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88篇
  免费   4846篇
  国内免费   1940篇
电工技术   1057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531篇
化学工业   835篇
金属工艺   451篇
机械仪表   3232篇
建筑科学   883篇
矿业工程   1941篇
能源动力   937篇
轻工业   269篇
水利工程   621篇
石油天然气   2211篇
武器工业   462篇
无线电   189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67篇
冶金工业   566篇
原子能技术   129篇
自动化技术   5866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533篇
  2022年   966篇
  2021年   1180篇
  2020年   1331篇
  2019年   908篇
  2018年   806篇
  2017年   992篇
  2016年   1057篇
  2015年   1285篇
  2014年   2031篇
  2013年   1608篇
  2012年   2377篇
  2011年   2349篇
  2010年   1712篇
  2009年   1838篇
  2008年   1755篇
  2007年   2104篇
  2006年   1822篇
  2005年   1491篇
  2004年   1275篇
  2003年   1112篇
  2002年   838篇
  2001年   771篇
  2000年   608篇
  1999年   505篇
  1998年   311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燃气轮机故障诊断过程中诊断精度不足,卡尔曼滤波易出现“弥散”现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滤波阵列的燃气轮机气路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了一组基于健康参数调度的平衡流形展开模型阵列,然后结合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对气路部件健康参数进行了实时估计,最后通过隔离因子实现了对故障部件的检测与隔离。仿真表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卡尔曼滤波在故障诊断过程中出现“弥散”现象的问题,针对燃气轮机气路部件突变故障,能够有效实现故障的检测、隔离与估计。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二号断裂带由一组雁列式正断层组成,断层相互叠接部位形成大型变换带,前人对该大型变换带的控储作用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以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为研究基础,对二号断裂变换带的展布特征、演化过程及控储作用开展了系统分析。二号断裂主要受新生代两期伸展活动的影响:早始新世,受北西-南东向伸展应力控制,基底断层复活,形成北东向的单一、连续大断层;渐新世中、晚期,伸展应力转为近南北向,基底断层活动减弱,上部盖层内发育分段式、雁列式断层,断层联接部位形成变换斜坡,并控制了B洼流沙港组一段的重力流沉积体发育。西北物源大型三角洲经由各分段断层间的变换斜坡进入B洼,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二次搬运形成富砂湖底扇,钻井证实B洼流沙港组一段重力流沉积体呈北东向平行于二号雁列式断裂分布,沉积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流。该认识为深洼带流沙港组一段岩性圈闭的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底板渗流应力耦合破坏与递进导升协同突水演变规律,应用FLAC3D固液耦合模式模拟隐伏断层底板岩体的应力分布、变形破坏特征、递进导升渗流规律及裂隙扩展突水机制。数值模拟表明:在矿山压力和承压水压力影响下,随着工作面开挖,打破原来开挖面周围荷载平衡,底板岩层节理裂隙经历张开、闭合、扩展反复循环过程,当矿压破坏带和递进导升带之间的岩桥贯通,递进导升高度渗入底板破坏区域相互连通,发生底板突水,直观揭示了底板渗流应力耦合破坏与递进导升协同突水机理。  相似文献   
4.
在断层破碎带结构下进行隧道施工,容易引发围岩滑动失稳甚至隧道坍塌等施工灾害。为探究断层破碎带开挖坍塌机理及对应解决措施,研究以X隧道为依托,使用PFC2D离散元软件对断层破碎带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节理面和隧道开挖面相较或距离较近时,对隧道开挖稳定性影响较大。断层破碎带容易沿节理面出现滑动破坏出现坍塌情况,并且该破坏存在时间效应。针对断层破碎带脆弱特点,研究提出增强拱顶稳定性的支护措施,厚喷混凝土、架立工字钢拱架、添加锚杆等。施加该支护措施之后,隧道围岩的裂隙产生和扩散过程得到了有效抑制,整体稳定性明显增强。研究探讨了断层破碎带坍塌机理及对应处理措施的思路具有普遍性,可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优化设计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整体方案、硬件配置及软件逻辑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功能描述说明了系统在安全性、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提升,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星杰 《煤矿机械》2022,(1):161-163
针对目前煤矿装车站液压系统漏油故障,通过对装车过程中液压系统数据采集、自动计算和分析,设计了PLC程序数据分析算法,可以自动检测漏油现象,判断漏油故障点,及时提醒装车站作业人员,降低现场设备的维护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漏油损失。  相似文献   
7.
采用空心包体(HI)应变计进行了首次断裂带岩体应力监测试验。在深埋隧洞施工开挖期,选择合适部位进行了大直径钻孔,利用对中装置、采用水泥净浆灌浆方式将HI应变计埋设在钻孔孔深24 m部位,建立了基于惠斯通电桥半桥测量的云监测系统。确定了只采用水泥净浆和HI材料弹性参数进行修正系数计算,通过分析监测数据规律确定应变计算初始时间后进行了三维应力增量计算。结果显示:以2021年9月16日为初始计算日期、在时段4和时段5期间的应力增量计算结果的第一主应力(σ1)的范围为10.3~15.0 MPa,方向为缓倾角W向;第二主应力(σ2)的范围为3.1~4.6 MPa,方向为陡倾角NEE至SEE向;第三主应力(σ3)的变动范围为0.2~1.8 MPa,方向为缓倾角近S向;最大水平主应力(σH)和最小水平主应力(σh)分量的变动范围分别为10.1~13.9 MPa和0.2~1.8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αH)为近EW向。结果讨论显示:通过监测数据规律分析确定的计算初始时间更具合理性;HI应变计应力监测受多因素影响,包括开挖应力扰动影响和一次监测洞段的应力和变形调整影响;本试验所得最大水平主应力量级及其方向与已有地应力试验结果接近,监测结果反映龙蟠-乔后断裂带的应力场特征。  相似文献   
8.
断层同震错动引起的地表变形破坏是工程场地评价中的难点之一,如何合理避开同震地表破裂带是工程选址必须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能否准确预测发震断层错动过程中的地表变形演化特征。基于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过程中获取的高精度地表监测数据,定量分析给出了断层面倾角为60°且厚度约为40 m的上覆砂土在不同基岩位错下的地表变形和坡度变化规律,并将地表变形划分为稳定区、倾斜变形区和严重变形区。最后,结合中国的危房鉴定标准,进一步分析给出了逆断层在位错量、震级和土层厚度影响下的地表避让距离关系式,进而建立了实用的逆断层地表避让预测方法。有关成果使得解决强震地表变形这一复杂问题成为可能,对进一步认识和研究逆断层错动引起的地表变形及相关规范的修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地区的长大山岭隧道在选线时多要穿越活动断裂带,面临断层运动对结构设计和安全运行的挑战。该文以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为工程背景,基于自主设计的用于模拟走滑断层运动的试验装置,研究走滑断层运动下岩体的破裂特性以及采用铰接设计的隧道模型的响应规律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走滑断层运动下岩体地表位移在断层滑动面处存在明显的不连续;隧道与断层滑动面相交的节段衬砌横截面由圆形变为竖椭圆,且在给定50mm的断层错动量下水平轴直径变形率达到6.57%;隧道与断层滑动面相交节段衬砌在断层运动下产生约5°的水平偏转,且与相邻节段衬砌间有明显错台发生;与连续隧道相比,铰接设计可以显著降低衬砌结构的应变响应。此外,铰接体系隧道的破坏模式以环向裂缝和斜裂缝为主,在破坏程度和范围上均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0.
船舶旋转机械往往在多振源的环境中运转,如何对其振动信号进行有效的特征提取和降噪处理是研究热点。时域同步平均方法对振动信号的噪声抑制有较好的效果,但是该方法需要的键相信号难以获取,特定频率以外的故障信息会丢失且倍频信号波形会互相混叠,以上问题限制了该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多尺度时域平均分解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时域平均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模糊熵特征选择对船舶风机进行了故障诊断,准确率与计算速度均优于EMD、EEMD和VMD方法。仿真数据分析与故障模拟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