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6,(6):56-59
介绍了电网设备设计的结构快速原型、拓扑优化和逆向建模等设计输出的特点和制造需求,阐述了3D打印在电网设备制造中的工艺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指出了现有打印技术存在打印精度与电气性能、打印价格及速度与规模化制造之间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电网设备结构设计制造的打印尺度两极化、高性能打印材料、打印环境适应性和打印系统智能化等4点3D打印关键技术需求,明确了面向电网设备设计制造的3D打印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智能水电厂监控业务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访问需求,提出了引入时间序列数据库技术来解决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在处理海量数据时遇到的存储容量和访问效率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流域梯级水电站开始逐渐增多,梯级水电站集控中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也日显突出。本文结合小漩集控中心在堵河流域中的显著作用,介绍了小漩集控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相应网络布置、控制方式。对开发、改造梯级水电站集控中心有着一定的借鉴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水电厂数据集成平台的相关设计和建设思路,通过对水电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元数据、业务数据、目录数据、共享数据等有效性数据,通过数据交换通道实现水电厂数据集成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为支撑国网公司同期线损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完成35 kV及以上电压等级关口全覆盖、全采集,及时向线损管理提供关口计量点电量数据,需要在电量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引入一种基于Kafka消息队列的分布式消息处理机制,构建一套具有高吞吐量、高性能并确实可靠的分布式消息系统,采用消息发布/订阅模式,基于副本数据保护方法,运用缓冲队列循环入库算法来确保其电量的可靠传输与数据归集,实现大规模分布式应用中电量传递的高效与稳定,解决从集中式向分布式采集架构过渡的难题,以支持后续海量数据采集应用的扩展性研究。目前,该系统应用良好,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9.
10.
《高压电器》2021,57(9)
由于采用管道密封绝缘输电,GIL系统受地形、天气和外界环境干扰较小,采用架空线—GIL混合系统输电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当混合系统短路故障时,其电流分布将异于正常输电线路。为了明晰混合系统短路电流分流问题,文中首先建立了架空线—GIL混合输电系统模型,通过开关闭合操作模拟设置输电侧导线发生接地短路故障,GIL管廊内三相导线电流的增强倍数在1.01~2.08倍之间,且当发生三相接地短路故障时的电流增强倍数最高;设置GIL管廊内部导线发生接地短路故障,GIL管廊内三相导线电流的增强倍数在1.05~21.58倍之间,同样,当发生三相接地短路故障时的电流增强倍数最高,为GIL输电系统的安全性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