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10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彭锦  周立国  尧横  袁芳  方治  石寅 《半导体学报》2014,35(8):085003-6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基带的无线宽带收发机中的发射链路I/Q失配的校准和补偿技术。数字基带发射用于I/Q失配校准的信号,经过RF收发机的发射链路、由平方功率检测器、带通滤波器组成的校准通路以及RF接收机的可变增益放大器,数字基带采集此信号并估计I/Q失配的大小,完成I/Q失配的校准和补偿,此技术相比于射频的自校准节省了面积和功耗。本技术已经成功用于IEEE802.11n,可以实现50dB以上的镜像抑制,完全满足了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早期修建的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开始进入修复阶段,为了解决旧材料二次再生的问题,2013年在S102杭昱线昌化段进行了2KM的材料二次再生试验段。试验段分别采用泡沫沥青与水泥作为稳定剂,并分别进行了材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分别进行了两段试验路的铺筑。实践证明,两种二次冷再生混合料能够满足相关路用性能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下一步的推广应用积累了数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评价沥青发泡效果的指标较多采用膨胀率和半衰期,而有研究表明,实验室发泡试验中测量的最大体积(膨胀率)要小于实际的最大体积,这样会对不同沥青发泡特性的评价造成影响。文章进一步论证了采用发泡指数来评价沥青发泡效果的可行性,研究发现,通过计算发泡指数可以比较直观的反映沥青的发泡特性,发泡指数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其与集料温度联系起来,可以判定泡沫沥青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DSP嵌入式系统中人机接口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DSP嵌入式系统中两种典型的人机接口电路结构,然后重点讨论一种新颖的人机接口电路的体系结构,并以两个具体的电路扩展为例分析了DSP和液晶显示器以及DSP和键盘的接口技术及C语言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模拟泡沫沥青混合料在车辆动载作用下的动态性能,便于与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采用劈裂法对混合料动态性能进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骨料类型、级配、水泥用量等对泡沫沥青混合料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总结了泡沫沥青混合料动静模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沥青发泡原理及发泡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简述了泡沫沥青的发泡原理,提出了沥青发泡特性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采用德国Wirtgen公司生产的WLBl0泡沫沥青实验机,对4种常用沥青进行了发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沥青品种、发泡温度和发泡用水量是影响泡沫沥青发泡特性的主要因素;每种沥青的发泡效果与发泡温度(140℃以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在150℃左右(国外一般认为在180℃左右)就能达到较好的发泡效果。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对4种沥青的发泡特性进行了比较,并确定了它们的最佳发泡条件,即发泡温度在150℃左右,用水量在1。5%左右。该条件的得出为拌制高质量的泡沫沥青混合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依托工程,分析了振荡压实技术在薄层沥青混凝土的碾压中对路面压实度和骨料的破坏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振荡压实在桥面薄层的碾压效果上比振动压实好;压实工艺在施工中存在将粗骨料压碎的情况,其中振动压实比振荡压实对粗骨料的压碎作用明显;振动压实将骨料压碎的范围大于振荡压实。  相似文献   
8.
以嘉兴市经济开发区昌盛路综合整治改造项目为例,介绍了水泥就地冷再生与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相结合使用的相关成果以及水泥就地再生材料与泡沫沥青冷再生材料的设计方法。论述了水泥就地再生与泡沫沥青厂拌再生的施工工艺,对冷再生技术维修道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应用冷再生技术与传统挖补维修技术相比,可以降低初期成本。有效利用废旧材料,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9.
微表处在实际使用中水损害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集料松散剥落或由于层间粘结力不足导致的整片剥落。为改善其抗水损害性能,通过湿轮磨耗试验,研究WER种类、WER添加方式,不同油石比、不同浸水条件和时长等因素对环氧微表处的抗水损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环氧微表处较普通微表处抗水损害效果较好,长期浸水不易松散,且不会有易溶于水的物质析出;油石比为5%时,WER种类及其掺加方式对水损害改善效果明显,且WER固化成型的空间网络结构可以弥补油石比不足的缺点;干湿循环条件较饱和浸水条件缩短了混合料浸水时长,且60℃烘干加剧了WER的固化交联反应,使得该条件下环氧微表处磨耗值较低;W-1固化后形成的凝胶体平均粒度大,交联程度高,固化时间短,其微表处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优于W-2;综合比较,饱水状态掺加方式W AS,而干湿循环掺加方式AWS,建议根据实际路面的不同浸水状态选择掺加方式A或W。  相似文献   
10.
间歇性和随机波动性的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储能系统与电动汽车的随机充放电以及智能量测装置的量测误差等使得主动配电系统的态势感知面临诸多挑战。考虑到光照强度、温度及电池荷电状态等影响因素,文中搭建了含光伏发电电源、配电网和蓄电池储能负荷的主动配电系统状态估计模型。首先,基于光伏五参数模型和电池内阻模型,推导出光伏系统和蓄电池储能系统的量测函数及雅可比矩阵。然后,结合配电网的状态估计模型,将电气量和非电气量统一标幺化后,对主动配电系统进行状态估计及不良数据处理。最后,在IEEE 33节点系统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光伏系统和蓄电池储能系统作为PQ节点的模型相比,所提方法扩展了与光伏系统和蓄电池储能系统相关的状态估计和不良数据处理能力,且提高了配电网的状态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