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筛选了4种尼龙(PA)66用内脱模剂,研究了脱模剂与PA66的粘附作用,以及对PA66脱模性、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结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模剂使PA66注射成型制品的最佳成型周期缩短、成品率提高、表面光洁,并且提高了PA66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其中脱模剂S101还兼有成核剂的作用,使PA66的结晶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2.
以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LIR)为反应型增塑剂,研究LIR对NR/BR混炼胶性能、硫化胶物理性能和耐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并与添加芳烃油的NR/BR并用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LIR对NR/BR混炼胶有增塑作用,但增塑效果不如芳烃油;添加LIR的NR/BR硫化胶的物理性能总体上优于相应的芳烃油硫化胶,耐热空气老化性能也较好;LIR在硫化过程中可与NR和BR发生共交联.  相似文献   
3.
疏松型纳米氢氧化镁阻燃聚丙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聚丙烯(PP)为基体,疏松型纳米氢氧化镁(LN-MH)为主阻燃剂,红磷和炭黑为协同阻燃剂,制备了阻燃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包覆剂A8使PP/LN-MH复合材料[(m(PP)/m(LN-MH)为100:40)]力学性能最佳;偶联剂KH550和接枝物又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使PP/LN-MH复合材料和纯PP相当;LN-MH的加入提高了PP的熔融峰温度,降低了结晶度和热失重起始温度,接枝物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熔融峰温度,相对增加了结晶度;红磷和炭黑的加入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在低LN-MH填充量时,加入9 phr红磷或7 phr红磷和5 phr炭黑后阻燃级别达到UL 94 V-0级;通过偶联剂和接枝物进一步改性,能够使复合材料在达到阻燃要求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红磷和炭黑在PP/LN-MH阻燃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红磷和炭黑对聚丙烯/疏松型纳米氢氧化镁(PP/LN-MH)体系阻燃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红磷和炭黑能够提高PP/LN-MH体系的垂直燃烧水平和热稳定性,并使体系的热释放速率由326.9 kW/m2降至290.0 kW/m2,火灾性能指数从0.024 0 s·m2/kW升高到0.148 5 s·m2/kW.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红磷和炭黑的加入增强了体系脱水吸热、成炭结焦、隔氧隔热等阻燃作用,体现出了协同阻燃效应.  相似文献   
5.
三单体固相接枝PP对PP/LN-MH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固相法合成的三单体接枝物PP-g-(MMA-MAH-TM)对无卤阻燃聚丙烯(PP)/疏松型纳米氢氧化镁(LN-MH)体系的改性效果,测试了阻燃体系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耐热性能和氧指数,并采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进行了断面观察。结果表明,PP-g-(MMA-MAH-TM)加入可在对体系的阻燃性能、耐热性能和加工性能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同时实现体系增韧和增强,在PP-g-(MMA-MAH-TM)用量为8phr时,复合材料的性能接近纯PP,且界面相容性能极大地提高,增强了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提高了氢氧化镁微粒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6.
用气泡液膜法(GBLM)制备的疏松型纳米氢氧化镁(LN-MH)填充丁腈橡胶(NBR),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抽提率、门尼黏度及交联密度。结果表明,随着LN-MH用量的增加,LN-MH对NBR具有显著的纳米增强作用,改善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门尼黏度和交联密度,但对复合材料在甲苯中的抽提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液体聚异戊二烯(LIR)作为增塑剂对天然橡胶(NR)/聚丁二烯橡胶(BR)硫化胶微观结构、弯曲疲劳性能、压缩疲劳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加入工业用增塑剂芳烃油的硫化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加入LIR较芳烃油有利于炭黑在NR/BR体系中的分散;随着LIR用量的增加,NR/BR硫化胶的耐屈挠疲劳性能基本不变;与芳烃油增塑的NR/BR体系相比,LIR增塑NR/BR体系的耐屈挠疲劳性能较优,压缩疲劳生热和压缩永久变形较低;加入LIR降低了硫化胶滚动阻力的同时减弱了其抗湿滑性。  相似文献   
8.
氢氧化镁阻燃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氢氧化镁阻燃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对氢氧化镁协同阻燃增效剂以及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综述,简要评价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