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76篇
  免费   2059篇
  国内免费   1862篇
电工技术   1315篇
综合类   2029篇
化学工业   2764篇
金属工艺   923篇
机械仪表   1557篇
建筑科学   2277篇
矿业工程   1040篇
能源动力   1004篇
轻工业   1181篇
水利工程   310篇
石油天然气   577篇
武器工业   2421篇
无线电   89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53篇
冶金工业   736篇
原子能技术   3798篇
自动化技术   159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7篇
  2022年   581篇
  2021年   573篇
  2020年   703篇
  2019年   765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658篇
  2016年   740篇
  2015年   895篇
  2014年   1759篇
  2013年   1463篇
  2012年   1966篇
  2011年   2037篇
  2010年   1701篇
  2009年   1850篇
  2008年   2064篇
  2007年   1872篇
  2006年   1794篇
  2005年   1703篇
  2004年   1480篇
  2003年   1299篇
  2002年   1059篇
  2001年   871篇
  2000年   747篇
  1999年   677篇
  1998年   557篇
  1997年   573篇
  1996年   596篇
  1995年   520篇
  1994年   548篇
  1993年   454篇
  1992年   423篇
  1991年   393篇
  1990年   401篇
  1989年   378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巷道掘进面前方含水构造(干燥无水、无压水、承压水)难以判别的问题,通过开展不同含水条件下粉砂岩双轴加载试验,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岩石破裂过程进行监测,分析巷道受压过程破裂演化规律及温度场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含水条件下的岩石破裂过程大致分为4个阶段,且加载过程岩石表面平均红外温度均随着载荷呈线性增加;若岩石破裂前兆为突然增温型,则表明破裂面前方无水;若岩石破裂前兆为突降转升型,则表明破裂面前方存在水体,且水压越大,温度曲线由升转降的时间越早,低温现象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巷道开挖过程中突水事故的遥感监测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锻压技术》2021,46(8):193-198
采用声发射技术对AZ31镁合金在单向及交变载荷作用下的试验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对比分析其声发射波形特征,探讨塑性变形的产生及变化对镁合金声发射波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载荷状态会产生不同的塑性变形,对镁合金声发射波形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与单向载荷作用相比,AZ31镁合金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声发射波形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台阶现象等特点,其分别与裂纹闭合效应及材料塑性变形损伤有关。此外,AZ31镁合金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连续型声发射波形的平均波幅比单向载荷作用下的提高了约80 mV,除了塑性损伤累积的原因外,还有交变载荷作用下外部试验环境中较大背景噪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焦作工学院学报》2021,(1):138-145
为探究不同层理方向岩体的损伤演化规律和变形破坏中的声发射特征,选用具有明显层理构造的片麻岩试样开展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声发射试验,分析轴向平行和垂直层理片麻岩试样失稳破裂、声发射时序参数和声发射空间定位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层理方向对岩石破裂影响显著,轴向平行层理片麻岩试样峰值载荷稍高于轴向垂直层理的,裂纹起裂应力水平较高,声发射定位点由加载初期离散无序分布转为向沿层理聚集,破裂时主裂隙沿层理面贯通上下端或沿层理扩展形成垮落区,最终表现为典型的张拉破坏,岩石达到峰值载荷后瞬间失稳,呈突发式破坏特征;轴向垂直层理试样起裂应力水平较低,进入声发射剧烈期参数波动更为显著,事件点在试样中部聚集产生倾斜带状剪切裂纹密集区,破裂时出现多种破裂模式,主要以剪切滑移破坏为主。岩石达到峰值载荷后应力发生多次跌落,呈渐进式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4.
肖晶  吴刚  王海洋  谢霖燊  程乐  郭景海 《兵工学报》2021,42(12):2684-2692
双锥-平面线栅结构的水平极化辐射波天线对辐射场半宽影响较小且架设方便、易于维护,掌握该型天线场分布规律是确定模拟器场均匀区、开展电磁脉冲效应实验的前提。利用天线理论研究双锥-平面线栅天线的场分布规律,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际天线试验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天线结构和激励电压确定的条件下,双锥中心正下方辐射电场极化分量仅与测点到源的距离相关,二者呈反比;Oxz平面内以双锥中心为圆心的圆弧上任意一点辐射电场极化分量的幅值相等,并在同一时刻达到峰值;Oxz平面内同一水平线上的测点总辐射场幅值相等,方向沿测点所在圆弧的切线方向;各辐射场分量关于Oxz平面和Oyz平面对称分布;对于实际模拟器,地面反射会使辐射场波形下降沿陡降,导致地面附近辐射场半宽变小;线栅极板会影响附近的场分布,且极板外侧4个角点处的反射相对较强,其他位置辐射场分布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身管烧蚀磨损对弹体发射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烧蚀磨损身管与弹丸的弹炮耦合有限元模型和内弹道数学模型。采用内弹道方程与弹炮耦合有限元模型双向求解算法对内弹道方程进行求解,试验与算例的对比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弹丸挤进时刻、最大膛压时刻、弹体与身管碰撞时刻的临界状态应力为表征量,分析了弹体发射强度随身管烧蚀磨损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严重磨损工况相对于正常身管工况,前2个临界状态应力值分别降低了19.4%、12.5%,第3个临界状态应力增大了149.2%。由此可知,随着烧蚀磨损量增大,弹丸挤进时刻、最大膛压时刻的临界状态应力对发射强度影响度在降低,而弹丸与身管碰撞临界状态应力成为影响弹体结构发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伴生矿开发利用会使得天然放射性核素通过废气、废液及固体废物等途径进入环境。随着伴生矿开发利用类别和规模的增大,其造成的环境辐射污染也日益增加。"十三五"规划对伴生矿监管提出了要求,明确了伴生矿监管的重要性。本文梳理了从上层法律到参考性监管文件的伴生矿现有法规标准体系,并总结了现状。当前伴生矿辐射环境安全法规标准体系的问题包括体系不完善、适用性不足和法规标准间存在不自恰等。结合监管关注的要点,参考其他行业的标准体系,对伴生矿监管需求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完善伴生矿开发利用行业法规标准体系的针对性建议,给出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伴生矿的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对伴生矿开发利用企业的监管,保障辐射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7.
郑雷铭  王明  陈思  郑淞生  王兆林  陈源  李钷 《化工学报》2021,72(7):3551-3561
白光LED (light-emitting diode)因其优异的发光性能被誉为是第四代固体照明光源。本文以量子效率作为核心参数,以暖白光为最终目标,分别对蓝、绿、红三基色稀土掺杂无机荧光粉和单一基质单掺、共掺、多掺的暖白光荧光粉的研究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高量子效率的近紫外激发蓝色荧光粉其激活离子主要为Eu2+、Ce3+,绿色荧光粉为Tb3+和Eu2+,红色荧光粉为Eu3+和Eu2+。现有的单一基质暖白光荧光粉仍然存在诸多技术瓶颈,如:红光不足、显色指数偏低、量子效率偏低等。基于此,建议从已有的高效红粉出发制备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以消除光谱中缺乏红色成分这一难题,并适当引入除Mn之外的过渡金属元素,同时加强对基质动力学理论,以及基质和稀土之间的电子耦合作用动力学理论的研究,期望能实现稀土掺杂无机荧光粉的设计计算与可控制备。  相似文献   
8.
调研和监测了几家石煤开发利用企业的辐射环境现状和"三废"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结果表明,石煤开发产业链中各企业均存在放射性污染,但主要处于弱放射性水平。依据GB/T 24001—2016/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的要求建立和实施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以此规范企业的辐射环境管理和指导放射性污染防治,可以有效地发挥企业在环境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企业履行合规义务。  相似文献   
9.
刘宝  胡金华  程广利 《兵工学报》2021,42(2):370-378
针对虚拟点声源法在对应结构内部特征频率处声场解的非唯一性和对于点声源的分布位置敏感性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利用面声源和点声源建模声场保证全波数域内解唯一性和较高计算精度的方法。根据波叠加原理,在结构内部同时布置虚拟面声源和点声源离散声场,面声源位于结构内部一个与结构边界共形的表面上,用其匹配结构表面的声压与振速,点声源则位于虚拟边界面内部;进一步利用线性化Euler方程构建声辐射阻抗矩阵,获取结构表面声压、振速等声学参数。以具有解析解的脉动球源和横向振动球源为数值算例,在比较虚拟面声源和虚拟点声源计算精度的基础上,与解析解的求解结果进行对比,说明该方法的精确性和唯一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许多工程都在不断研究新的技术手段。为了使工程高效、安全地进行,对岩体工程探测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接触式探测技术已不再适应现在高效安全的施工作业,更先进、更高效的技术应运而生。主要研究了声发射技术、红外探测技术、粒子成像技术、地质雷达声波技术等无损探测技术在岩体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总结了各类技术的原理与特点,以更好地应用在岩体工程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