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51篇
  免费   879篇
  国内免费   632篇
电工技术   1060篇
综合类   1175篇
化学工业   1637篇
金属工艺   922篇
机械仪表   1255篇
建筑科学   1666篇
矿业工程   774篇
能源动力   366篇
轻工业   1358篇
水利工程   663篇
石油天然气   786篇
武器工业   243篇
无线电   13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34篇
冶金工业   723篇
原子能技术   105篇
自动化技术   14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499篇
  2018年   540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956篇
  2013年   682篇
  2012年   898篇
  2011年   908篇
  2010年   819篇
  2009年   869篇
  2008年   850篇
  2007年   832篇
  2006年   822篇
  2005年   719篇
  2004年   625篇
  2003年   600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442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260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7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体中300多种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蛋白质和DNA合成、细胞生长和增殖以及代谢调控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锌多糖是多糖与可溶性锌盐螯合后的络合物,具有高生物利用度、低毒性、易消化吸收等特点。锌多糖与多糖和无机锌相比,具有更好的抗氧化、降血糖、抗炎、抗癌、免疫调节、抗菌和保肝等活性,因此锌多糖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补锌制剂进行研究与开发。该文简述了锌多糖的合成方法、结构特征分析方法和生物活性,指出了不同锌多糖研究中锌含量差异较大、结构较为复杂、生物活性研究范围较为局限以及缺乏临床实验数据等问题,并对锌多糖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锌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分析是应用化学、化学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分析化学知识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实际应用与发展,蕴涵较多课程思政元素可与专业知识结合点。本文以植根历史、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职业素养等为思政元素,主要以发生在身边的石油化工事件为基础,进行了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为本课程及相关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用了膜技术分级分离桑葚多糖(Mori fructus polysaccharide,MFP),并探究了不同分子量桑葚多糖的抗氧化、降血糖、抗过敏和体外乙醇脱氢酶活性。以桑葚为原料,通过热水浸提后采用300、50、5和1 kDa超滤膜对桑葚多糖进行分级分离,分别记为MFP300、MFP50、MFP5和MFP1。比较4种孔径的超滤膜分离的桑葚多糖组分主要成分、抗氧化活性、降血糖活性、抗过敏活性和体外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多糖的主要成分和生物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MFP1、MFP5、MFP50和MFP300的总糖含量分别为46.34%、68.45%、48.60%和66.32%,糖醛酸含量分别为3.34%、22.78%、16.11%和21.48%,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6.51%、6.03%、7.90%和6.67%。生物活性筛选表明,MFP300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2235和0.2979 mg·mL?1,抑制透明质酸酶能力的IC50值为0.6634 mg·mL?1,激活体外乙醇脱氢酶能力的IC50值为10.2646 mg·mL?1,表现出最好的抗氧化、抗过敏和体外乙醇脱氢酶活性。MFP1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0.7944和4.6419 mg·mL?1,表现出最好的降血糖活性。综上所述,经膜技术分级分离得到的不同分子量范围的桑葚多糖在主要成分和生物活性方面有一定差异,为桑葚多糖分级技术的改进升级和桑葚多糖“构-效”关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高比转速离心泵的性能和解决多参数优化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量降维和智能算法的优化设计方法。变量降维过程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叶轮的18个设计变量对泵水力性能的影响,并选择其中8个具有高影响因子的变量作为最终的优化变量。优化过程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生成160组设计样本,以最大化设计工况效率作为目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优化结果经CFD验证:模型泵在设计工况点效率提高了3.02%,高效运行区得到了拓宽;相比于原始叶轮,优化后叶轮内湍动能分布得到了改善,不稳定流动结构减少。该方法对高比转速离心泵的设计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浓酱清3种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的特征与差异的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电子鼻(E-Nose)结合感官评定手段研究了浓酱清3种香型白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 GC-IMS和GC-FID在3种香型白酒样品中共鉴定出73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酯类、醇类、酮类和醛类物质;发现浓香型白酒中的己酸乙酯、己酸含量较高;酱香型白酒物质种类最为丰富,含有多种长链脂肪酸与脂肪酸酯;清香型白酒中物质种类相对较少,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在其中含量较高;借助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从39种骨架物质中筛选出16种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t in projection,VIP)值大于1的差异标记物用以区分浓酱清3种香型白酒,分别为甲醇、正己醇、辛酸乙酯、戊酸、乳酸乙酯、丁酸、庚酸乙酯、异戊醇、壬酸乙酯、己酸、己酸乙酯、辛酸、庚酸、戊酸乙酯、甲酸乙酯和乙醛。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3种香型白酒的可视化指纹图谱, 以科学的手段阐明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白酒中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与其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6.
汽车的座椅横梁在碰撞事故中起着保障乘客生存空间的重要作用,对其进行填充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基于泡沫铝材料高比吸能与轻质的特点,设计了三组泡沫铝与薄壁钢管组成的复合结构,将其填充到汽车的座椅横梁中。通过对座椅横梁填充结构三点弯曲与轴向压缩的有限元模拟,研究了其抗弯曲与抗压缩性能,并对填充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填充座椅横梁的承弯和轴压承载性能相较于原件分别提升了193.6%和241.4%,并通过模拟车辆侧面碰撞证明了填充座椅横梁提高车辆耐撞性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视距光通信不同,紫外光通信能够实现非视距通信,广泛地应用于视距链路受阻的场景,近年来工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工业设备间大容量灵活组网通信的需求,这给紫外光通信带来了新机遇。为推动紫外光通信的实用化研究,阐明了紫外光通信的主要应用场景,概述了紫外光通信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硬件试验、信道模型、信道估计与检测、空间分集技术等关键技术,展望了紫外光中继与双工通信、紫外光传感网络和非视距定位技术等未来发展方向和相应挑战。  相似文献   
8.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鄂西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利用鄂西地区20多口调查井资料,对其五峰组—龙马溪组岩性、沉积相、含气性特征及保存条件进行了分析。五峰组以黑色含碳硅质页岩为主,为深水硅泥质陆棚相,龙马溪组以灰黑色碳质页岩为主,为深水泥质陆棚相;五峰组—龙马溪组与下志留统新滩组下部组成2个三级层序且含气量符合TST1 > TST2 > HST2 > HST1的特征,五峰组含气性略好于龙马溪组,天阳坪断裂以北及咸丰断裂带以东含气量好,由于多数钻井处于深水陆棚相,沉积相对含气性的平面差异影响较小;目的层顶板下志留统新滩组粉砂质泥岩和底板奥陶系致密灰岩横向分布稳定,为区域良好盖层;五峰组—龙马溪组埋藏史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与四川盆地相比鄂西地区的埋藏史呈现“抬升时间偏早”和“抬升速率过快”的特征。埋深、距离正断层的远近对含气性有一定影响,但断裂和褶皱的匹配样式是影响含气量高低的最关键因素,远离正断层且位于向斜核部或翼部,离正断层较远、位于断层下盘且上倾方向未与断裂沟通这2种构造样式有利于页岩气的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大孔树脂纯化黄芪毛蕊异黄酮提取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比较七种不同类型大孔树脂(H103、D101、AB-8、DM130、HPD-400、DM301、HPD-600)的静态吸附-洗脱性能,筛选合适树脂型号后,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纯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HPD-400树脂对毛蕊异黄酮的吸附纯化效果最佳。随着温度的升高,树脂吸附量下降,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特征。大孔树脂纯化黄芪毛蕊异黄酮的最佳工艺为:质量浓度为2.97 mg/mL,pH4.9的毛蕊异黄酮提取液60 mL以1 mL/min流速上样至HPD-400树脂后,经140 mL体积分数为79.8%乙醇溶液,以1 mL/min流速洗脱,产物中毛蕊异黄酮含量由2.17%提高至10.36%,约为纯化前4.8倍。因此,该工艺条件适于黄芪毛蕊异黄酮纯化。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在流体润滑条件下,表面微织构形貌参数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建立考虑空化效应的单织构三维计算模型。用CFD方法模拟织构在不同深度、面积密度和表面形状条件下,油膜承载力、摩擦因数和压力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织构深度(面积密度)的增加,油膜的承载力先增大后减小,摩擦因数先减小后增大,即织构存在最优的深度和面积密度使得流体动压润滑性能最优;随着上壁面滑移速度的增大,织构的最优深度有减小的趋势,而最优面积密度趋于稳定;设计具有汇流作用的织构表面形状可以提高油膜的承载力,且速度越大,改善润滑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