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探索V-N微合金化在低碳贝氏体钢中的应用,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能谱仪(EDS)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轧后保温与直接淬火两种工艺生产的钒氮超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直接淬火后600℃回火,材料的屈服强度为805 MPa,较轧态提高200 MPa,而直接淬火回火比轧后保温回火强度高65 MPa;回火后伸长率始终高于轧态.600℃回火时贝氏体基体上存在大量纳米级V(C,N)析出颗粒,对屈服强度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直接淬火钢回火后组织稳定性更高,析出物更加细小弥散.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以无碳化物贝氏体为主要组织的1500 MPa级Si-Mn-Cr-Ni-Mo系超高强度钢,对比研究了实验钢轧后经空冷、先水冷至550℃后空冷和先水冷至450℃后空冷3种冷却工艺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实验钢轧后直接空冷获得无碳化物贝氏体+少量M/A组织,先水冷后空冷得到无碳化物贝氏体+少量马氏体组织。组织中对性能尤其是韧性性能有显著影响的残留奥氏体薄膜的形貌和分布随冷却工艺的变化而变化,空冷冷却残留奥氏体薄膜分布在贝氏体铁素体板条间,先水冷再空冷冷却残留奥氏体薄膜不仅存在于贝氏体铁素体板条间,在板条内部也可以观察到少量细小的膜状残留奥氏体,分割贝氏体铁素体板条,起到了细化晶粒的作用,有益于实验钢力学性能的提升。先水冷至550℃后空冷,实验钢的抗拉强度可达1600 MPa,-20℃冲击吸收功为28 J,具有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如何将大面积低精度数据与局部高精度数据进行融合,统一编制图件,是地球物理综合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位场数据融合主要对低、高精度数据重叠区进行融合,为了提高融合效果,保持重叠区高精度信息,本文提出了基于Curvelet域的结合区域梯度的边界衰减方向加权融合算法。该法利用尺度和梯度调节衰减函数对不同方向的Curvelet系数进行加权处理。理论分析及中国南方中扬子地区的区域航磁数据融合实例表明,本文算法可以在保持局部信息的前提下,能够以较小的重叠区域,实现不同精度数据间的融合,重叠区数据精度高,同时避免了高频震荡、异常扭曲等边界效应。  相似文献   
4.
船用柴油机曲轴推力盘在运行过程中推力面产生大量放射状裂纹,在随后修补裂纹过程中发生开裂失效。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透射电镜实验分析和断口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断裂的推力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修补工作未完全消除的陈旧性裂纹,是推力盘产生崩裂的裂纹源;推力盘低温冲击韧性较低,脆性大,修补过程采用的感应加热方式引起了难以消除的的热应力,最终造成推动盘开裂。  相似文献   
5.
磁异常的分形机制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垂直磁化直立矩形柱体模型的理论分析和推导,建立了模型并进行了正演模拟计算,分析了磁异常分形的地质地球物理意义。分析认为磁异常具有分形结构,分维值与浅源磁化率分布有关,并受其埋深、延深等几何因素的影响。计算了内蒙古巴彦浩特盆地航磁异常的分维数,结果表明分形能突出异常特征,更好地对岩性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6.
工程物探方法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其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与传统地球物理方法相比,探地雷达具有快速便捷、操作简单、抗干扰和场地适应能力强、探测分辨率高等方面的优势.笔者应用探地雷达对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公山边坡的滑坡体进行了勘查,查明了该滑坡体中滑动面的埋藏分布情况;并通过对滑坡体周边岩面的起伏状...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模拟技术并结合SEM和TEM分析方法,研究了含钒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在轧后快速加热回火过程中不同回火温度对其组织、显微硬度及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回火的试验钢组织为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经高温回火后,组织中出现了多边形铁素体,随回火温度的增加,板条贝氏体数量减少,多边形铁素体数量增加.在600℃以下回火时,析出相主要是沿位错析出;在600℃以上时,以晶界析出和沿位错线析出两种方式存在.高的加热速率、较短的保温时间不利于位错的回复消失以及碳元素和钒元素的扩散,故随回火温度的增加,析出相的数量增多,但尺寸变化不明显.基体中存在两种尺寸的纳米级析出相:一种是只含有V,尺寸在15~20 nm的V(C,N);另一种含有V、Cr两种元素,尺寸在10 nm以下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V,Cr)(C,N)复合析出相.当回火温度为600℃时,试验钢具有最高的硬度值,332 HV.试验钢硬度的变化是回火后贝氏体组织粗化、位错亚结构的回复软化以及第二相析出的强化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仪(EDS)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N含量的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相的成分、尺寸、形貌以及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低氮含量的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高氮含量的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少量的针状铁素体。当实验钢中V/N比为3.4时,通过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综合作用,可以使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增加231MPa和95MPa。与氮含量低的钢相比,高氮含量的钢具有更细小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亚结构,且析出相尺寸减小,体积分数增加。基体中存在两种尺寸的纳米级析出相:一种尺寸在10~15nm之间,为V(C,N)析出相,弥散分布在贝氏体板条内部;另一种是含有Cr和V尺寸在10nm以下,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V,Cr)(C,N)复合析出相。  相似文献   
9.
波速测试中,决定波速测试精度的关键在于判断弹性波到达的初至时刻。实际测试中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使得初至时刻难以判别,这是长期以来困扰从事波速测试技术人员的难点。其中预埋套管对波速测试的数据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套管内的部分,套管以下的深部测试数据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套管对深部数据的影响是如何形成的,套管长度、材质与数据受影响的深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除套管本身的长度、材质以外,数据受影响的深度与其他因素有没有关系?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构建了一个简化的波速测试模型,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最终推导出了沿套管传播的折射波对直达S波影响深度的简易计算公式;并对钻孔波速测试中套管的选材、套管长度的确定给出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浅层地震勘察中的随机噪声压制,笔者提出了Curvelet域非线性阈值衰减的随机噪声压制算法,利用Curvelet分解细节估计噪声方差,得到了较好的噪声估计效果。通过给出的模型算例及台山核电厂某地震资料的处理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压制随机干扰,同相轴连续性与剖面信噪比比传统小波方法显著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常规滤波处理方法在压制噪声的同时对有效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