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6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获得高温钠热管传热性能,开展真空条件下钠热管启动性能和等温性能试验,获得了钠热管真空条件下启动速度与等温性能数据;开展强制冷却工况条件下传热性能试验,获得了钠热管声速限特性与试验工况下的最大传热功率。经试验验证,所研制高温钠热管在真空条件下,580 ℃时完全启动,启动用时20 min,轴向壁面温差低于11 ℃,等温性能良好;钠热管传热功率在工作温度为500~650 ℃时受声速极限限制,在650 ℃以上受携带极限限制;在750 ℃和850 ℃时,测得热管最大散热功率分别为4.78 kW与8.02 kW,对应的最大轴向热流密度分别为1.51 kW/cm2与2.53 kW/cm2。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钠热管具有较强传热能力,可满足热管式核反应堆等工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ND+Mg_2B_2O_(5w)/ZK60复合材料,将所得复合材料以挤压比12∶1进行挤压,而后分别对挤压态的复合材料进行时效、淬火及退火热处理。首先,对这3种热处理态的复合材料进行循环数为10次的热循环试验(温度范围30~400℃,升温速率为5℃/min);然后,利用热膨胀仪研究热处理对该复合材料热膨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态复合材料应变锯齿化现象最小,时效态次之,退火态最为明显,且3种热处理态的应变锯齿化现象均小于挤压态。此外,挤压态复合材料的热循环滞后环闭合程度也略差于3种热处理态的复合材料,且热膨胀系数大于热处理态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4.
采用试验方法测定了燃气工程常用管件的局部阻力系数和流量系数,并对局部阻力系数的测量精度进行了评估,为燃烧器及其管路系统水力设计计算提供了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5.
试验利用PXI连铸综合水力学试验平台,采用1∶2的中间包水模型研究坝堰和多孔挡墙对某钢厂180mm×240mm小方坯六流连铸中间包中流动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方案中间包的相关区域的流场特性和停留时间分布曲线(RTD曲线)来得出相关试验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无坝堰和多孔挡墙的中间包内注流区的流体的流动均匀性不好,同时响应时间(7s)和峰值时间(224s)均比较短;优化后的中间包内的流体的流动特性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响应时间和峰值时间分别延长99和159s,死区体积减小了45.71%,活塞流体积从12.03%增大到25.47%。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军事仿真训练的逼真程度,根据云的特性以及机载气象雷达上云的成像,提出了一种虚拟云的建模方法,应用分形技术中一种改进的逐次随机增加法进行云数据建模,并且选择适当的控制源曲面,在此控制源曲面基础上与分形生成的曲面进行加权融合,生成具有预定形状的云数据模型。最后将此数据模型按照一定的生成法则在相应点映射成颜色值,建立高度和颜色值的对应关系,可实现机载气象雷达屏幕云的成像仿真。  相似文献   
7.
以五岳水利枢纽为例,从大坝变形和大坝稳定性复核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该工程的结构安全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工程的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量试验并结合分为三种流动情况,外旋流压缩,中间分界面,内旋流膨胀过程.内旋流膨胀是涡流管制冷的原因,而热管的热传递是涡流管主要的能量.  相似文献   
9.
安全评价技术课程是安全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分析该门课程以往教学中内容、方式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和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该门课程进行了项目化课程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基于SOPC(可编程片上系统)技术的脉冲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以下简称NMR)设备中脉冲源的设计,充分利用了NiosⅡ软核处理器的强大处理能力以及FPGA设计的灵活性,构建了SOPC系统,阐述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重点介绍了FPGA中可编程多脉冲产生逻辑组件的设计,给出了部分实现程序及任务逻辑仿真波形,最后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清晰、稳定、质量好的多脉冲输出波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系统软硬件易于修改和升级,可满足不同应用场合对脉冲核磁共振中脉冲序列的各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