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3篇 |
免费 | 21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6篇 |
综合类 | 77篇 |
化学工业 | 2篇 |
金属工艺 | 14篇 |
机械仪表 | 82篇 |
建筑科学 | 7篇 |
矿业工程 | 11篇 |
轻工业 | 8篇 |
武器工业 | 13篇 |
无线电 | 19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6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45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76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新闻图像中水平字幕行的字符切分问题,为了克服已有基于单字符切分方法造成的字符分裂问题,利用字幕行中字符的分布规律构造了响应函数,从而将字符切分问题转变为响应函数的最优值问题,最后基于优化结果进行字符切分。该算法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利用垂直投影直方图确定单个字符的粗略宽度,并根据该值构造一个可变长模板;然后,构造模板响应函数,根据不同长度模板的最优响应函数值确定单个字符的左右边界位置;最后输出切分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粘连/非粘连字符图像,该算法均能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笔记本生产企业传统人工装配脚垫存在的速度慢,精度不易控制等弊端,利用机器视觉检测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了适应大批量生产和在线实时检测的脚垫装配视觉系统;建立了系统软硬件结构,分析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并对图像处理算法进行了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视觉系统实现了脚垫的快速准确装配,精度达到0 05mm,提高了产品质量及生产速度. 相似文献
4.
5.
针对卡口环境下视频测速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提高测速精度的方法。采用以车牌第2个字符作为车辆定位的特征块,利用小波变换分解字符的外部边界特征曲线,在低分辨率下实现目标字符的模板匹配,并获取该曲线相对模板的偏移量,在原分辨率上进行边界坐标的精细调整,完成车辆特征块的精确定位。结合字符高度固定的先验知识,确定车辆特征块所处的实际坐标系,以提高对车辆行驶距离的计算。在实际环境下,对该方法进行长达2个多小时的测试,并对测试结果与线圈测速、基于车牌定位的视频测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车辆正常行驶的速度下,与线圈测速相比,该方法视频测速误差在3 km/h以内。 相似文献
6.
7.
车标定位在车标识别系统中具有关键作用,为解决倾斜的车辆图像及多种车标背景纹理的车标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车标定位方法。先进行车辆图像的倾斜校正,再通过三绝对值最大梯度方法定位出车灯带区域,利用车标与车牌、车灯的位置先验知识进行车标粗定位,并根据车标背景纹理特征利用模板匹配和边缘检测方法进行车标精定位。该方法充分利用了车标的先验知识和背景纹理特征,并将模板匹配与边缘检测技术相结合,提高了车标定位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适用于倾斜的车辆图像又适用于多种车标背景纹理,具有很好的车标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室性早搏的自动判别,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板匹配的自适应识别算法。采用滤波提高数据信噪比,利用样本数据通过特定的自学习机制建立模板库,设计模板的压缩算法实现待测心搏与模板心搏宽度的对齐,采用模板队列匹配和模板库匹配相结合的匹配策略,设计自适应更新规则实时优化队列与库的结构,利用相关系数检测室早。使用MIT-BIH数据库进行测试,达到99.39%的灵敏度和98.79%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手写数字识别提出一种基于模板匹配决策分类器设计方法。就该方法下的模式识别分类器设计进行详细论述,给出该分类器算法实现。该算法在对手写的数字图像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从待识剐的手写数字图像中提取若干特征量与事先建立的标准模板库中模板对应的特征量进行比较,计算待识别图像和标准模板特征量之间的距离,用最小距离法判定其所属类。实验结果表明,该决策分类器算法实现容易,匹配速度快,保证字符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