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69篇
  免费   1737篇
  国内免费   1078篇
电工技术   759篇
综合类   2183篇
化学工业   3672篇
金属工艺   1200篇
机械仪表   1633篇
建筑科学   1745篇
矿业工程   607篇
能源动力   1738篇
轻工业   787篇
水利工程   1102篇
石油天然气   2405篇
武器工业   253篇
无线电   110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65篇
冶金工业   866篇
原子能技术   594篇
自动化技术   56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508篇
  2020年   599篇
  2019年   597篇
  2018年   291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482篇
  2015年   610篇
  2014年   1239篇
  2013年   920篇
  2012年   1089篇
  2011年   1059篇
  2010年   1081篇
  2009年   1086篇
  2008年   1352篇
  2007年   1282篇
  2006年   1059篇
  2005年   1005篇
  2004年   832篇
  2003年   760篇
  2002年   634篇
  2001年   612篇
  2000年   503篇
  1999年   509篇
  1998年   423篇
  1997年   386篇
  1996年   401篇
  1995年   364篇
  1994年   335篇
  1993年   305篇
  1992年   294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瓦斯抽采监控系统中气体流量计上游管道内气体流速分布不均匀问题,提出一种多组去心叶片交错分布流动调整器优化结构。以叶片组数和相邻两叶片组的交错角度为优化参数,建立4种调整器结构优化模型。利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不同雷诺数时各调整器下游的流场特性,对比调整器下游6个位置处流体的径向速度与充分发育流体的相差程度。结果表明,4组叶片交错布置11.25°时调整器整流效果相对较好,可将调整器下游所需直管长度缩短50%,为瓦斯流量测量减小空间成本、提高测量准确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立含不同参数的正六边形截面丁胞传热管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研究雷诺数为5000~40000时丁胞组合类型、深度和直径对传热管中流体流动及传热性能的影响。此外,采用离散方法计算并分析丁胞参数对传热管表面偏态和峰度的影响。最终基于丁胞参数对偏态和峰度的影响规律对丁胞传热管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凹坑或凸起丁胞通过增强流体的回流效果及削弱流体边界层厚度,能够有效增强传热管内流体的流动及传热性能,且凹坑丁胞的影响优于凸起丁胞。此外,不同丁胞组合类型的影响表现为偏态越小、传热管的流动及传热综合性能越好。然而,对于凹坑丁胞传热管,其表面偏态越大、峰度越小,传热管的流动及传热综合性能越好,增加凹坑丁胞深度和直径可增大偏态、减小峰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变量摄动的超临界CO2干气密封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临界CO2压缩机进口端干气密封工况处于临界点附近,强非线性物性及高Reynolds数流动使其密封特性异于常规介质干气密封。在综合考虑四种实际流体效应的稳态膜压求解模型基础上,基于摄动法推导了包括膜压、密度、黏度、Reynolds数、湍流系数和惯性系数在内的多变量摄动干气密封动特性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超临界CO2和N2干气密封的动态特性,研究了不同频率比下各实际流体效应和变量摄动形式对超临界CO2干气密封动特性系数的影响规律,获得了不同条件下动态特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频下超临界CO2干气密封的刚度和阻尼系数较N2干气密封降幅超过50%,湍流效应和实际气体效应对干气密封动态特性影响显著,低频下采用经典变量摄动和忽略湍流系数摄动会使动特性系数计算偏差很大,而高频下经典变量摄动模型对刚度系数的预测精度可接受。  相似文献   
4.
通过熔体流动速率测试条件的优化,对高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的聚丙烯(PP)样品进行了标准口模(2.095 mm)和半口模(1.050 mm)测试,得出了之间的换算关系,完成了半口模对超高熔体流动速率样品的测试,进一步拓展了仪器的测试范围.  相似文献   
5.
《锻压技术》2021,46(9):224-229
通过采用有限元模拟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前轴颈锻件成形过程中材料流动速度、内部温度场和流线分布情况;采用点追踪的方法研究了锻件不同区域的金属等效应变分布和不同区域的金属最大主应力变化情况。同时,采用金相显微镜对锻件高倍显微组织进行验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设计的中间坯形状尺寸、压下速率和变形量合适,实际成形情况和有限元模拟结果一致。在成形过程中锻件大头端由于材料流动剧烈而出现温升,导致锻件易出现粗晶或混晶区域。另外,从温度场分布结果来看,与模具接触区域的温降较严重,为了保证锻件不出现双相组织,在类似温降区域应保证有足够的机加余量,以保证零件的组织性能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In once through steam generators, the secondary fluid is heated by the primary fluid. Therefore, the axial heat flux distribution i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s in both sides. The RELAP5/MOD4.0 code is adopted to perform the static and transient simulations of a once through steam generator. The temperature, thermal equilibrium quality and heat flux distributions under both heating mode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oscillation behavior of the once through steam generator is discussed and the instantaneous axial profiles of secondary mass flow rate, heat flux as well as tube wall temperature corresponding to four representative times in an oscillation period are further investigated. Finally,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the secondary inlet throttling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pe of heat flux distribution under convective heating mainly depends on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primary fluid and secondary fluid. When density wave oscillations occur in the once through steam generators, the primary outlet temperature and total heating power oscillate intensely. The location of the dryout point moves greatly and the tube wall temperature fluctuates most violently in its vicinity. Flow oscillation could be suppressed by increasing the inlet throttling of the secondary side.  相似文献   
7.
采用CFD技术对涡旋泵内部流场进行三维非定常模拟,得到了不同转角下工作腔内压力、速度、气相体积分数以及进出口流量等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泵内的压力脉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泵进口位置的不对称以及高速旋转下动盘对油的扰动作用,导致2个工作腔内流动的不对称;在高压差的作用下,动静盘啮合间隙处存在高速射流现象,并在间隙下游产生大面积的空化;在吸液末期和排液初期工作腔内会产生较高的压力脉动,严重影响泵的稳定性;通过降低转速、增大轴向间隙、缩短型线长度等方法可有效改善压力脉动现象。  相似文献   
8.
晶粒取向对微细加工磨削力作用机理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磨削加工中切削深度尺度一般小于被加工材料晶粒大小平均尺度,磨削刃作用在晶粒内部,工件材料表现为各向异性,因此,材料晶粒取向对磨削力作用较传统磨削更加显著,微磨削力的产生机理也会发生变化.为了探究晶粒取向对微细加工磨削力的作用机理,提出泰勒因子模型,量化晶粒取向对流动应力的影响,完善材料的流动应力本构模型.通过研究剪切面晶粒取向与滑移面之间的夹角以及剪切方向与滑移方向之间的夹角关系,确定激活滑移系的数量及类别,从而得到泰勒因子值.基于考虑泰勒因子模型的流动应力本构模型及平行剪切带理论,分析晶粒取向对切屑成形力作用机理并构建解析模型.通过磨棒形貌试验测量数据提取及拟合,提出新的磨棒静态磨粒密度的计算方法,进而构建动态磨粒密度模型.基于单颗磨粒磨削力模型以及磨棒动态磨粒密度模型,构建微细加工磨削力的预测模型.本模型综合考虑微磨削过程中力-热耦合效果、材料微观结构、磨棒形貌以及微磨削加工工艺,并通过微磨削试验对磨削力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曹小朋 《断块油气田》2021,28(5):609-613
页岩油藏岩石的矿物组成复杂,不同矿物的表面性质(如润湿性)差异较大,对页岩油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有必要研究不同矿物孔隙内页岩油的渗流机理.文中建立了有机质、石英和方解石所构成的页岩纳米孔隙模型,以正辛烷为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页岩油的微观流动特征,为构建准确的页岩油流动方程奠定理论基础.研究表明:1)受液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正辛烷在靠近固体壁面处形成吸附层;而在孔道中央处由于液固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正辛烷为游离相;2)压差驱动下正辛烷流动的速度剖面为抛物线形式,可以用考虑滑移的Poiseuille方程进行描述;3)不同矿物成分孔隙中正辛烷的流动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机质、石英、方解石.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气田现场广泛应用的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大多是建立在直井基础之上的,将曳力系数和表面张力取为常数,没有考虑井斜角、曳力系数和表面张力变化对临界携液流量的影响.为了准确判断天然气斜井是否积液,对天然气斜井中的液滴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新的天然气斜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模型.模型考虑到曳力系数随雷诺数变化而变化,引入GP模型计算气井中液滴的曳力系数,根据气井温度和压力数据计算出气水界面张力.结合实例,将新模型与其他5个计算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数据更加吻合,准确率达95.2%.新模型可以准确计算天然气斜井临界携液流量,可为天然气斜井积液判断和合理配产提供理论支撑,对于气田合理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