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0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212篇
电工技术   428篇
综合类   411篇
化学工业   1491篇
金属工艺   161篇
机械仪表   228篇
建筑科学   173篇
矿业工程   216篇
能源动力   224篇
轻工业   211篇
水利工程   203篇
石油天然气   233篇
武器工业   62篇
无线电   3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3篇
冶金工业   205篇
原子能技术   174篇
自动化技术   612篇
  2025年   27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absorption and reaction of oxygen in aqueous alkaline solutions of sodium dithionite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in a novel gas-liquid contactor. The novel gas-lift bubble column contactor was used to study the kinetics over wide ranges of reactant concentrations, temperature, and pH. The oxygen-sodium dithionite reaction was found to be first-order with respect to dithionite in the range of dithionite concentration < 0.1 M, and second-order in the range of dithionite concentration > 0.1 M. The reaction with respect to oxygen was found to be zero-order for all dithionite concentrations. These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effect of solution alkalinity and temperature on the reaction rate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findings obtained in different gas-liquid contactors. The results thus confirm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gas-lift bubble column for the kinetics of gas-liquid reactions.  相似文献   
2.
浆态床F-T合成技术是美国能源部F-T合成技术的主要开发项目。本文就浆态相F-T合成催化剂的开发、中试示范实验和浆态反应器的化工基础研究作一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多孔薄壁扁管连续挤压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连续挤压模的生产工艺过程 ,模具主要结构及设计参数 ,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充分发挥了连续挤压设备的潜力 ,扩大了产品品种  相似文献   
4.
郭文荣 《热加工工艺》2006,35(21):58-59
在对机车转向架螺旋锥齿轮的粗、精加工中发现其表面鼓起许多小泡,将其剖开酸洗后呈现为小裂纹状,该现象在实际生产中较为罕见,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查找原因,确定这是钢材内气泡未能焊合的结果,为此制定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静怡  冯伟  吴杰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7):2286-2289,2293
为了兼顾服务器端的内存消耗和有效性,在分析了现有端到端冗余流量消除技术中的指纹选择算法后,提出了贪婪指纹选择算法。该算法认为两个数据包中相同片段的邻接片段很有可能也是相同的,基于这一原理,邻接片段的指纹也将被选为代表指纹,有效地避免了在服务器端缓存整个数据包,大大减少了服务器端的内存消耗。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现有的指纹选择算法相比,能够大大减少服务器端和用户终端的内存消耗,同时冗余消除率在10%-50%之间,与现有算法相近,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N. Gupta  S. Sen 《Algorithmica》2001,31(2):179-207
We describe an efficient parallel algorithm for hidden-surface removal for terrain maps. The algorithm runs in O(log 4 n) steps on the CREW PRAM model with a work bound of O((n+k) \polylog ( n)) where n and k are the input and output sizes,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work bound we use a number of techniques, among which our use of persistent data structures is somewhat novel in the context of parallel algorithms. Received July 29, 1998; revised October 5, 1999.  相似文献   
7.
谢化安  王凯亮  曾江  包威 《电网技术》2013,(6):1713-1718
无源滤波器组的参数设计通常均针对系统单一工况(通常为最大工况)进行。当系统运行在其他工况时,有可能无论退出哪一组滤波器的运行均无法同时满足系统的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要求。为此基于系统的3种典型工况(最大、平均和最小工况)对无源滤波器组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合理参数,以在最小的投资费用下达到谐波治理与无功补偿的最优匹配。算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橡胶行业中的密炼系统电动机耗电量大,非线性干扰性负荷变化迅速,易导致电力系统高次谐波,造成谐波危害。对密炼系统加装消谐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可以有效滤除谐波。通过分析具体数据,计算装置投入后的节电效果、技术经济分析及投入产出比较。消谐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已成为橡胶行业节电工作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performed on the nucleate boiling of water in the narrow space formed between an interference piece and the heating surface of heat‐proof glass. A past study analyzed the bubble growth due to the conduction of heat through the thinner liquid layer under a growing bubble; however, the thickness of the liquid layer was not shown experimentall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thickness of this thinner layer by the interference method. Almost no change was found on the thickness of the liquid layer under both the interference‐piece and on the heating surfa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e great contribution of superheating of the test liquid to bubble growth.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Heat Trans Asian Res, 35(2): 165–177, 2006;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 www.interscience. wiley.com ). DOI 10.1002/htj.20100  相似文献   
10.
罗卓林  卢云 《高电压技术》1998,24(2):80-81,83
讨论了消灭上行雷有关的几个问题,说明半导体针不仅不能消灭上行雷,而且试图消灭上行雷是不正确的研究方向;一切以促进上行雷的产生和发展才是正确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