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8篇
  免费   1344篇
  国内免费   195篇
电工技术   228篇
综合类   294篇
化学工业   6976篇
金属工艺   358篇
机械仪表   249篇
建筑科学   96篇
矿业工程   1503篇
能源动力   55篇
轻工业   167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367篇
武器工业   14篇
无线电   10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1篇
冶金工业   985篇
原子能技术   51篇
自动化技术   6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542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508篇
  2004年   479篇
  2003年   453篇
  2002年   356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339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301篇
  1995年   293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230篇
  1991年   207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2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63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利介绍     
《橡胶科技》2021,(4):199-201
一种微波加热连续硫化挤出型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公布号:CN 112341675A申请公布日:2021年2月9日申请人: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发明人:李兴忠、韦增红、张卫斌等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微波加热连续硫化挤出型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橡胶材料的组分及其用量为:氯丁橡胶7~9.5,天然橡胶19~21,活性剂1~1.5,双相补强剂8~11,无机填料2~6,增塑剂10~12,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18~20,反应水0.4~0.6,吸水树脂14~21,吸湿剂2~6,着色剂1~1.3,防霉剂0.2~0.3,多功能助剂0.7~0.8,硫化剂2~3。  相似文献   
2.
我公司使用的硫化机采用氮气定型,二次水硫化的工艺。由于特种工程胎胎体偏厚且大,成型机都比较大,生产过程中的帘布筒、钢丝、胎侧等部件都比较重且大。成型胎面使用胎面缠绕机缠绕,所以整个生产过程难度较大。特种工程胎硫化外胎的主要质量问题有:胎面皮泡、胎侧缺胶、胎侧泡、胎肩侧皮泡、子口内侧露线、子口缺胶、胎肚内缺(窝气)、胎肚露线、胎肚皮泡、胎肚串泡、子口支边、胎冠支边、子口鼓包、外胎花缺等。通过对特种工程胎硫化外胎质量缺陷原因分析,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减少硫化外胎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3.
任乔伟  谭苗  杜凡  杨姣  党飞 《橡胶科技》2021,19(6):0283-0285
研究电子束辐照预硫化技术在轮胎轻量化中的应用。采用经过电子束辐照预硫化的胎体,可以减薄、减窄过渡层,从而减小轮胎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轮胎不会出现胎里露线现象,同时不会影响成品轮胎的充气外缘尺寸、高速性能和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抗湿滑树脂A、抗湿滑树脂B、RT 5201及RT 5202 4种抗湿滑树脂对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胶加工性能、硫化特性、物理机械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抗湿滑树脂相比,添加抗湿滑树脂能改善胶料的加工性能,对胶料的硫化特性和物理机械性能影响不大,但其耐磨性能有所下降,0 ℃时的损耗因子增大,抗湿滑性能得以改善。添加抗湿滑树脂A和抗湿滑树脂B对滚动阻力产生不利影响,而RT 5201和RT 5202能很好地平衡抗湿滑性能和滚动阻力。综合来看,RT 5201和RT 5202的综合性能较好,在保证轮胎胎面胶具有较低的滚动阻力和生热的同时,还可改善胎面胶的抗湿滑性能。  相似文献   
5.
粗锡精炼除铜中硫渣的处理是限制锡冶炼工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节点.本文通过对锡冶炼过程中,硫渣的形成及目前硫渣处理工艺的现状进行介绍,指出了现行工艺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如:造锍熔炼法、熔析法锡、铜的直收率低;隔膜电解法耗电量大,生产成本高;浮选法、浸出法会产生大量废水,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真空冶金法具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锡铜分离彻底且不产生废水等优点,但其要消耗大量的硫化剂.在对硫渣处理工艺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本文提出一种常压下对粗锡硫化处理,然后真空处理硫渣的工艺,此工艺能够实现锡、铜有效分离,同时具备能耗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以期为锡冶炼过程中硫渣的处理提供一种技术思路,并为锡火法精炼技术的更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贾爱瑞  张丽杰  路波  魏胜 《橡胶科技》2021,19(6):0272-0275
研究硫化胶中炭黑燃烧特性与对应炭黑原材料特性的关系,利用两者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硫化胶中的炭黑品种,评价炭黑分散性。结果表明:硫化胶中炭黑燃烧特征温度与对应炭黑的压缩吸油值和氮吸附表面积均呈显著线性关系,相关因数分别为0.806 9和0.954 1;根据炭黑燃烧特征温度及线性回归方程推导出硫化胶中炭黑的压缩吸油值和氮吸附表面积,可以判定硫化胶中的炭黑品种;硫化胶中炭黑燃烧特征温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炭黑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有色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砷酸性废水,除砷处理给企业生产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随着近年来冶炼废水中的砷含量逐步升高,高含砷污酸除砷处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何实现经济、高效除砷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对近年来高砷污酸处置技术:硫化法和石灰中和-铁盐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对尾渣固化除砷技术进行了归纳与展望。短期内硫化法除砷技术仍然为最受欢迎的主流技术,尾渣固化法在砷固定方面有较大优势,但应用过程中收到实际生产过程的制约,因此,该方法有较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外部分金属矿山由于脱硫工艺及运输成本高等原因倾向于直接使用采选后的高硫尾矿(含硫量 >30%)用作充填材料的现象,采用全面法试验设计,研究灰砂比和料浆浓度对高硫尾矿充填体的长期强度影响规律, 并通过 XRD 和 SEM 等方法对高硫尾矿充填体中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进行微观机理分析,判断高硫尾矿是否适合直 接用作充填材料。 结果表明:灰砂比和料浆浓度对充填体强度影响非常明显,提高灰砂比或料浆浓度能够明显增大 充填体强度。 当料浆浓度为 72%和 74%时,充填体长期强度损失率随着灰砂比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当料浆浓度为 76%时,充填体长期强度损失率与灰砂比则成正比关系。 在 1 ∶24 灰砂比条件下,74%浓度料浆和 76%浓度料浆的充 填体长期强度损失率相近;在 1 ∶12 灰砂比条件下,充填体长期强度损失率随着料浆浓度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在 1 ∶8 灰砂比条件下,充填体长期强度损失率与料浆浓度成反比。 XRD 及 SEM 研究结果显示充填体水化反应中除了含有 大量未反应的黄铁矿,还会生成石膏和少量钙矾石等膨胀性产物,不仅会造成 C—S—H 凝胶发生脱钙现象,还会引起 充填骨架出现裂隙,导致充填体长期强度的减小。 因此,矿山使用高硫尾矿进行充填必须考虑充填体在不同龄期的 劣化程度,以及是否满足该龄期下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抗湿滑树脂在白炭黑胎面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抗湿滑树脂等量替代环保芳烃油,胶料的门尼粘度提高,门尼焦烧时间略缩短,强伸性能和耐磨性能提高;胶料的湿地抓着性能提升,但滚动阻力略有增大;使用氢化双环戊二烯树脂和改性甲基苯乙烯树脂可以有效改善胶料的湿地抓着性能,而对滚动阻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氧化铜矿作为铜冶炼的重要原料,其高效选别一直受到业内学者的关注.随着硫化铜矿资源逐渐枯竭,氧化铜矿的开发利用则变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氧化铜矿物回收方法有直接浮选法、硫化浮选法、选冶联合等方法,然而,采用这些方法回收不同类型氧化铜矿物暴露出的捕收剂捕收能力不强、硫化效率不高、硫化机理不统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氧化铜矿浮选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新药剂研发、表面测试技术以及量子化学计算等的快速发展,在现有理论基础上创新了多种有效的氧化铜矿浮选新方法及新理论,如孔雀石的层间硫化理论打破了硫化反应的传统认知,将硫化过程由界面拓展至矿物内部,认为S2-可深入到孔雀石体相形成Cu—S—Cu的吸附构型,使孔雀石结构更加稳定;硅孔雀石共轭活化理论通过溶液中添加的磷酸铵和硫化钠发生水解反应,构建的多组共轭酸碱对起到的缓冲作用为硅孔雀石表面硫化铜晶体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了硅孔雀石的浮选回收.新方法及新理论的出现对完善现有氧化铜矿浮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生产实践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对近些年氧化铜矿浮选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着重论述了氧化铜矿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