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雷电屏蔽分析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绕击是引起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将低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绕击防护经验直接外推至更高电压等级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导致新建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显著低于预期值。基于先导发展的绕击分析模型细致地考虑了影响雷击发展物理过程各种因素的影响,较传统工程化分析方法更适用于新建电压等级线路的绕击性能评估。但由于对雷击物理过程和长间隙放电机理认识的不足,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雷击过程描述所采用的模型和方法不尽相同,若将现有学者所提出的绕击分析模型直接用于工程中,不同分析模型所得结果差异较大。为此,通过对比现有的雷电观测资料,认为Cooray提出的下行先导通道模型与最新的雷电观测结果比较相符;对迎面先导起始工程判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导线对地高度<10.0 m时,Rizk感应电压法和临界电晕半径法计算得的先导起始电压结果一致,外推至实际导线对地高度时,Rizk感应电压法的计算结果与长间隙放电理论相违背;同时依据长间隙放电理论,提出了下行先导和迎面先导的相对速度比近似等于迎面先导通道单位长度电压降与导线感应电压增量之比的迎面先导持续发展条件,建立了基于Schwarz-Christoffel变换的能考虑任意地形的2维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屏蔽分析模型;该分析模型解释了传统先导发展模型无法解释的特高压输电线路ZMP2和ZBS2型杆塔的中相屏蔽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在典型的平原、斜坡和山顶地形下,ZMP2和ZBS2型杆塔的绕击跳闸率低于设计预期值0.1次/(100 km.a)。 相似文献
2.
3.
复杂地形下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规程法、电气几何法和传统先导法在评估复杂地形下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时存在缺陷,依据长空气间隙放电试验数据、模拟电荷法和S-C变换法,改进了先导发展模型,该分析模型能够模拟实际地形对上、下行先导的影响,从机理上更接近于实际先导发展过程;利用此模型对平原、山谷、山坡、山顶4种地形的500kV交流输电线路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地形因素对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影响较大,随着输电线路坡度增加,侧向暴露角度增大,绕击跳闸率不断增大。选取福建省福莆线96号杆塔处输电线路按照实际地形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线路上边坡侧绕击跳闸率很小,下边坡侧绕击跳闸率较大,与实际运行情况较符合。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分析模型应能够为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款采用AT9933芯片的PWM恒流LED汽车前照灯驱动电路,其驱动、拓扑和调光方式分别采用开关型变换器、Boost—buck拓扑和PWM调光方式。负载采用8颗1W大功率白光LED串联。实验结果表明,当输入电压在9~16V之间变化时,输出恒流大小为342mA,电流精度达2.3%;当输入电压为12V时,输出电压为25.12V,电路转换效率达80.44%。 相似文献
5.
采用AT9930芯片,设计了一款车载LED驱动电路,其驱动、拓扑、调光方式分别采用更具优势的开关型变换器、boost-buck(升降压型)拓扑和PWM(脉宽调制)方式。实验证明,该驱动电路具有输入电压范围宽,恒流精度高,可靠性高、EMI(电磁干扰)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VFT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VFT的数学模型,并采用Matlab工具对VFT接入交流联络线实现电网异步互联时的运行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的特性主要包括VFT装置对电网异步互联、传输功率稳定控制、故障隔离等方面的影响与作用.不同运行条件下VFT定转子电压、转子转速、转矩、传输功率等物理量的变化情况表明,VFT具有良好的异步互联特性.VFT装置对于电网异步互联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