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0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电工技术   205篇
综合类   166篇
化学工业   275篇
金属工艺   150篇
机械仪表   216篇
建筑科学   334篇
矿业工程   202篇
能源动力   70篇
轻工业   265篇
水利工程   182篇
石油天然气   106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29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5篇
冶金工业   125篇
原子能技术   23篇
自动化技术   189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孔类能 《安装》2021,(5):54-56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高层屋顶悬挑装饰钢结构由于年久老化、腐蚀等因素,现代化机具吊车无法进行拆除的问题,从拆除吊装前准备工作、吊架各参数复核、环形装饰梁及悬挑拆除吊装等方面介绍了高层屋顶悬挑装饰钢结构拆除吊装关键施工技术,提出了具体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了悬挑钢结构的顺利拆除及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探索了以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可行性。从5种不同原料中筛选出豆渣为产红曲色素的最适固态发酵基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法得出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基质初始含水量50%、甘油6%、NaNO_30. 04%、KH_2PO_40. 3%、MgSO_40. 2%、抗坏血酸2. 2%,最佳培养条件为湿度60%~65%、接种量8%、30℃培养12 d,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含量为(6. 03±0. 11) mg/g。研究认为,以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工艺可行,可实现豆渣的高值化发酵再利用。  相似文献   
3.
4.
高压SCR已经成为低速机NOX排放治理的重要技术手段,而影响高压SCR反应系统脱硝效率的因素相对复杂,传统以人工方式单一改变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容易遗漏重要信息;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软件并结合DOE实验设计方法分析各输入参数对输出结果的影响,能有效识别关键输入参数以及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并在满足各输出参数要求的同时,优化输入参数组合,寻找最佳设计点;即在满足催化剂入口截面氨浓度均匀度要求的同时,能使高氨浓度区中心距和系统总压降最优,极大的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水合物的存在会显著影响能源土的刚度、峰值强度与剪胀性。针对已有能源土模型的不足,结合边界面模型的建模思想,构建一个新的能源土边界面模型,模型参数较少,能够恰当反映能源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能源土变形问题的核心在于正确积分塑性本构方程,应用完全隐式回退Euler算法,建立模型应力及塑性内变量的更新公式,并给出显式的一致性切线模量表达式。基于ABAQUS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编写模型的用户材料子程序,应用已有试验数据验证程序正确性。最后应用开发的子程序对能源土的平面应变试验进行模拟,分析水合物饱和度对剪切带倾角与孔隙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速冻沙果和土右旗沙果、123苹果、沈农2号苹果、嘎啦、红勋5号和新疆2号的营养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速冻沙果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C、蛋白质、锌、灰分和烟酸;以速冻沙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速冻沙果饮料的最佳生产配方进行研究,以感官评价和沉淀率为判断依据确定最佳的产品配方:果汁添加量为30%、柠檬酸添加量为0.2%、白砂糖添加量为7%、黄原胶添加量为0.4%,此时产品口感饱满,风味醇厚,有良好的稳定体系。最终对产品的流变性、粒径分布和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最终获得的产品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1.79 mg/kg)和烟酸(250 mg/L)。  相似文献   
7.
通过直接观察睡眠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鼠海马区多巴胺(DA)含量,研究远志助眠的功效成分;通过理化检测、液质联用(HPLC-MS)、核磁共振(NMR)推断助眠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远志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MCI柱70%乙醇洗脱物是助眠的有效部分,该部分分离得化合物A,检测得该化合物为2个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皂苷类物质,该物质含有氮元素和1个由3个糖组成的糖链。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茶渣中的多糖类物质,以绿茶水提之后的茶渣为原料,以水溶性还原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在优化筛选辐照降解、碱降解、酸降解制备水溶性还原糖的基础上,探讨辐照预处理+碱降解+酸降解绿茶渣制备水溶性还原糖的效果。结果表明,辐照降解在辐照吸收量为1 200kGy的降解效果最佳,水溶性还原糖得率为4.13%;碱降解的最佳工艺组合为0.05mol/L氢氧化钠于90℃下降解1h,水溶性还原糖得率为2.08%;酸降解的最佳工艺组合为9%硝酸于100℃下降解2h,水溶性还原糖得率为10.57%;辐照预处理+碱降解+酸降解的最佳工艺组合为先将茶渣进行1 000kGy剂量的辐照降解,然后采用最佳碱降解工艺组合进行降解,再采用最佳酸降解工艺组合进行降解,水溶性还原糖得率为13.18%,说明1 000kGy辐照预处理+最佳碱降解+最佳酸降解的组合工艺是利用绿茶渣制备水溶性还原糖的最优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
GC-MS与E-Nose结合PCA和HCA 用于陇南橄榄油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陇南大堡油橄榄品种示范园种植的20个油橄榄品种为试样,利用压榨法提取橄榄油,采用GC-MS与E-Nose对其脂肪酸组成及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油橄榄品种鲜果出油率在1. 30%~23. 50%之间,平均出油率为11. 91%;主要脂肪酸及其含量分别为油酸58. 96%~74. 86%、棕榈酸12. 20%~21. 04%、亚油酸4. 06%~18. 62%、硬脂酸1. 61%~4. 73%、亚麻酸未检出~1. 48%及棕榈烯酸0. 57%~3. 14%。饱和脂肪酸(SFA)占16. 54%~25. 77%,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占60. 95%~75. 86%和4. 54%~19. 89%,MUFA/PUFA和C_(18∶∶1)/C_(18∶2)分别为3. 10~16. 71和3. 21~18. 44;从脂肪酸的PCA综合得分可知,20个品种中‘皮削利’的品质最好,‘法加’最差,HCA表明,20个品种共分为5个类群,同一类群中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相似,不同类群之间存在差异。橄榄油风味物质E-Nose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橄榄油有不同的风味特征,通过PCA可将20个品种分为7组,前4组之间能够明显区分,后3组之间分布较近,但均能较好地区分。  相似文献   
10.
选用中性蛋白酶和脂肪酶作为外源酶制剂应用于腊肉生产,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中性蛋白酶添加量、脂肪酶添加量、滚揉时间及静腌时间4个关键工艺指标进行了筛选优化,比较分析了传统工艺腊肉与外源酶快速成熟腊肉的风味前体物质、蛋白质水解成分以及脂肪氧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添加能够有效地促进腊肉风味前体物质的累积;随外源酶添加量的增加,腊肉蛋白质水解程度显著升高,非蛋白氮、游离氨基酸、酸价指标均显著上升,硫代巴比妥酸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中性蛋白酶添加量达到200 mg/kg以上时,腊肉蛋白质水解程度超过20%,当脂肪酶添加量为600 mg/kg时,腊肉酸价达到最高1.52 mg/g。与传统工艺腊肉相比,外源酶快速成熟腊肉中的风味物质更加丰富,非蛋白氮质量分数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显著增加,17种游离氨基酸中有7种质量分数显著上升。外源酶制剂对腊肉风味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效降低了产品食盐添加量,大大缩短了产品工艺周期,在传统腊肉现代化工艺改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