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97篇
  免费   4979篇
  国内免费   2806篇
电工技术   9464篇
综合类   5371篇
化学工业   7384篇
金属工艺   3093篇
机械仪表   8231篇
建筑科学   6808篇
矿业工程   3877篇
能源动力   1407篇
轻工业   5181篇
水利工程   1520篇
石油天然气   3440篇
武器工业   849篇
无线电   88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17篇
冶金工业   2093篇
原子能技术   680篇
自动化技术   5740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899篇
  2022年   1912篇
  2021年   2014篇
  2020年   2263篇
  2019年   2537篇
  2018年   1109篇
  2017年   1871篇
  2016年   1989篇
  2015年   2626篇
  2014年   4734篇
  2013年   3783篇
  2012年   4414篇
  2011年   4291篇
  2010年   4020篇
  2009年   3884篇
  2008年   4085篇
  2007年   3772篇
  2006年   3106篇
  2005年   3117篇
  2004年   2863篇
  2003年   2540篇
  2002年   2101篇
  2001年   1865篇
  2000年   1555篇
  1999年   1288篇
  1998年   1183篇
  1997年   1112篇
  1996年   989篇
  1995年   984篇
  1994年   849篇
  1993年   676篇
  1992年   674篇
  1991年   644篇
  1990年   630篇
  1989年   654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海上变电站导管架建造场地要求高、装船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的突出问题,以某海上变电站施工建设为依托,从导管架滚装工装设计、滚装配车方案及校核、滚装实施三方面,详细论述海上变电站导管架滚装施工技术,旨在为后续相似海上变电站导管架的建造与装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指导实际双金属管精确成形工艺,基于LS-Dyna对铝/钢双金属管电磁缩径连接进行了结构场-电磁场耦合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内外管壁厚比值、内外管间隙、放电电压以及芯模对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内外管壁厚比值过小易引起内外管连接不紧密,比值过大易导致内管凹陷和外管开裂;随着放电电压增大或内外管间距的减小,外管缩径冲击力增大,导致内管周向应力的急剧增大和失稳起皱,同时造成外管开裂;而随着放电电压减小或内外管间距的增大,外管相对的缩径冲击力减小,内管会因无法经历一个有效的形变回弹过程导致内外管有效连接区域逐渐减小;采用弹性芯模可一定程度抑制开裂等宏观缺陷的产生,同时也能适当增加内管的回弹.最后,基于理论计算与有限元仿真获得复合管电磁成形规律和缺陷控制理论,以增大有效连接区域长度、减少宏观缺陷为目标进行优化,在施加弹性芯模的状态下,内管壁厚维持1 mm不变,外管壁厚取1.5 mm,内外管间隙取0.7 mm,放电电压取50 kV时得到的成形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3.
梳理了国内外模块化独立悬架的理论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了模块化独立悬架的特点及优势,认为加快推动该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对提升我军陆基装备的越野机动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图像配准是医学影像处理与智能分析领域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传统的图像配准算法由于复杂性较高、计算代价较大等问题,无法实现配准的实时性要求.随着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基于学习的图像配准方法也取得显著效果.文中系统总结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配准方法.具体地,将方法归为3类: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对偶监督/弱监督学习.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各自优缺点.进一步,着重讨论近年来提出的正则化方法,特别是基于微分同胚表示的正则和基于多尺度的正则.最后,根据当前医学图像配准方法的发展趋势,展望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配准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系统的智能避障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win Delayed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TD3)的改进算法(Improved Twin Delayed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I-TD3)。该算法通过设置两个经验缓存池分离成功飞行经验和失败飞行经验,并根据两个经验缓存池的不同使用目的分别结合优先经验回放(Prioritized Experience Replay)方法和经验回放(Experience Replay)方法,提高有效经验的采样效率,缓解因无效经验过高导致的训练效率低问题。改进奖励函数,解决因奖励设置不合理导致的训练效果差问题。在AirSim平台上实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四旋翼无人机的避障问题上,I-TD3算法的避障效果优于TD3算法和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DDPG)算法。  相似文献   
6.
多机械臂的精准协同控制已成为当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难点,为实现双机械臂精准控制,通过建立双机械臂动力学模型,采用时间延时估计简化机械臂动力学模型,在保证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引入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实现对估计误差的修正和补偿,设计基于时间延时估计和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的双机械臂协同阻抗控制器,实现双机械臂协同操作的末端轨迹控制以及接触力精准控制.最后,将该控制器应用于两台六自由度机械臂仿真平台,实现双臂夹取和搬运同一目标物体的操作,通过与其他控制器进行对比实验,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响应快、无抖震、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循环冲击状态下砂岩力学及损伤特性,采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装置对红砂岩进行不同入射幅值的循环冲击试验,通过Weibull分布统计损伤模型分析了红砂岩损伤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以90 MPa入射应力进行循环冲击试验时,随着循环冲击次数的增加,动态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应变以及平均应变率则正好相反,第一次冲击有助于提高红砂岩的抗压强度;随着入射幅值的增大,当以100 MPa、110 MPa、120 MPa入射应力冲击时,动态强度、变形模量和循环次数逐渐减小,最大应变和平均应变率逐渐增大,基于Weibull分布的损伤模型可以反映此材料的损伤演化特性,累积损伤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而增大,累积单位体积吸收能与累积损伤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岩样出现失稳破坏为大块时的累积损伤均在0.8左右,没有明显的变化。研究结果为矿山岩体安全防护及正确评价岩石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顶板灾害在我国煤矿灾害事故中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始终占据首位,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难题。笔者开展了顶板岩性、矿压显现特征和顶板灾害案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回采工作面顶板灾害主要表现为片帮冒顶、顶板大面积突然垮落和大面积切顶压架3种类型。系统分析了各类型顶板灾害的发生特点及致灾原因:片帮冒顶多发生于松软煤岩体,采煤方法不合理及管理不当的工作面;顶板大面积突然垮落一般为坚硬顶板大面积悬顶、瞬时垮落所致;大面积切顶压架主要发生在薄基岩浅埋深工作面或顶板累积下沉量大引起顶板在煤壁处断裂的工作面。针对我国顶板灾害监测与防治,建立了工作面顶板灾害全景监测预警技术架构,即采用微震监测系统监测远场顶板活动,采用矿压监测系统监测近场顶板运动,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监测煤壁片帮时空演化,通过监测数据系统分析,动态掌握采场围岩的活动规律和支架工况,实现顶板灾害监测预警。提出了工作面开采全过程的顶板灾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在工作面开采前确定合理采煤方法,合理工作面布置方式,科学开采参数及优化设备选型配套,这是防治顶板灾害的核心技术;在开采过程中保持支架良好的工况辅以顶板弱化技术,进而实现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9.
低透气性突出煤层顺层钻孔预抽回采工作面瓦斯具有工程量大,抽采效率低等特点,为此,采用顺煤层分段水力压裂实现煤储层增透。寺家庄矿15#煤层属于低透气性突出煤层,在15301工作面开展了顺煤层分段水力压裂强化抽采试验,利用自主研发的拖动式双封隔器分段封孔装备及工艺,满足压裂孔稳定、快速封隔,可实现全孔段分三段及以上逐级开展压裂。对比压裂区和非压裂顺层钻孔瓦斯抽采效果,压裂区平均浓度为35.1%,非压裂区为6.0%,压裂区浓度是非压裂区的5.9倍;压裂区百孔纯量为3.6 m3/min,非压裂区为0.3 m3/min,压裂区百孔纯量是非压裂区的11.2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采用秀丽隐杆线虫衰老模型,研究了梅花鹿鞭醇提物(HC)和马鹿鞭醇提物(MC)的抗衰老活性差异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鹿鞭药材作为医药、保健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给予秀丽隐杆线虫鹿鞭提取物(0.5、1.0、2.0 mg/mL),测定了花鹿鞭和马鹿鞭醇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吐咽能力、运动能力、生殖能力及应激抵御能力以及线虫体内的抗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探讨了鹿鞭醇提物的抗衰老作用。结果:与空白组相比,2种鹿鞭在0.5、1.0 mg/mL时显著提高线虫寿命值(P<0.05),2.0 mg/mL时可极显著提高线虫的寿命值(P<0.01)且不影响生殖能力,显著提高线虫的吐咽、运动能力;对热应激和氧化应激具有显著的防御效果且降低ROS水平;在2.0 mg/mL水平,HC组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显著强于MC。HC组线虫平均寿命为19.98±1.26 d,显著高于MC组的17.26±1.34 d;对热应激和氧化应激,HC组线虫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提高44.78%、41.04%,显著高于MC组25.71%、31.45%;运动测试结果显示,在第8 d,HC组运动A状态线虫提升29%,较MC高8.3%;HC使线虫ROS水平降低程度强于MC组;测定显示,HC与MC对线虫的生殖和吐咽能力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与空白组相比,2种鹿鞭醇提物均可抑制线虫体内ROS累积,增强对高温、百草枯急性氧化应激的抵抗能力、提高抗氧化酶活力,进而延长线虫寿命,具有抗衰老作用,而HC的活性强于M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