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0篇
能源动力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度风对转角塔水平荷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转角杆塔设计时的荷载取值,将杆塔水平荷载分为水平风压荷载和水平张力荷载2种,考虑风对转角塔2侧电线的作用及对电线张力的影响,得出角度风作用下转角杆塔的综合水平荷载公式,并根据实际算例,探讨了杆塔最大水平荷载与大风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转角度数较大的转角杆塔,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角度风对水平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转角杆塔设计时的荷载取值,将杆塔水平荷载分为水平风压荷载和水平张力荷载2种,考虑风对转角塔2侧电线的作用及对电线张力的影响,得出角度风作用下转角杆塔的综合水平荷载公式,并根据实际算例,探讨了杆塔最大水平荷载与大风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转角度数较大的转角杆塔,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角度风对水平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有±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耐张塔采用双“V”型“笼式”或"管式"硬跳线,具有限制串偏、减少跳线摆动的优点,然而其结构复杂,运输、安装不便,并且价格昂贵。对特高压直流耐张塔跳线采用单/双串、I/V串、软/硬跳线等多种方案进行了风偏计算、塔头设计与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探讨了特高压直流耐张塔多种跳线方案的优劣性和适用条件,为后续±800 kV直流耐张塔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魁  徐维毅  高选  胡汉基 《电力建设》2012,33(12):52-54
采用增容导线对输电线路进行增容改造,能缓解现有线路输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增容效果显著的同时,导线最高运行温度超过80℃,根据现行规程规定的弧垂定位已不适用。分析了采用增容导线时定位弧垂的计算方法,并根据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750kV同塔双回线路导线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750kV兰州东—平凉—乾县送电工程是我国第 1条 750kV同塔双回线路,导线选择是重要的课题之一。根据导线选择的主要原则和西北地区高海拔的特点,结合该工程采用的塔型,对各种分裂导线方案,进行了导线表面电场强度、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以及相关导线型号的工程造价水平、年运行费用的比较,建议该工程导线采用 6×JL/GIA-450-54/7方案。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神木—忻州—石北500kV紧凑型送电线路工程为依托,讨论了设计的技术条件,提出了500kV紧凑型直线小转角塔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经济对比。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采用的最大截面导线为6×900 mm2钢芯铝绞线。在分析6×JL/G2A-900/75、6×JL/G2A-1000/80、6×JL/G2A-1120/90导线方案工程初期投资、电能损耗的基础上,对3种导线方案进行全寿命周期内经济性比较,论证了年损耗小时数较高时,采用6×JL/G2A-1000/80、6×JL/G2A-1120/90导线方案在±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的经济性更优越。  相似文献   
8.
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是线路设计的关键技术原则之一.为确定溪洛渡送电广东±500 kV双回线路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首先确定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的主要原则,然后分析了线路的电气绝缘强度,拟定电磁环境及其规范、建议限值标准,最后根据国内外设计经验和相关规程,计算分析了线路工程对地及交叉跨越最小间隙距离,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500kV同塔双回线路重冰区,确定绝缘子串选型基本要求和设计安全系数;对悬垂串的串型、V型悬垂串的夹角、悬垂串的联数及强度进行重点分析与计算,确定了悬垂串的串型;分析耐张串的联数和联间距,确定了耐张串的串型;阐述跳线串和地线串的选型,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覆冰灾害天气会对电网造成极大破坏,引发大面积停电。地线融冰技术是一项防止倒塔、铁塔受损和断线等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文章以±500 kV云贵直流线路工程为依托,利用换流站已配置的地线融冰装置,对地线融冰电流选取、接线方案选择、绝缘配置以及附属设施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合适的地线融冰技术方案,为后续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地线融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