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8篇
电工技术   39篇
综合类   53篇
化学工业   26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23篇
建筑科学   34篇
矿业工程   14篇
能源动力   22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武器工业   53篇
无线电   1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9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相变材料制作成定型板材敷设在屋顶外层,白天通过相变吸收太阳辐射得热,屋顶内表面温度变化很小,减少了室外通过屋顶传入室内的热量。本文建立了该屋顶结构的简化动态热网模型(RC模型),对相变屋面热工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包括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温度半径和材料厚度等。结果显示,与非相变屋面相比,相变屋面内表面平均温度及最高温度都有了明显的降低;影响因素对内表面最高温度的影响较大;综合考虑相变屋面的衰减系数、延迟时间及经济性,夏热冬冷武汉地区夏季典型气象日下该屋顶结构适宜的相变温度范围为33~35℃,相变材料厚度为30 mm,该工况下相变屋面的衰减系数相比非相变屋面降低0.281,延迟时间增加6.65 h。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硫化氢(H_2S)在常压范围内对甲烷(CH_4)燃烧特性的影响,采用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PRO中的0-D和PFR反应器研究H_2S浓度、过量空气系数、压力和温度对CH_4点火延迟及还原NO的影响,并通过敏感性和生成率分析揭示其化学动力学机理.模拟结果表明:H_2S的存在促进活性基团(H,O,OH,HO_2,HO_2和H_2O_2)的生成速率,从而缩短预混气点火延迟时间,且在低温下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预混气点火延迟时间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压力增加亦有利于缩短点火延迟时间. H_2S可降低CH_4/H_2S还原NO的温度,主要由于H_2S降低CH_4的反应温度,使还原性基团CH_i在较低温度下产生;但同时H_2S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O的还原效率,且在贫氧气氛中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光脉冲延迟技术的无盲区、高精度光纤长度测量方法。借助光纤延迟环的作用,在高速示波器上可以观察两路具有相对时延的高斯脉冲序列。通过调节脉冲频率可使两路高斯脉冲完全重合,依据此时脉冲频率可计算出光纤长度。脉冲未完全重合则会引入频率测量的误差,而利用脉冲时延与幅度的转换关系,通过脉冲幅度极大值的测量可以精确判断脉冲是否重合。脉冲频率的分辨力达到0.1 Hz,从而提高光纤长度测量的精确度。实验中当光源波长为1296nm时,该方法测量2284.34m G.652单模光纤长度的不确定度为0.04m,测量12726.57m的不确定度为0.24m。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作者分析了国内直流输配电系统中电子式直流电流互感器的类型和原理,就现有国家标准中关键的检测项目和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刘学娟  赵斐 《控制与决策》2020,35(6):1469-1475
延迟时间理论广泛应用于系统维修领域,能够更为细致和准确地反映系统的运行状态.不同于一般维修理论只用一个阶段描述系统的故障过程,该理论将系统的故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正常阶段和缺陷运行阶段.系统部件的状态有正常、缺陷和故障3种情况.延迟时间理论主要应用于单部件系统和串联系统的维修和检测,目前尚未应用于n中取k系统.对此,运用延迟时间理论确定n中取k系统的最优维修检测区间,分别针对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种是系统中部件的初始缺陷发生时间服从指数分布的情况,一种是其服从非指数分布的情况.建立单位时间维修费用模型和设计仿真过程,以单位时间维修费用最小为目标进行优化,求解系统的最优维修检测区间.最后通过数值案例表明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先进飞行器发动机中,吸热碳氢燃料在进入燃烧室之前会发生热裂解反应,生成未反应燃料和小分子裂解产物的混合物(称为裂解态燃料)。本工作研究了在1300~1800 K、0.1~3.0 MPa和当量比为1.0的条件下,不同的裂解转化率、裂解压力、点火压力和自由基对正癸烷裂解着火特性的影响。通过采用一种精确的组合机理,从理论上计算了流动反应器中3.0和5.0 MPa下正癸烷裂解组分,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正癸烷在3 MPa和5 MPa下裂解的出口转化率分别为46.2%和58.8%,裂解产物分布一致,但乙烯的含量随着压力的升高明显的降低,而烷烃含量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尽管自由基总体含量很低,但在3 MPa条件下裂解产物中的自由基浓度依然高于5 MPa条件下。对于点火延迟时间的计算结果则表明,裂解态正癸烷的点火延迟时间随着转化率的增大而延长,且在5 MPa下随着转化率的变化更明显。相同转化率下,5 MPa下的裂解态正癸烷的点火延迟时间比3 MPa下更短。此外,与无自由基的裂解正癸烷相比,裂解正癸烷中自由基的存在可以加速着火过程,转化率小于40%时,着火延迟时间缩短15%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相空间重构中多变量时滞参数难以同时选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独立互相关的时滞计算方法.将响应变量序列分段处理;对各段曲面拟合并将观测变量序列代入拟合函数;迭代运算至互相关最小,得到最优时滞.对最大独立互相关算法与遗传神经网络、互信息法、极大联合熵法进行对比实验,并引入联合递归图与共有近邻比值法作为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最大独立互相关算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选取某矿井下进风巷、上隅角、工作面和回风巷4个位置瓦斯浓度的真实数据进行四变量最优时滞选择实验并与互信息法对比,最大独立互相关算法的时滞计算结果为16-3-10-11,共有近邻比为0.58,联合递归密度为0.34%,优于传统方法.提出算法能够应用于实际多变量分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某款16缸V型发动机进行稳态工况下相继增压器匹配,同时研究瞬态工况下空气阀相对燃气阀开启延迟时间、燃气阀和空气阀从开始开启到关闭持续周期及阀位置对性能的影响。匹配研究表明:压端阀相对涡端阀开启延迟越短,压力恢复越快,下降的幅度越小;燃气阀和空气阀从开始打开到全关的持续期越短,压力下降越低,压力恢复越快。  相似文献   
9.
轻烃燃气是一种新型燃气,产地不同会造成主要成分戊烷异构体含量不同,着火延迟时间是描述燃烧特性的重要参数也是验证动力学机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使用CHEMKIN PRO模拟研究温度1000~1800K、压力1~20atm、当量比0.5~2.0范围内正戊烷异戊烷不同掺混比对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采用生成速率分析法(ROP)和敏感性分析法探究正戊烷异戊烷掺混比对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温度增加会减小着火延迟时间;在本文研究压力范围内,掺混比影响着火延迟时间趋势较为复杂;从贫燃料区至富燃料区,当量比增加会减小着火延迟时间。异构体中随着正戊烷含量减小着火延迟时间增加,掺混比的影响随着温度、压力增加而减小;OH是戊烷反应消耗脱氢的主要自由基,正戊烷易与OH、HO2反应脱氢,异戊烷易与H、O反应脱氢,当正戊烷含量减少时,OH和HO2消耗减少、H和O消耗增加;反应过程中的主要自由基R(C5H11)基和QO(C5H10O)基含量随着正戊烷含量减小而减小;温度为1000K时,正戊烷敏感性系数最大的反应促进着火减小着火延迟时间,掺混异戊烷后敏感性系数最大的反应抑制着火增加着火延迟时间,当温度为1800K时,敏感性系数最大的反应均为R1,其他反应敏感性系数相对较小,掺混比对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实时系统中流程相似性的判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流程中活动的拓扑结构和触发点的流程相似性度量方法。采用延迟时间Petri网(Delay Time Petri Nets,DTPN)模型来表示流程,用于找出流程的触发调度;定义活动时间约束路由关系,给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和相似度计算公式,进而计算出流程之间的相似度;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关算法,并且分析时间复杂度。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算法在时间约束工作流相似性度量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