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4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255篇
电工技术   414篇
综合类   476篇
化学工业   200篇
金属工艺   53篇
机械仪表   146篇
建筑科学   433篇
矿业工程   191篇
能源动力   45篇
轻工业   88篇
水利工程   121篇
石油天然气   197篇
武器工业   40篇
无线电   4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6篇
冶金工业   51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自动化技术   5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有的高斯响应矩阵在对高分辨率γ能谱进行重建时,极易出现假峰、峰位漂移等问题。本文针对测量条件(温/湿度、电压波动等)微弱变化引起峰位扰动进而影响高斯响应矩阵重建结果准确度的问题,通过引入微扰动修正因子,对现有高斯响应矩阵进行修正。采用IAEA重峰分解测试谱及GMX40P高纯锗探测器实测能谱对修正前后的高斯响应矩阵进行谱线解析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修正后响应矩阵重建的能谱,其峰位与实际峰位保持一致,净峰面积的相对偏差分别低于1025%和550%。  相似文献   
2.
Weak acids inhibit the growth of probiotics, such as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We explored the tolerance of S. boulardii to different weak acids. S. boulardii had better fermentation ability under lactic acid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acetic and butyric acid conditions; however, the budding of S. boulardii wa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at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under acetic acid conditions. Although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S. boulardii was destroyed, it produced more daughter cells. S. boulardii metabolite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S. cerevisiae under acidic stress. The growth of S. boulardii under weak acid condition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of S. cerevisiae. S. boulardii-mediated fingerprints under weak acid conditions were identified as latent biomarkers, related to fructose and mannose metabolism,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and the glycolysis pathway. Identified biomarkers will aid in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of S. boulardii and other Saccharomyces strains for improved acid resistance and biomass yield.  相似文献   
3.
针对渤海某油田部分注水井修井及调剖作业后聚合物滞留导致常规酸化解堵效果不佳的问题,从聚合物污染机理出发提出采用弱氧化复合解堵措施对注水井进行解堵,通过岩心驱替等室内实验,研制出一种针对聚合物污染的弱氧化解堵剂PO-01,实验表明,4%PO-01可使0.8%HPAM黏度降低99.95%。该技术已经在现场应用6井次,措施后视吸水指数较措施前平均增加1.58倍,证明了弱氧化复合解堵技术能有效解除聚合物污染。  相似文献   
4.
引江济淮工程江淮分水岭局部存在顺坡向缓倾角夹层,施工期部分深挖方河渠因开挖时间长,已经出现了局部滑坡,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与夹层岩土体在大变形条件下强度已接近残余状态有关。为了分析夹层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对滑坡渠段的原状地层进行了取样,分析了渠坡软弱夹层的强度特性,并结合实际工程断面开展边坡稳定分析,提出了处理措施建议。研究表明,本工程渠坡稳定性取决于渠坡软弱夹层的位置、倾向和力学指标,滑坡部位软弱夹层在大变形的持续作用下已处于残余强度状态,并引发了局部滑坡。为此,对本工程深挖方渠段应结合渠坡岩土的分层结构及强度特性,采用抗滑桩和锚固等支档措施进行加固,同时应做好渠坡排水。  相似文献   
5.
BEXD区块二类油层是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第一个弱碱三元复合驱工业化推广区块,通过优化层系组合,实施注聚前深度调剖,建立全过程跟踪调整模式,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使开采过程中油层动用程度明显提高,保持了较好的压力系统和注采能力,阶段提高采收率16.43%,预测最终提高采收率可达19.50%,具有较好的开发效果。通过对BEXD区块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开发方案开展后评价,认为弱碱三元复合驱技术在萨北二类油层的工业化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为萨北开发区的原油稳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根据 IEC 相关标准,采用重复脉冲和正弦电压测定变频电机绝缘系统 PDIV,是评估低压散绕变频电机绝缘性能的关键 手段。 然而,现行 IEC 标准难以识别定子绕组绝缘薄弱点。 对此,联合重复脉冲和正弦 PDIV 离线测试技术,提出定位变频电 机绝缘薄弱点的“三步法”:首先采用重复脉冲电压测定电机匝间绝缘 PDIV;然后利用正弦电压测定相间及主绝缘 PDIV,并与 匝间 PDIV 对比,确定电机绝缘薄弱点;最后通过测试电机在不同接地方式下的 PDIV,可定位绝缘薄弱点是否位于定子绕组首 端。 另外,通过定子绕组电压分布仿真、3 个商用电机薄弱点识别及电机寿命实验,综合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此研究可 实现变频电机绝缘薄弱点的有效定位,提升电机绝缘潜在风险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7.
王强 《中国矿业》2021,30(10):168-174
为研究预制非贯通结构面试件各向异性及试件破坏声发射信号变化规律,对含不同倾角结构面试件进行单轴声发射实验。结果表明:完整试件比含预制结构面试件强度高,单轴抗压强度随结构面角度增加呈U型变化分布,斜45°结构面试件抗压强度达到最低值;在相同应力下,α小于45°结构面试件φ1比α大于45°结构面试件轴向应变变化大,而α小于45°结构面试件φ2比α大于45°结构面试件环向应变变化小;破坏形态分析,当0°≤α45°时,试件破坏面沿着轴向加载方向脆性破坏;当45°≤α≤60°时,试件破坏面垂直结构面方向形成脆性剪切破坏,并且试件也沿着结构面破坏,两个破坏面形成交叉模式;当60°α≤90°时,试件沿着结构面方向直接破坏;通过声发射信号监测,对试件微观声发射定位与宏观试件破坏模式对比,很好地反映岩石内部结构面和剪切面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质以及分类,综述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另外,简述了低聚型表面活性剂和其他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印尼某火电厂涉外项目A2—A4区的问题人工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地勘、实际变形失稳过程、数值模拟等方法综合研究了该地人工边坡失稳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边滑坡加固措施的作用效果及合理性。所得主要结论:A2—A4区人工边坡变形失稳机制主要为软弱地层(煤层)切穿暴露所造成的组合滑移以及坡体沿土岩分界面所造成局部变形,变形破坏模式接近圆弧滑动,人工边坡中的软弱夹层是导致边坡失稳的主控因素;A2、A4区综合考虑桩锚+坡面锚杆的方式进行加固,煤层和全风化泥岩及上部土层内的组合变形没有发展贯通趋势,边坡整体安全。A3区在加固作用下存在沿二级坡脚+煤层+全风化泥岩+上部土层内越顶组合滑移风险以及基坑开挖造成基坑侧壁坍滑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并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0.
坝基岩体中的软弱夹层对抗滑稳定影响重大,因此对其破坏模式及本构模型参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软弱夹层重塑样进行三轴压缩试验,下部未泥化部分采用泥化部分土掺入20%水泥代替,上部采用泥化部分土制样,泥化部分与未泥化部分交界面分别制成0°,30°,45°,60°倾斜面并作粗糙处理模拟实际界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含不同倾角结构面的软弱夹层试样临界角范围为58.3°~61.7°,当结构面倾角介于临界角范围之内时,软弱夹层试样沿结构面破坏,当结构面倾角位于临界角范围之外时,软弱夹层试样在上部泥化部分土中破坏;对软弱夹层试样三轴试验ε((σ_1-σ_3))–ε_1关系曲线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随围压增加,试样初始切线模量及极限破坏强度均增加,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相应的D-C模型参数并将其应用于坝基抗滑设计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成果对坝基软弱夹层的抗滑设计及同类软弱夹层工程性质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