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0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碳纤维发展概况所谓碳纤维(下称CF),就是有机纤维或沥青纤维经碳化处理之后而形成的碳素纤维。碳纤维最早始于19世纪末。爱迪生为制作电灯的织热灯丝,将棉丝和麻丝等有机纤维经高温碳化处理,制成碳丝。由于产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软化点的乙烯裂解焦油调制的各向同性沥青为原料。通过热失重和差热分析,得到不同沥青的DTA和TG曲线,并通过计算机拟合逼近处理,求出沥青样品的氧化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数据。不同软化点调制的沥青,其氧化级数均为一级反应,而软化点与氧化反应活化能间没有明显规律性关系,但升温速率对氧化反应的影响有明显规律。说明通过热分析可以预测不同沥青的预氧化碳化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3.
朱本松 《合成纤维》1989,18(1):20-28
本研究以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和苯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SEP)为界面活性剂(相溶化剂),研究聚苯乙烯等规聚丙烯(PS/PP)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PS/PP两成分体系和添加界面活性剂后三成分体系的相态结构及相界面形态。为制取结构稳定的PS/PP系共混物,进一步制取具有特殊性能约PS/PP共混纤维提供实用的工艺条件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热分解型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异丙苯(简称DCP)为引发剂,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溶胀剂、浸渍时间、浸渍温度对尼龙-66纤维化学交联反应的影响。通过测定交联后纤维溶解性能的变化,确定纤维交联反应的程度:通过对纤维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广角衍射强度以及强伸度的测定,进一步阐明了化学交联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5.
PS/PP共混物的相结构和分散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对聚苯乙烯/等规聚丙烯(简称PS/PP)共混物的共混条件和相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且应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分散粒子的分布。寻求共混工艺与共混聚合物相结构及分散状态的内在联系,其目的为制备具有稳定相结构、性能优越的非相容性PS/PP共混纤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粘度法研究了各种交联剂对聚乙烯醇(PVA)的交联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硼酸、交联剂-B是PVA良好的交联剂。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国产各向同性石油沥青纤维的氧化性能进行分析,给今后深入系统地研究其氧化规律打下基础,本文用自制的氧化炉将软化点在220~243℃范围内的四种沥青纤维于空气中进行了预氧化处理,对原丝及预氧化丝进行了增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分析和在氯仿中的不溶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氧化条件下,沥青纤维的分子之间产生了交联结构,预氧化丝的耐热性和不溶解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说明国产通用级石油沥青具有制造碳纤维所需的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聚合物流变原理,采用共混纺丝方法,制成具有麻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异形聚丙烯竹节纤维。应用各种测试手段,对共混聚丙烯竹节纤维的成形条件,形态结构和聚集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纤维为多相结构,纤维内部有大量贯穿的孔洞,微孔,表面有许多网络状裂缝和沟槽,竹节部分有很好的刚性和高卷曲度,竹节沿纤维呈随机分布。纤维手感粗糙,酷似天然麻纤维。  相似文献   
9.
活化工艺对活性炭纤维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粘胶纤维活化条件(如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活化剂浓度)对ACF的孔径分布、孔结构参数、晶格参数、纵横断面、元素烧蚀率的影响及ACF在活化过程中的差热分析(热分析现象的原因).研究表明,ACF微晶结构的变化(表现在d002增大,Lc、M减小)在比表面积增大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粘胶基ACF的微孔在一定范围内,较大的平均孔径可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ACFD的比表面积增大;同时ACF的Tb和T1/2都逐渐增大,表明随纤维各元素逐渐被烧蚀,其活性反应点逐渐减少,与纤维的比表面积逐渐增大现象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共混丙纶的结构和亲水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X衍射、扫描电镜、差热分析、光学显微镜对共混丙纶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36D/PP和P-528/PP共混丙纶,均为基体-微纤型两相结构。P-36D和P-528的加入,对共混丙纶的结晶性影响不大,对形态结构有很大影响。共混丙纶的亲水性(吸湿性和保水性)与纤维的形态、结构、组成高聚物的性质以及共混比有着密切关系。 P-528/PP共混丙纶的亲水性,明显高于P-36D/PP共混丙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