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6篇 |
综合类 | 4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3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无线电 | 2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当前舰船指挥调度通信系统的大趋势,设想了一个指挥调度系统可视化方案,组建了一个有线/无线混合的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说明了此系统的功能及关键技术,并在理论上阐述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3.
4.
针对三电平并网变流器中点电位不平衡导致并网电流低次谐波增加等问题,在定量分析基于载波交替层叠调制的三电平并网变流器谐波分布特性的基础上,得出传统拓扑并网电流和滤波电流中各次分量对中点电位的影响,给出中点自平衡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传统自平衡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改进中点自平衡拓扑,详细分析了自平衡机理、参数取值原则以及... 相似文献
5.
为了精确分析辅助谐振换流极(ARCP)软开关技术对变流设备开关损耗的影响,本文在考虑了谐振回路杂散参数的基础上,对ARCP软开关技术换流过程进行详尽的分析,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了更为准确的ARCP换流方程和开关损耗模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换流方程以及ARCP损耗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尽管ARCP软开关技术能够基本消除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但是谐振回路带来了额外的损耗。因此ARCP软开关技术的理想模型不再适用,必须考虑各部分杂散参数对ARCP的影响,并在设计中尽量减小杂散参数,否则很难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Buck型DC-DC变换器采用开关电感单元后能拓宽电压变换范围且减小器件电流应力,但该文经推导发现,因电感的串并联切换会使等效电流分别为单电感电流的一倍和两倍,导致与负载电流的关系不确定,并使变换器变为非最小相位系统。该文以开关电感Buck变换器(SLBC)为例,在分析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指出该变换器在连续导通模式(CCM)下开关电感单元电流与负载电流间存在六种与电感和占空比密切相关的匹配关系,同时存在负调现象。在断续导通模式(DCM)下开关电感单元电流与负载电流间仅存在一种对应关系,且不存在负调现象。该文分别在CCM和DCM下使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和全阶模型面积法建立SLBC的小信号模型,表明该变换器存在右半平面零点(RHPZ),系统特性类似于升压型DC-DC变换器。依据六种电流关系和RHPZ相对位置,给出电感、电容值的最佳选择区域,综合满足稳态纹波和动态响应需求。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8.
挑战/应答方式是一种常用的安全性较高的动态身份认证技术,但窄带信道条件和高效率、高安全性要求限制了其在军事短波环境中的应用。基于短波终端和岸基短波台站已有的安全基础—预共享对称密钥,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挑战/应答机制的短波接入双向认证系统。针对短波接入网实际应用,在认证过程中引入随机数和时间戳两种动态因子,在增强接入认证系统安全性的同时,有效减少了认证过程中的开销,实现通信双方相互认证的同时还能够完成会话和完整性密钥的协商。 相似文献
9.
在网压不平衡工况下,采用开关函数、三维图分析及函数拟合的方法,给出合理的环流注入策略,实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桥臂电流峰值、模块电压波动的降低。分析环流注入对桥臂电流峰值、有效值以及模块电压波动的影响,得出环流注入降低桥臂电流峰值的最佳相位与不同工况下注入环流幅值的限定公式,以及环流注入降低模块电压波动的最佳相位及其注入幅值的限定公式。综合考虑桥臂模块电流、电压耐受能力后,提出一种可以实现桥臂电流峰值限定及模块电压波动限幅的环流注入控制方法。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与实验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开发基于HLA/RTI的网络优化支撑系统,对现行网络进行建模仿真、运行控制,对网络数据进行采集、抽取、分析、挖掘的全过程分析,并以此对通信节点效能、业务系统效能、业务网络效能进行评估,最后对网络通信传输提出改进优化方案,提升网络传输速率和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