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发了混凝土框架(桁架)肋格填充发泡混凝土墙板,提出了T形边框与混凝土肋格复合墙板边肋的自攻钉集块连接构造.设计并制作了2个足尺自攻钉集块连接T形边框混凝土肋格复合墙板试件,包括1个十字形框架肋格墙板试件和1个人字形支撑桁架肋格墙板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各试件的破坏状态和滞回特性,分析了不同肋格构造对承载力、刚度、变形能力及耗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字形框架肋格墙板试件主要发生了发泡混凝土填充墙板及硬化砂浆面层的剪切开裂,人字形支撑桁架肋格墙板的破坏特征为混凝土桁架支撑的损伤失效;人字形支撑桁架肋格墙板试件的承载力和初始刚度相比十字形框架肋格墙板试件分别提高了74.3%和69.0%;十字形框架肋格墙板试件则具有较高的变形能力和耗能性能;自攻钉集块连接构造连接性能可靠,保证了T形边框与混凝土肋格复合墙板的协同变形.可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混凝土框架-单排配筋围护墙结构并研究其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两榀两层单跨整体结构模型,一个为混凝土框架-单排配筋围护墙结构,另一个为混凝土框架内填黏土砖对比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对比研究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耗能、延性等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框架-单排配筋围护墙结构具有2道抗震防线,单排配筋墙体是第1道抗震防线,墙体退出工作后,框架是第2道抗震防线;混凝土框架-单排配筋围护墙结构中的框架实现了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的抗震设计要求;与混凝土框架内填黏土砖结构相比,混凝土框架-单排配筋围护墙结构的初始刚度增加了约157%,承载力提高了约134%,后期承载力稳定,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3.
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水平,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的生源、学位论文、导师、培养环境、培养模式、培养体系、大工程7个关键因素,揭示了7个关键因素间互动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建设了强化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四大实训平台,即校内综合实验实训平台、校内外共享实训平台、创新联盟实训平台、大工程产业基地实训平台,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三种培养模式,即大工程下实践化研发模式、群体型研讨模式、开放式培养模式,创建了产学研用相融合的立体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生的团队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5.
6.
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混凝土柱耐火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混凝土柱的耐火性能,进行了3个足尺再生混凝土柱在竖向荷载和温度场耦合作用下的升温耐火试验.其中,2个试件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细骨料为天然砂的半再生混凝土柱;1个试件为再生粗、细骨料取代率均为100%的全再生混凝土柱.在试验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各试件的截面温度变化、耐火极限、轴向变形、侧向挠度和破坏形态.研究表明:相同轴压比条件下,半再生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降低;混凝土强度变化对温度场分布规律影响较小;半再生混凝土柱与全再生混凝土柱相比,混凝土材料性能退化较慢,耐火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钢筋混凝土带支撑框架与带暗支撑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给出了它们抗震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供抗震设计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叠合柱边框内藏钢桁架带洞口组合核心简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边框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核心筒,为了解该新型多重组合带洞口核心筒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个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边框带洞口混凝土组合核心筒和1个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边框内藏钢桁架带洞口混凝土组合核心筒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2个试验模型按原型结构的1/6缩尺.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比较了2个核心筒的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刚度衰减、耗能能力和破坏形态.结果表明,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边框带洞口混凝土组合核心筒相比,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边框内藏钢桁架带洞口混凝土组合核心筒的抗震性能显著提高,建立了其承载力简化力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带支撑框架与带暗支撑剪力墙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钢筋混凝土带支撑框架与带暗支撑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给出了它们抗震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供抗震设计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