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15篇
  免费   3699篇
  国内免费   2376篇
电工技术   2586篇
技术理论   8篇
综合类   5398篇
化学工业   3338篇
金属工艺   1201篇
机械仪表   2998篇
建筑科学   3435篇
矿业工程   1431篇
能源动力   1295篇
轻工业   731篇
水利工程   1045篇
石油天然气   1217篇
武器工业   608篇
无线电   31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15篇
冶金工业   2209篇
原子能技术   333篇
自动化技术   891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591篇
  2022年   758篇
  2021年   1018篇
  2020年   1157篇
  2019年   991篇
  2018年   993篇
  2017年   1153篇
  2016年   1233篇
  2015年   1291篇
  2014年   2189篇
  2013年   2557篇
  2012年   2459篇
  2011年   2839篇
  2010年   2174篇
  2009年   2298篇
  2008年   2343篇
  2007年   2571篇
  2006年   2355篇
  2005年   2048篇
  2004年   1687篇
  2003年   1442篇
  2002年   1252篇
  2001年   1003篇
  2000年   849篇
  1999年   728篇
  1998年   557篇
  1997年   503篇
  1996年   414篇
  1995年   418篇
  1994年   335篇
  1993年   281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28篇
  1977年   26篇
  1964年   26篇
  1955年   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基于分形几何理论,考虑微凸体因应变硬化而造成弹塑性变形阶段硬度随变形量变化而变化,建立结合面第一、第二弹塑性变形阶段单次加载刚度分形模型。推导出在计入硬度变化的情况下,单个微凸体在弹塑性变形阶段法向接触刚度与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式,进而得出结合面在弹塑性变形阶段法向接触刚度与接触面积、接触载荷之间量纲为一的关系式,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相关参数对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考虑硬度变化时,结合面量纲一法向接触刚度的值与法向实际接触载荷、实际接触面积之间存在关系;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随着分形维数D的增大而增大;分形维数一定时,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随表面长度尺度参数G值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螺杆泵转子直径与定子导程对泵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Pumplinx软件对橡胶定子单头单螺杆泵进行非稳态数值计算求解,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不同压差条件下无量纲参数T/D对螺杆泵流量、水力效率以及轴向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基于此进行性能优化。结果显示,随着T/D的增大,泵流量增加,轴向力基本保持不变,而水力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其最优值出现在T/D=4.5时;螺杆泵定子转子啮合区域的泄漏较为明显,且随着T/D的增大泄漏量增多。因此为了得到更高的效率,T/D宜优化至4.5;为了得到更大流量的同时不牺牲效率,T/D宜优化至5.4。此外,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偏差不超过3.5%,表明该螺杆泵仿真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Perfluorosulfonic acid ionomer membran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proton conducting membranes in various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such as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s and water electrolysis. While their thermal stability has been studied by thermogravimetry and analysi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products, their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is little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a newly developed methodology of thermal desorption and pyrolysis in combination with 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 mass spectrometry is applied for Nafion membrane. An ambient ionization source and a high-resolu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enabled unambiguous assignment of gaseous products. Thermal decomposition is initiated by side chain detachment above 350°C, which leaves carbonyls on the main chain at the locations of the side chains. Perfluoroalkanes are released above 400°C by main chain scission and their further decomposition products dominate above 500 °C. DFT calculation of reaction energies and barrier heights of model compounds support proposed decomposition reactions.  相似文献   
4.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1,47(19):27351-27360
A series of xPbO–(45-x)CuO–55B2O3 glasses (5 ≤ x ≥ 40 mol %) were prepared by the melt-quenching technique. The X-ray diffraction (XRD) patterns of the prepared glasses are found to have amorphous structure. An extensive ultrasonic study has been made to explore the structural role of PbO and CuO in the borate network. Various elastic properties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measured data of density and ultrasonic velocity. Ultrasonic velocity and elastic moduli revealed broad humps at about 20 mol % PbO, which are attributed to the borate anomaly. Below 20 mol % PbO, all Pb2+ ions are considered to be entering the borate network as a glass modifier. This results in the transforms the borate network from an open structure to a denser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due to BO3 → BO4 conversion. Beyond 20 mol, addition of PbO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metaborate, pyroborate, and orthoborate units with NBOs. This weakness the glass structure and decrease both ultrasonic velocity and elastic moduli. The elastic properties were predicted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boron coordination number on the compositional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involved in Makishima–Mackenzie's theory, ring deformation model and bond compression model. An excell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computed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elastic moduli, micro-harness and Poisson's ratio was achieved for majority of samples.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存在不确定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 DoS)攻击的异构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问题。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会导致网络攻击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其中,对于一类不确定网络攻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不确定攻击情况下模态获取困难,将导致控制器模态与系统模态产生不匹配问题。首先,正常情况下所有智能体都是时间同步的并且以固定采样周期相互通信,当攻击发生时采用保持输入机制并且假定攻击持续时间是有界的,通过使用马尔可夫切换系统方法来构建该复杂动态系统模型。其次,通过解耦技术将原高维系统转换为两个低维的闭环误差系统,并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得到了保证异构多智能体系统输出一致性的充分条件。进一步,应用相关矩阵变换方法给出了通过求解一系列矩阵不等式来获得控制器增益的方法。最后,通过基于移动舞台机器人系统的仿真研究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现有结果相比,本文所考虑的攻击概率可以是不确定甚至完全未知的,所设计的异步控制器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即包含了常见的同步控制器以及模型独立控制器。  相似文献   
6.
使用深度强化学习解决单智能体任务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复杂性,普通算法无法解决其主要难点。同时,由于智能体数量增加,将最大化单个智能体的累积回报的期望值作为学习目标往往无法收敛,某些特殊的收敛点也不满足策略的合理性。对于不存在最优解的实际问题,强化学习算法更是束手无策,将博弈理论引入强化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智能体的相互关系,可以解释收敛点对应策略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可以用均衡解来替代最优解以求得相对有效的策略。因此,从博弈论的角度梳理近年来出现的强化学习算法,总结当前博弈强化学习算法的重难点,并给出可能解决上述重难点的几个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7.
吴幸智  吴峰  范君柳 《软件》2021,(1):15-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关于人类认知能力的研究深入开展,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领域一项重要的成果。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人们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图像信息处理课的长期教学经验,探索通过设计教学辅助软件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并以"空域锐化滤波"子模块为例,介绍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方法。结果表明,教学辅助软件有助于引导启发式教学的过程,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实现知识内化。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1-烷基-3-乙羟基咪唑溴离子液体([REhIM]Br,其中R=C10H21、C12H25和C14H29),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在B3LYP/6-31水平上优化[REhIM]Br离子液体的分子结构,得到其最稳定的构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分子中的部分键长键角,对其电荷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阴阳离子和[REhIM]Br的单点能,计算得到其离子间作用能;最后,得到了电子结构中的LUMO能、HOMO能以及能隙的数据。结果表明,在阴离子保持不变时,随着[REhIM]Br离子液体的烷基链的增长,键长键角以及电荷分布等微观结构与烷基链的长度变化无关;而离子间作用能、LUMO能、HOMO能和能隙ΔELUMO-HOMO等能量相关数据与烷基链上C原子个数有密切联系,随着烷基链的增长,离子间作用能及能隙均变小,结构变得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将小波变换多尺度理论用于分析确定共生矩阵最佳步长参数值,利用小波变换对原始图像进行分解,根据具体纹理图像,选择合适小波子图像(近似图像或其细节子图像)进行纹理分析,通过计算分解图像的纹理特征参数(对比度)确定最佳步长参数。当步长参数为最优值时,计算所得纹理特征参数值将处于周期极值位置,其利于纹理分析。相对于原始图像,分解图像数据量小,在寻优共生矩阵最佳步长参数时,计算复杂度及时间消耗都有所降低。实验验证,基于小波分解图像所得最佳步长参数值是精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海上集装箱货物运输中风浪造成的损坏,提出刚柔混合驱动主动式波浪补偿并联机构. 基于刚柔混合并联机构的动定平台的矩阵旋转原理和几何封闭法建立位置逆解数学模型;利用空间几何原理构建机构位置正解数学模型;利用求导法则对位置逆解进行求导,建立速度雅可比矩阵与加速度的二阶影响矩阵;基于绳子是柔性变形体推导出系统刚度矩阵,探究影响系统刚度的因素和增加系统刚度的原则. 利用数值模拟仿真对运动学和系统刚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位置正逆解的输入输出误差不超过实际误差的2.25%;发现理论仿真曲线和样机仿真曲线较吻合,误差不超过7.4%,验证了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根据刚度矩阵发现刚度影响因素对系统刚度的影响规律. 通过对绳驱动刚柔混合驱动波浪补偿并联机构的实验验证,发现该机构的补偿效果均高于90%. 证明研究结果为刚柔混合主动式波浪补偿并联机构的运动和机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