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18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完全免费 | 64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915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159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178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91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175篇 |
2009年 | 170篇 |
2008年 | 166篇 |
2007年 | 171篇 |
2006年 | 135篇 |
2005年 | 176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12篇 |
1976年 | 7篇 |
1975年 | 7篇 |
1974年 | 9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8篇 |
1971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大区电网弱互联对互联系统阻尼和动态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1,自引:10,他引:51
全国电网互联后系统中将普遍出现低频振荡现象。该文从阻尼转矩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电网的低频振荡。通过在强互联与弱互联系统中阻尼转矩的比较,揭示了弱互联系统中的区域联络线阻抗大幅度削弱系统阻尼的机理,随后相关结论在全国联网系统中得到了验证。文中的研究表明加强电网之间的联络是解决低频振荡问题的最根本的手段。最后,还介绍了阻尼矩阵的概念,并重新在两机系统上推导了其解析形式。文中通过对多机系统阻尼系数矩阵的分析还得知:在系统互联的情况下,考虑一个系统的电磁阻尼时,不仅要研究本系统的模型、参数,还要考虑联络线路阻抗以及参与互联的其他系统模型参数对本系统阻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考虑到微网内分布式电源和负荷所具有的分散性,根据分布式电源的类型以及与储能装置的不同组合方式,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分别进行了相应控制器的设计。基于下垂特性的电压/频率(V/f)控制实现了负荷功率变化时不同分布式电源间变化功率的共享,且在微网孤岛运行时能为微网系统提供频率支撑;PQ控制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实现分布式电源有功和无功功率的指定控制。通过对微网孤岛运行模式和联网运行模式之间切换、孤岛模式下切/增负荷以及微网内某一电源功率变化3种情况下的运行特性进行分析,获得了微网中相应分布式电源的功率、电压、电流及系统频率的变化规律,证明了PQ-V/f综合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6.
在不同供电区域负荷密度和不同变电所容量条件下,对中压配电网常见的几种接线模式进行了经济性和可靠性计算分析,研究其随负荷密度和变电所容量变化的趋势,以及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接线模式之间的比较。基于定量计算结果,经综合考虑,给出了有指导意义的建议方案:在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区域例如城市繁华中心区,建议采用电缆接线的不同母线环网接线(三座开闭所)模式或不同母线出线连接开闭所接线模式;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区域例如一般城区等,建议采用电缆接线的不同母线出线的环式接线模式或架空接线的三分段三联络接线模式;在可靠性要求不是很高的地区例如城郊等,建议采用架空接线的不同母线出线的环式接线模式或不同母线三回馈线的环式接线模式。 相似文献
7.
自适应自动重合闸技术具有诸多传统重合闸技术所不具有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区分输电线路单相瞬时性故障与永久性故障的方法。当瞬时性故障发生时,短路点电弧熄灭后,在恢复电压阶段,断开相电压的大小及其相位都与永久性故障情况有本质不同。在详细分析断开相电压工频分量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利用它们的相位特性,提出了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相位判据,并针对输电线路的实际参数、运行方式以及故障条件对判据的影响做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相位判据可以准确判定故障性质。该判据方法简单、可靠,而且仅利用单端电气量,易于实现。EMTP仿真测试和现场录波数据测试都验证了该判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计及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系统随机潮流计算 总被引:44,自引:16,他引:28
近年来,分布式发电技术大量引入.诸如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这些依赖于自然条件的发电方式会出现出力随机波动的情况,而因此造成的系统电压越限等问题日益显著.基于此,文中重点研究了分布式发电中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随机出力对配电系统电压质量的影响,建立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随机分析模型,将此模型引入到接有分布式发电的IEEE 34配电系统中进行随机潮流计算,得到了节点电压概率密度曲线及系统年期望电压越限小时数.文中还将风力-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与单独风力发电系统进行比较,得到了前者更有利于提高系统电压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短路算法和遗传算法的配电网络重构 总被引:40,自引:8,他引:32
提出了通过组合负荷实现寻优的重构方法。利用最短路径法按照某一顺序为每个负荷分别寻找供电路径,然后利用遗传算法选择最优的负荷排列顺序,从而实现在局部最优解中寻求全局最优解。通过将容量约束和电压约束转换成弧的权值,在网络形成的过程中就考虑这些约束,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该算法高效地找到全局优化解。此方法很容易实现树状约束,并对多环的复杂结构网络也能高效地实现重构寻优。 相似文献
10.
输电线纵联差动保护的新原理 总被引:39,自引:14,他引:25
提出了基于贝瑞隆模型的输电线路纵联保护的新原理,与传统的分相电流差动保护比较,该原理不受电容电流的影响,特别适用于超高压和特高压长线路。从原理上详细分析了它能更准确地区分线路内、外故障的原因。仿真结果表明分析是正确的,原理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