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研究中国南北人群在中性环境下,生理适应的自主神经调节和主观评价差异。采用实验设计,遴选16名南方大学生和16名北方大学生,测试生理参数,包括皮肤温度、心率、心率变异性(HRV)、血容量(BVP)、肌电(EMG),填写主观问卷。实验结果发现:1)中性环境,北方人群感觉是舒适的,各项评价指标接近中性和适中,数据较集中;南方人群感觉稍热,评价数据较离散,但热舒适(TCV)(p=0.1060.05)、可接受程度(p=0.8380.05)等几个主观评价与北方人群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南方人群有较宽的热中性温度区和较好的环境忍耐力;2)南北人群在中性环境下,平均皮肤温度有显著差异(p=0.0060.05),且身体躯干部位的皮肤温度显著高于四肢皮肤温度(p=0.0090.05;p=0.0430.05;p=00.05;p=00.05;p=0.0020.05),四肢皮肤温度差异不显著,肌电无显著差异(p=0.9610.05)。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LF/HF比值,均值有差异,但不显著((p=0.2650.05;p=0.6180.05),但BVP有显著差异(p=00.05)。  相似文献   
2.
针对热舒适的现场研究更多地关注行为调节和心理调节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忽略了生理热适应的作用,论文概述了热适应模型的3个代表模型,分析了3个代表模型的特点以及忽略生理热适应的原因,概括了当前生理热适应的研究现状,归纳出生理指标遴选研究、生理热适应研究和基于生理、心理及行为调节的热舒适多元评价模型研究这3个研究方向,提出了生理热适应研究还需系统而完善地揭示中国不同地域气候区人群的生理热适应差异;揭示中国不同气候区人群的适应温度区阈值以及表达阈值的生理指标;提出揭示室外环境参数对生理热适应的影响,这对完善热适应模型、实现舒适又节能的建筑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南北人群在中性环境下,生理适应的自主神经调节和主观评价差异。采用实验设计,遴选16名南方大学生和16名北方大学生,测试生理参数,包括皮肤温度、心率、心率变异性(HRV)、血容量(BVP)、肌电(EMG),填写主观问卷。实验结果发现:1)中性环境,北方人群感觉是舒适的,各项评价指标接近中性和适中,数据较集中;南方人群感觉稍热,评价数据较离散,但热舒适(TCV)(p=0.106>0.05)、可接受程度(p=0.838>0.05)等几个主观评价与北方人群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南方人群有较宽的热中性温度区和较好的环境忍耐力;2)南北人群在中性环境下,平均皮肤温度有显著差异(p=0.006<0.05),且身体躯干部位的皮肤温度显著高于四肢皮肤温度(p=0.009<0.05;p=0.043<0.05;p=0<0.05;p=0<0.05;p=0.002<0.05),四肢皮肤温度差异不显著,肌电无显著差异(p=0.961>0.05)。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LF/HF比值,均值有差异,但不显著((p=0.265>0.05;p=0.618>0.05),但BVP有显著差异(p=0<0.05)。  相似文献   
4.
地区气候的差异性造成了不同地区人们的适应能力、热舒适需求及室内环境保障设计的差异要求。为了比较干热和湿热气候对人体热反应的影响,选择典型干热和湿热气候的农村住宅进行夏季热舒适的现场调研,共获得1 476套有效数据。结果表明:干热和湿热地区80%可接受温度上限分别为33. 6℃和31. 9℃,干热气候人们的耐热能力以及对高温的接受能力要高于湿热地区。在干热气候下极端高温作用下,增加湿度、加大风速均不利于人们热感觉的改善,但在湿热气候区,湿度对人们热感觉影响不大,温度越高,风速越大,越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热感觉。在湿热地区,人们期望风速增加、期望温度降低的意愿比干热地区更为强烈。以上研究为干热和湿热地区热舒适标准的制定、被动式设计和室内热环境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中国南北方男性大学生在可接受冷环境区生理适应的自主性调节反应和主观感受的差异,选取南北方受试者各16名,遴选生理指标包括皮肤温度、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呼吸率、血容量(BVP)、肌电(EMG),填写主观问卷。结果表明:南方受试者主观感受好于北方受试者;平均皮肤温度、EMG均值稍高于北方受试者;北方受试者心率值、LF/HF均值高于南方受试者;南北受试者从中性环境进入可接受冷环境区,南方受试者的主观感受指标差分均值和生理反应指标差分均值出现显著性差异的实验时间段明显少于或晚于北方受试者。结论:北方受试者对偏冷的环境更敏感,冷耐受力比南方受试者弱;冷习服弱,产生了较强的生理调节现象;南方受试者基础代谢和非战栗产热(代谢产热)稍高于北方受试者,产生较小的生理调节,有较好的冷环境忍耐力和较强的冷习服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中国南北方男性大学生在可接受冷环境区生理适应的自主性调节反应和主观感受的差异,选取南北方受试者各16名,遴选生理指标包括皮肤温度、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呼吸率、血容量(BVP)、肌电(EMG),填写主观问卷。结果表明:南方受试者主观感受好于北方受试者;平均皮肤温度、EMG均值稍高于北方受试者;北方受试者心率值、LF/HF均值高于南方受试者;南北受试者从中性环境进入可接受冷环境区,南方受试者的主观感受指标差分均值和生理反应指标差分均值出现显著性差异的实验时间段明显少于或晚于北方受试者。结论:北方受试者对偏冷的环境更敏感,冷耐受力比南方受试者弱;冷习服弱,产生了较强的生理调节现象;南方受试者基础代谢和非战栗产热(代谢产热)稍高于北方受试者,产生较小的生理调节,有较好的冷环境忍耐力和较强的冷习服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