泥生料相比,适量硬化水泥石(20%)作为水泥生料掺入会提高熟料后期的力学性能,这可能与熟料中C3S晶型差异、C2S活性差异以及熟料矿相的发育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给微电网配置合适的储能容量以平抑网内有功功率波动,提出了一种基于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xtreme-point symmetric mode decomposition,ESM D)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模型。基于微电网净负荷功率,利用ESM D方法分解为自适应全局均线作为微电网与电网的交换功率,以及低频和高频分量作为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平抑目标;为使分解后的各个分量最优,分析了剩余极点个数对全局均线的影响,研究了临界模态的选择原则以得到合适的低频和高频分量;在此基础上,考虑储能设备的运行寿命,建立了包含年投资成本和年运行维护成本的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成本模型。仿真实例验证了所述模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中分散式、主动性元件种类及数量的大幅增加,网络结构复杂管理控制难度日趋困难的问题,提出多代理技术是增加ADN中多类型主动性元件协调合作的新手段。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多代理系统对ADN中分布式能源管控、主动元件的协调控制、故障快速恢复以及区域自治的市场仿真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与成果,分析了多代理技术应用在ADN中的管理结构、通讯机制及适应于ADN发展的Agent模型。从ADN的主动性规划、多能流系统模式、博弈性市场机制及负荷主动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展望了在未来如何更好地利用多代理技术,提高主动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可再生能源消纳是促进节能减排、建设低碳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着眼于配电网运行环节,引入主动网络重构措施,协同电热混合储能管控,提出适用于配电网风电消纳的多能源优化消纳模型与求解策略。首先,对配电网各单元(如分布式风电系统、电热混合储能系统等)功率模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电热混合储能管控和网络重构的非线性混合整数数学优化模型,并采用二阶锥手段松弛线性化非线性约束,实现模型的快速求解。算例仿真验证并展示了电热混合储能管控和网络重构的联合优化策略对配电网促进风电消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风电、光伏等分布式电源高渗透并入10kV中压配电网,将导致系统运行经济性与电压质量等问题,若不加以有效管控,则难以充分消纳可再生能源。为实现可再生能源接入下配电网电压安全的主动管控,提出兼顾配电网结构灵活性与电压调节资源能力的机会约束双层优化模型。模型上层以配电网动态重构为手段,确保长时间尺度内的经济运行原则;下层以馈线自动调压器控制策略为对象,实现局部支路电压水平优化。为提高算法效率,利用二阶锥法松弛潮流约束,并采用库恩—塔克(KKT)条件将模型等效转化为单层决策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通过主动重构技术协调局部电压调节资源,可实现可再生能源接入下配电网的电压安全运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大量研究表明,Urea-SCR系统沉积物相关研究模型无法有效预测沉积物开始生成的临界状态,该临界状态常伴随着"莱登弗罗斯特"现象的消失。本研究基于"莱登弗罗斯特"点建立沉积物生成临界状态模型,由此仿真计算表征临界状态的临界添蓝流量,并与试验测得的临界添蓝流量值对比,发现喷雾体积通量q7×10~(-4)m~3s~(-1)m~(-2)时,基于致密喷雾"莱登弗罗斯特"点的临界状态模型有较好的仿真精度;喷雾体积通量q7×10~(-4)m~3s~(-1)m~(-2)时,基于单液滴"莱登弗罗斯特"点的临界状态模型仿真误差大。究其原因,由于喷雾体积通量q7×10~(-4) m~3s~(-1)m~(-2)时,单液滴沉积并未引起沉积物生成,沉积液滴易被壁面快速蒸发热解,则在该体积通量范围内考虑尿素在壁面的蒸发热解,最终提高了模型的仿真精度,实现了各喷雾体积通量下临界状态的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东非(包括肯尼亚、坦桑尼亚和马达加斯加)铬钒钙铝榴石(察沃石)均赋存于新元古代莫桑比克变质带的钙质硅酸盐石墨片麻岩中。矿物学研究表明,东非察沃石为宝石级钒(±铬)钙铝榴石,以ω(V2O3)≈0.20%或ω(Cr2O3)≈0.30%为分界线可划分为钒钙铝榴石、铬钙铝榴石和铬钒钙铝榴石3类,其中以钒钙铝榴石为主。东非察沃石的晶体化学式为(Ca2.792~3.005Fe0~0.013 Mn0.008~0.080 Mg0.022~0.078)2.948~3.110(Al1.787~1.968Ti0.005~0.028Cr0.001~0.072Fe0~0.080V0.005~0.163)1.890~2.052[Al0~0.288Si2.712~3.017O12],可简写成Ca3(Al,Cr,Fe,V)2[SiO4]3;其端员组分为Grs87.61~96.79Gld0.16~5.66Uvr0.02~2.46Pyr0.73~2.68Sps0.28~2.75Adr0.00~2.71Alm0.00~0.43,表明它由钙铝榴石(87.61%~96.79%)、钙钒榴石(0.16%~5.66%)和钙铬榴石(0.02%~2.46%)组成。以往研究表明,东非不同国家所产的察沃石之间V/Cr质量分数比值存在明显差异,它们的化学成分是可变的,但同一矿床的V/Cr质量分数比值通常是不变的;并且它们还具有3组一致的δ^18 O值,依次为9.5‰~11.0‰、11.6‰~14.8‰和15.5‰~21.1‰,利用O同位素与V-Cr-Mn微量元素含量相结合的方法,可鉴别其地质和地理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