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27篇 |
国内免费 | 109篇 |
完全免费 | 31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14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252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186篇 |
2016年 | 178篇 |
2015年 | 223篇 |
2014年 | 512篇 |
2013年 | 410篇 |
2012年 | 548篇 |
2011年 | 504篇 |
2010年 | 483篇 |
2009年 | 572篇 |
2008年 | 664篇 |
2007年 | 532篇 |
2006年 | 430篇 |
2005年 | 488篇 |
2004年 | 589篇 |
2003年 | 375篇 |
2002年 | 301篇 |
2001年 | 232篇 |
2000年 | 216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188篇 |
1997年 | 123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97篇 |
1994年 | 96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86篇 |
1991年 | 85篇 |
1990年 | 81篇 |
1989年 | 100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性能分析 总被引:85,自引:13,他引:72
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的原理、结构及输出信号等与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有很大不同,其性能易受外界磁场及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该文对影响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性能的磁场及温度等干扰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研制了一台220kVGIS用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给出了实验结果。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受环境温度及外界磁场的影响很小,且具有较好的频率特性和暂态特性,互感器满足0.2级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防护性能研究 总被引:81,自引:4,他引:77
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雷击闪络,这与线路现有雷击跳闸模型与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有关。文中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对高杆塔下击距系数进行研究,利用自编程序仿真,结果表明击距系数随着杆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雷电流幅值对击距系数没有影响,利用线性拟合方式得击距系数β与杆塔高度日的关系式为:β=1.18—H/108.69。引入击距系数,提出利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对超特高压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进行分析,并以500kV鸭福线路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文中仿真模型所推导的β公式计算该线路的跳闸率与实际线路运行情况比较吻合。同时,分析了杆塔高度、地面倾角、线路保护角、线路绝缘强度等对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北美电力系统可靠性协会(NERC)推行的两种AGC控制性能评价标准A1,A2和CPS1,CPS2,并结合华东电网运行的实际对这两种标准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实行CPS1,CPS2标准更有利于电网运行的结论。分析了在华东电网实行CPS1,CPS2标准所应具备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条件。 相似文献
5.
基于恒定开关频率空间矢量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总被引:40,自引:12,他引:28
文中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转矩、磁链快速动态响应与其稳态脉动之间矛盾的关键问题,提出并深入分析了一种采用空间电压矢量调制、实现简单的解决方式,即采用电压调制获得空间电压矢量的优化组合,实现转矩、磁链误差的精确补偿,进而达到高性能的直接转矩控制效果,同时保证功率器件开关频率恒定。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引入空间矢量调制概念后,在保持优异动态响应特性不变的条件下,可有效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稳态运行性能,同时系统开关频率近似恒定。 相似文献
6.
输电线路杆塔模型与防雷性能计算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5,他引:24
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评估主要是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的计算.近年来随着同杆并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双回线路的同时跳闸率也成为考核线路防雷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目前国内对同杆并架线路的防雷性能计算方法争论较多、分歧较大.文章在传输线杆塔模型、计算基本原理、计算过程、计算准确度以及适应性几方面,对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两种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计算方法(即波阻抗模型计算方法和电感模型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电感模型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操作性强,且适应范围广.采用电感模型计算出的耐雷水平偏低、跳闸率偏高不是由计算方法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计算过程中引入的导线感应电压过高造成的.此外,文中还指出,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缺点是未明确给出同时跳闸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8.
9.
合成绝缘子芯棒脆断性能及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6,他引:14
国内合成绝缘子的使用量越来越大,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发生的故障也越来越多。其中由于合成绝缘子芯棒的脆断而导致的事故已经发生了多起,这个问题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在实验室采用两种加载方式对脆断过程进行模拟。一种是恒定应力法,用来检查芯棒的耐应力腐蚀性能;另外一种是递减应力法,用来模拟出和实际运行复合绝缘子中出现的尽可能类似的脆断断口。在实验室成功的模拟出和运行中几乎相同的芯棒脆断断口,对芯棒的脆断性能有所了解。试验时的一些因素会显著影响脆断的发展过程,而这些因素在国外试验草案中都未得到充分的讨论和说明。通过对试验条件的研究,给出了合成绝缘子芯棒耐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型聚酰亚胺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用全间位苯氧基键接的芳族二胺即1,3-双(3-氨基苯氧基)苯(简称BAPB),在室下,以DMAC为溶剂,分别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氧撑二苯酐(ODPA)、3,3’,4,4’-二苯酮四羧酸二酐(BTDA)以及双酚A二酐(BPADA)缩聚得到多种新型热塑性线型聚酰亚胺。利用Fourier转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等技术对这些新型聚酰亚胺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