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05篇
综合类   3篇
机械仪表   3篇
能源动力   16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通过升级微机测控装置的主变压器测温回路采集电阻,改善油温采集电压,从而改善测控装置的温度—数字量输入输出曲线,改进主变油温采集精度,保证可靠实现主变油温监控功能,降低调度误切线路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能源互联网旨在突破化石能源的制约,整合多种能源综合互补,探索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发展模式。文中将电能作为能源系统的主要能量支撑,首先在系统协调分解与帕累托最优的经济学基础上,表征了能源互联网微平衡遵循的经济学理论;进而对比了传统集中调度机制,阐释了能源互联网的微平衡调度机制,并对微平衡交易主体、交易模式、交易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建立了能源互联网交易激励分摊机制,协调能源互联网的调度交易计划与区域各方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整体框架下,以电力调度工作流作为流程描述规范,E语言文件作为数据交互载体,消息邮件作为数据交互工具,以调控运行管理需求为导向,设计研发运行管理系统的横纵向多级立体式互联互通框架。应用所述框架,实现调控机构纵向业务流程贯通和跨安全区的横向业务融合,从而实现业务流程完整的、闭环的一体化运作,并且实现与大检修管理系统的横向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4.
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提出一种基于间隔智能组件的二次系统构架,并基于该构架对间隔智能组件提出解决方案,包括线路/母联间隔智能组件技术方案、主变间隔智能组件技术方案以及基于共享网络的跨间隔保护技术方案。面向变电站间隔的智能组件纵向集成多种业务功能,设备光口数量大为减少,采用短电缆进行采集和跳闸,有效提高保护速动性;基于共享网络的跨间隔保护充分利用共享数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上述方案解决了智能变电站光纤众多、速动性低、可靠性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柔性石墨复合接地体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天然的耐腐蚀性、非铁磁性的非金属接地体,为了探究柔性石墨接地体在雷电流作用下火花效应和火花刺对其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计及火花效应的等效半径迭代算法并验证了其可靠性。利用该算法仿真模拟了长30 m的水平T型柔性石墨复合接地体在其不同位置添加火花刺对其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火花刺对输电杆塔方框带射线地网的冲击接地电阻的降阻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要充分考虑火花效应和火花刺对改善输电杆塔地网冲击接地特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电压失稳机理是进一步研究电力系统电压稳定问题的关键。建立了包含线路传输电抗、感应电动机、恒阻抗负荷以及无功补偿装置的实际电网综合负荷模型,提出了一种将实际电网部分电路等效为虚拟感应电动机的方法,并基于该方法以及戴维南定理构建了故障前、后虚拟感应电动机电磁转矩公式,进一步求解了感应电动机故障后不稳定滑差。该方法避开了传统方法求解感应电动机故障后不稳定滑差过程中遇到的系统故障切除后,感应电动机暂态过程中端电压不恒定的问题,使求解结果更加精确。利用该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感应电动机负荷比例以及线路传输电抗对感应电动机故障后不稳定滑差的影响。利用PSD-BPA搭建的单机无穷大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电网系统中大规模新能源的并网对电网的安全稳定提出新的挑战,在高新能源占比电网中,系统的第三道防线的适应能力对于系统的安全稳定尤为重要,低频减载是第三道防线中频率紧急控制的主要手段。该文介绍适用于低频减载整定计算的频率响应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传统低频减载方案对高新能源占比系统的适应性较差的结论,提出基于df/dt的低频减载闭锁优化策略。通过仿真对比验证所提方案的可行性与适应性。此种方案也可为低惯性的受端网络系统的频率稳定第三道防线的协调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提取径流序列的局部特征信息、提高神经网络径流预测模型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预测性能,引入变分模态分解(VMD)、去趋势波动分析(DFA)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组合日径流预测模型(DFA_VMD_LSTM),并采用均方误差(RRMSE)、平均绝对误差(MMA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MAPE)以及确定性系数(DDC)统计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在三峡水库的径流预测研究中,经过与其他三种典型数据驱动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发现,DFA_VMD_LSTM组合日径流预测模型在不同评价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说明该模型可充分挖掘径流序列组成特性,学习历史长程依赖,能有效提高径流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9.
构网型风电控制技术具有很好的弱电网适应性,可以有效避免风电并网次超同步振荡问题。但是虚拟同步控制引入固有的低频特征模式,接入强电网时会发生低频振荡,同时多台构网型风电机组并联运行时存在控制器相互作用。针对此问题,采用特征模式分析方法,研究了基于虚拟同步控制方法的构网型直驱风电机组并联运行时的控制相互作用及主导低频特征模式稳定性。揭示了虚拟惯量控制参数及系统运行方式对构网型风电机组并联运行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通过详细时域仿真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频域分析与自相关系数分析表明:两大区互联系统交流联络线的随机功率波动中存在较为突出的周期在110s左右的分量。文中建立了反映实际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运行原理的机理模型,通过模拟互联系统联络线功率控制过程,一方面通过仿真结果分析揭示了该分量明显偏大的原因,另一方面全面深入认识了AGC系统对联络线功率波动的作用与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AGC控制参数优化提高交流联络线功率控制效果的措施———调整区域控制偏差(ACE)滤波时间常数和减小控制延时,并对此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大区互联系统联络线功率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