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8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83篇
电工技术   138篇
综合类   134篇
化学工业   318篇
金属工艺   439篇
机械仪表   113篇
建筑科学   86篇
矿业工程   60篇
能源动力   104篇
轻工业   163篇
水利工程   30篇
石油天然气   128篇
武器工业   27篇
无线电   27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6篇
冶金工业   247篇
原子能技术   120篇
自动化技术   269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feasibility of a new alloy design concept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tungsten bronze effect’ is critically evaluat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tallic bipolar plates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A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ASS) is modified with W and La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passive film in an acidic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o reduce the contact resistance by the tungsten bronze effect. The experimental ASS containing W and La was evaluated in a simulated PEMFC environment of H3PO4 and H2SO4 solutions at 80 °C, and the electrical property was evaluated by performing a contact resistance tes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S modified with W and La has good passive film stability for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low contact resistance.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alysis clearly suggest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tungsten bronze effect from the change in valency state of W6+ to W5+ in the passive film formed on the modified ASS. The feasibility of a new alloy design concept utilizing the ‘tungsten bronze effect’ is well demonstrated; however, more study is highly requi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tallic bipolar plates of PEMFC.  相似文献   
2.
In this work, the tungsten particulate reinforced Al2O3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copper base composites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by using a vacuum hot-press sintering method. With the test temperature varying from 650 to 950 ℃ and the strain rate varying from 0.01 to 5 s-1, the W(50)/Cu-Al2O3 composites were isothermally compressed on a Gleeble-1500D thermal simulator. The tru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the W(50)/Cu-Al2O3 under different test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f the W...  相似文献   
3.
针对“W”型火焰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升高的情况,从设计、煤质、煤粉细度及运行方式四方面分析,认为煤粉细度变粗、分离器堵塞、运行氧量不足是飞灰可燃物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并介绍处理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递归和W变换计算一维循环卷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递旭和W变换得到了一维循环卷积计算的新方法,的需运算量比已有方法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以W78E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和调制解调器器(MODEM)接口进行远程数据采集与传送的实用电路。该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控制方便。文中讲述了MODEM的AT指令描述与及用单片机控制MODEM的方法,并结合系统功能及原理给出了主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6.
数字电位器在功率自适应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9312W是Xicor公司生产的一种典型的数字电位器,文中介绍了它在功率自适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重点说明了应用中如何处理X9312W的电压与脉冲计数的关系及控制电压与输出功率之间的控制关系,并给出了数字电位器的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7.
采用压缩氩弧等离体对高速钢W18Cr4V钢进行了表面强化,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强化层性能的影响,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显微硬度计对等离子强化层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化层的显微硬度随深度增加呈非线性关系,并存在一个极大值和一个极小值,最高硬度可达1 000HV0.1;扫描速度和工作电流对强化层深度有显著影响,随工作电流的增加,强化层深度增大,但表面硬度下降,随扫描速度的增加,强化层深度减小。W18Cr4V等离子强化后,强化层由板条马氏体与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组成,且α-Fe[111]∥γ-Fe[110],碳化物主要为M6C、MC、M23C6等,强化层组织得到显著细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分布式系统的数据通信性能,采用以太网和RS485总线的集成使用,在不改变原有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将RS485总线控制系统改造为以太网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的基于W5100和STC单片机的RS485-以太网协议转换器。在介绍转化器的作用环境基础上,对其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做了简要介绍。经使用证明,设计的转换器可实现RS485和以太网2个网络的透明通信,实现远距离、快速和可靠的数据传输,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于钨双嵌入和钨栓CMP工艺的新型CMP3200TM氧化铝浆料,测试证明,这种浆料在110nm技术节点的钨CMP工艺应用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通过对氧化铝粒子制造工艺的有效控制,获得了可满足110nm技术节点双嵌入和栓层钨CMP工艺要求的低缺陷率,高性价比的氧化铝蛐硝酸铁浆料。从而在价格竞争激烈的半导体制造领域,特别是代工市场引起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走向智能化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近康  陈军 《世界电信》1999,12(1):11-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技术特征是智能移动通信技术,即系统的各功能模块的智能处理单元来实现,这些单元包括智能天线、智能传输、智能接收、智能业务接入和智能网络管理,智能天线的研究最有物色的是适合于CDMA的智能天线技术,智能传输主要涉及延寿适应调制、综合功率控制等;在智能接民中使用中国科技大学提出的最小均方误差简化方法(S-MMSE)检测的用户数经常规方法的用户数增加约一半,有很好的应用可能;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