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混沌模拟退火神经网络模型的电力系统经济负荷分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在传统混沌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衰减混沌噪声的混沌模拟退火神经网络模型(CSA-DCN)。该模型结合了Hopfield神经网络(HNN)与模拟退火算法(SA)的优点,并引入通过Logistic映射迭代函数产生的衰减混沌噪声,从而使该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高维、离散、非凸的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例如电力系统经济负荷分配(ELD)问题,在考虑网损、阀点效应的情况下,将该模型应用于解决ELD问题。通过多个算例仿真计算表明,该模型的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CSA-DCN模型是一种适用性很强的优化模型,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或其它行业系统的优化问题中。 相似文献
2.
对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自动发电控制(AGC)面临的新业务需求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剖析了AGC控制模式、性能评价标准和控制策略的内涵,论述了其在特高压建设、一体化调度模式和新能源接入背景驱动下的变化;对智能调度AGC领域已开展的技术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提出了适应新变化的控制架构和关键技术;最后,探讨了AGC为满足未来华北、华中、华东(简称"三华")同步电网控制需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4.
5.
火电厂厂级生产监控信息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提出了基于INFI90,面向厂级生产管理的监控信息系统SIS(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它是在环网上增加计算机接口单元,通过接口机、光纤和数据交换机将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引入历史数据平台。接口程序采用基于OPC通信协议的OPsCon,历史数据平台采用iHistorian,组态软件采用iFIX,实时和历史数据分析、电力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设备可靠性和寿命管理等辅助决策功能采用infoAgent。实践表明,SIS充分利用了现有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和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资源,形成了DCS,SIS,MIS三位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网络,实现了电力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6.
根据导线覆冰表面热平衡方程分析内外部融冰因素对导线冰载荷的影响,计及地形对冰载荷的影响以及覆冰引起导线等效半径增大对风载荷的影响,通过气象实测的降雨量、风速、风向、温度等信息以及电网运行信息、当前监测覆冰厚度等信息建立输电线覆冰厚度增长预测模型。从输电线路覆冰过载机理出发,构建覆冰故障概率计算框架,从力学角度分析覆冰厚度及风速对输电线路的共同作用,采用反映金属承载极限特性的指数模型计算输电线路故障概率。以实际线路为例验证了该模型计算得到的线路覆冰故障概率变化趋势与实际故障情况相符,能够充分验证覆冰故障率与实际天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进行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电力负荷预测对Kohonen网的聚类能力和BP网的非线性拟合功能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建立负荷日类型模型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用Kohonen网和BP网组合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短期负荷预测,提高了负荷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10.
未来坚强智能电网的电力通信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和研究了中国智能电网的主要环节,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之间的通信需求。而后调查了中国电力通信网络的目前情况。文章也提出了未来光纤主干通信网的结构、电力区域通信网以及中国智能电网用户端的接入网络。最后介绍了使用先进的通信技术来应对未来的国家电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