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风电渗透率较高时,风电场出力的波动在电网中形成扰动,会引发风电接入点的潮流局部涌动和全区域电网的潮流全局窜动。针对局部特性的潮流涌动和全局性的潮流窜动,以常规机组出力和储能为控制手段,提出了含风电场的双层协同调度模型。上层模型以调度周期内电网改进潮流熵的平均值最小为目标,下层模型以风电场并网点在调度周期内净注入功率方差的平均值最小为目标并采用NSGA-Ⅱ算法对所建模型交替迭代求解。含风电场的IEEE39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调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阻尼转矩分析方法(DTA)是建立在发电机转子运动所获得的阻尼转矩这一概念,物理意义清晰。将阻尼转矩分析法扩展至时滞电力系统,推导了广域阻尼控制器(WADC)考虑时滞时的DTA模型。基于全系统DTA模型研究了时滞WADC对系统阻尼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时滞特性表征指标。在此基础上,从广域时滞信号的选择和控制器参数整定两个方面,推导了考虑时滞影响时WADC的配置方法。通过算例阐述了WADC的配置优化过程,并得到了时滞特性对WADC角度影响强度要明显大于放大倍数影响的结论,也证明了基于DTA的计及时滞的广域阻尼控制器的配置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智能变电站电量计量不平衡问题,针对数字化跨间隔电能计量系统涉及环节较多、实验室测试存在盲区、现场检测手段匮乏等特点,提出一种用于变电站现场实施的跨间隔电能计量多维测试技术.分析数字化跨间隔计量异常的主要原因,提出基于无线传输的间隔化注入测试方法及其实现方案,对分布式终端同步、被动采样的精确触发及采样曲线拟合等关键技术进行描述.由实验结果可知,该测试方法在保持被测系统架构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跨间隔电能误差定位及相关性能检测,有助于提升数字化计量专业的现场调试检修能力.  相似文献   
4.
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于载波通信的数据采集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受到信号衰减和各类干扰,抄读成功率显著下降。本文采用了一种仿真检测方法对各类采集终端现场运行的适应性进行考核,充分发挥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优势,模拟现场数据采集过程并加以诊断分析。通过监测在不同载波环境下计量数据抄读成功率,判断相应载波制造厂商通信模块制造技术的优劣,从而选择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的载波通信模块,满足电力建设和电力用户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基于阻尼转矩分析(DTA)法,推导了适用于多广域阻尼控制器分析的全系统统一线性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多控制器多模态交互影响因子指标,该指标能清晰表征交互影响的方向性和定量性;提出模态总阻尼由设计阻尼和交互阻尼组成,分析了交互阻尼的影响机理;研究了考虑多控制器多模态交互影响因子的广域阻尼控制器的配置优化方法.算例结果表明交互影响在广域阻尼控制器配置过程中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也证明了所提配置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大容量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为未来高渗透率间歇性能源并网发电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发电模式,利用风电和太阳能时间上的互补性,弥补了风电和光伏独立系统在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的缺陷,再配置适当容量的储能设备来平抑波动,通过风光储能量管理系统的统一调度管理,实现对随机性较大的风能与太阳能的存储与释放,使其输出功率波动减小。在传统的以标准差为指标衡量系统波动性基础上,提出基于改进数学熵的衡量指标,在运行周期内优化调度每时刻蓄电池充放电功率,使得输出功率波动性最小。算例表明基于标准差基础上的改进数学熵的衡量指标比单纯的考虑标准  相似文献   
7.
在风电渗透率较高时,多点接入的风电出力波动就会在整个电网中形成扰动,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风电的多点扰动带来的潮流全局窜动和局部涌动,以常规机组出力、储能系统(ESS)充放电功率和可控串联补偿装置(TCSC)为调控手段,建立了含风电场的源网协同双层调度模型.上、下层模型分别以全网潮流均衡度和关键断面潮流均衡度为优化目标,采用多精英保留策略的遗传算法对所建模型交替迭代求解.含风电场的IEEE39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调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