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对提高社会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提高社会基础设施利用率和能源供应安全,以及实现中国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国际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研究方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的重要研究课题。围绕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和运行优化这一专题,分别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通用建模理论、综合仿真理论与方法、规划理论与方法、安全性理论与方法、运行优化与控制、效益评估与运营机制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系统归纳,对各问题所涉及的国内外研究方向和现状、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最后结合中国的综合能源战略和未来发展现状,对区域综合能源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典型应用形式需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3.
4.
我国智能小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智能小区的本质内涵,介绍了智能小区的主要功能,阐述了智能小区与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关系和特点,以及智能化系统的种类与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发展我国智能小区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包含大容量储热的电–热联合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的需求,亟需提高能源系统大时空范围的优化配置能力。储能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研究一般集中在电力系统的范畴内。该文跳出电力系统范畴,在电–热联合系统的层面总结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匹配问题。包含大容量储热的电–热联合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电力系统和热力系统物理特性的优势,提高能源系统大时空范围优化配置能力。联合系统中含有电、热2种能量形式,特性差异很大。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是电力系统与热力系统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包含大容量储热的电–热联合系统的动静态数学模型,不同应用场景下储热装置的优化设计方法,以及包含电、热2种能量形式的协调优化控制策略和综合能量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能源微网,构建了独立模式下的综合能源微网多能存储系统优化配置模型,提出了包含储电和储热系统的额定功率、容量的配置方法。其中,储电系统模型计及供暖期与非供暖期蓄电池寿命的估算。模型以经济性作为指标,考虑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耦合相关约束,包括热—电平衡、机组爬坡、储能系统以及自给自足概率等,采用基于机组出力和储能系统功率分配策略的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模型进行求解。并探讨了加装储能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提出的多能存储系统配置方法在供暖期和非供暖期均具有显著经济和环境效益,并促进了风电消纳。 相似文献
7.
基于目标参数和储能容量约束的风电功率平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功率平滑目标参数要求和储能系统容量限制2个约束条件,提出3种风电功率平滑控制策略,并分析各策略的特点及适用场合。其中,基于目标参数要求的功率平滑控制策略采用功率波动限值均匀化分布处理方法来平抑风电功率中的高频分量;基于储能系统容量约束的功率平滑控制策略以储能系统的存电量作为平滑控制决策参数,可极大地提高储能系统的利用效率;而兼顾目标参数要求和储能系统容量约束的功率平滑控制策略采用部分弃风和暂时解列离网技术,可较好地解决储能系统容量不足的问题。在建立风电-蓄能系统功率平滑控制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给出3种控制策略相应的控制算法,并进行算例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3种控制策略的平滑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8.
9.
10.
打破不同能源系统之间相互分立的格局,实现多能源系统的集成与协同是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的有效途径。首先,分析了多能源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从基本建模、运行优化、系统规划等多个角度评述了现有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思考。然后,将现有研究分为"以电—热耦合为主的区域多能源系统"和"以电—气耦合为主的跨区多能源系统"两个典型研究对象,综述了面向新能源消纳的多能源系统的关键研究点。最后,总结了面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多能源系统关键科学问题,并对多能源系统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