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12篇
能源动力   24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硫化氢(H_2S)在常压范围内对甲烷(CH_4)燃烧特性的影响,采用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PRO中的0-D和PFR反应器研究H_2S浓度、过量空气系数、压力和温度对CH_4点火延迟及还原NO的影响,并通过敏感性和生成率分析揭示其化学动力学机理.模拟结果表明:H_2S的存在促进活性基团(H,O,OH,HO_2,HO_2和H_2O_2)的生成速率,从而缩短预混气点火延迟时间,且在低温下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预混气点火延迟时间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压力增加亦有利于缩短点火延迟时间. H_2S可降低CH_4/H_2S还原NO的温度,主要由于H_2S降低CH_4的反应温度,使还原性基团CH_i在较低温度下产生;但同时H_2S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O的还原效率,且在贫氧气氛中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微波结合活性炭的微波敏化方式可大幅提高Fenton试剂氧化能力,为研究产物的生成路径及微波、活性炭、H2O2之间的关联性,自制不同孔隙材料及不同Fe含量的碳材料,采用多组对照实验验证产物O2、CO、NO2的可能生成路径及微波、活性炭的作用,最终得到微波敏化下的芬顿试剂催化氧化NO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活性炭加微波的敏化方式后,NO脱除效率可从33.1%提高至46.3%,O2生成量从6.9%增加到18.6%,同时伴随着体积分数68×10-6的CO生成; O2可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及Fe2+的催化作用产生; C及NO只能被芬顿反应过程中生成的·OH、HO2·氧化成CO及NO2;微波可强化体系内所有可发生反应,活性炭能进一步提高微波敏化的前提是发达的孔隙,同时活性炭中存在的部分Fe元素参与到了芬顿反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稀释采样方法对一台220 MW煤粉炉(锅炉A)及一台300 MW的CFB锅炉(锅炉B)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前后PM2.5进行现场采样。通过ELPI测定PM2.5的粒径分布;采用SEM分析PM2.5的显微结构;采用EDX及ICP-OES分别对分级PM2.5中次量及痕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锅炉A和B除尘前后对应的PM2.5粒数及质量浓度分布均不同;锅炉A和B产生的PM2.5分别以较为光滑球形和不规则形状为主,锅炉A除尘后PM2.5呈表面粗糙球形,锅炉B除尘后PM2.5单颗粒形貌特征不变;锅炉A和锅炉B产生的PM2.5除尘前后在各粒径段中Si、Al、Fe、Ca和Mg含量基本一致,As、Cd和Se含量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除尘后锅炉A产生PM2.5中As和Se含量增加,且在亚微米PM2.5中As和Se含量的增加更明显,锅炉B除尘后PM2.5中As和Se含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高效回收脱硫浆液余热,必须探究不同工艺对泵功的影响,不凝结气体温度、压力和溶解度对闪蒸影响。针对石灰石-石膏、镁法、双碱法脱硫工艺,应用Aspen Plus进行物性仿真。气体溶解度与压力成正比,非线性,各工艺的CO_2与SO_2的含量相近,在10 kPa都未超过33 kg/h。SO_2与CO_2含量尽不相同,与反应成分有关,石灰石法中SO_2与CO_2含量在100 kPa时是在10 kPa时的8.1倍,镁法与双碱法各为7.02倍与6.89倍。低压中比凝结气体的比重更小,利于水的回收,不凝结气体的蓄热能力弱,低压时对余热回收影响不大。各工艺的泵功压力曲线皆为双凹线,中间有拐点,分别为14 kPa、13.1 kPa与12.3 kPa。综合闪蒸效率与泵功消耗,三种工艺的尾部压力不宜低于11 kPa。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褐煤的碳黑生成特性与Na在煤衍生碳黑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研究分别担载了空白、物理吸附态Na (ANa)与离子可交换态Na (INa)的酸洗伊敏褐煤在沉降炉中不同停留时间下热解所产生碳黑的产率、表面与整体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表面增长阶段,褐煤的碳黑产率增幅远超焦油产率降幅;当停留时间足够长时,碳黑产率有所降低,含氧官能团含量升高;担载Na可以降低碳黑产率,但INa对碳黑的抑制作用比ANa强得多,且INa可以使热解气溶胶中醚与砜的含量升高.这些现象说明:在褐煤二次热解过程中,小分子芳香化合物、脂肪族物质与轻质气体也会通过表面增长提高碳黑产率.褐煤热解气中含氧物质可以在停留时间足够长时表现出对碳黑的氧化作用. INa可以保持与焦炭或挥发分之间有机结合状态,在一次热解过程减少初级焦油释放,在二次热解过程中促进挥发分与含氧物质结合;而ANa在一次热解过程中作用不明显.在二次热解过程中,气化的ANa与INa抑制碳黑形成的作用机制相同.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氨法脱除二氧化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低浓度氨水强化结晶低能耗捕集CO2的工艺,采用新型的氨水乙醇混合吸收液,利用半连续鼓泡反应系统考察停留时间对结晶的影响。发现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晶体产物的粒径分布逐渐改善,平均粒径亦在前30 min保持一定增长速率,晶体形貌趋于完整,且结块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综合考虑,该实验条件下较适宜的停留时间为30~40 min;同时对结晶动力学进行初步探索,确定了该实验中晶体的生长机制为粒度无关生长,并给出了晶体成核速率与生长速率的生长动力学模型为B0=4.172×106G1.090。为接下来新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并对实际工艺的发展和改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燃煤锅炉PM2.5控制现状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妍婷  杜谦  高建民  曹阳  董鹤鸣  韩强 《节能技术》2013,31(4):345-348,352
燃煤锅炉消耗大量煤炭,对大气环境中PM 2.5含量影响很大。对燃煤锅炉PM 2.5的治理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即包含一次可过滤颗粒物和一次可凝结颗粒物的治理,也包含对二次颗粒物前驱物SO2、NOx等的治理。本文从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治理角度,论述了燃煤锅炉PM 2.5的产生、控制现状,提出了PM 2.5控制技术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宽带梳状谱干扰信号存在峰均值功率比(PAPR)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包络优化法,采用了优化初相的快速搜索技术,不失真地降低了信号的PAPR。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验证了采用新方法而设计的梳状谱信号当N>20时可将PAPR降低到2.6 dB以下,方法简单,其适应性和可行性强,且子载波数目越多就越能显著提高搜索速度。  相似文献   
9.
循环浆液pH值对湿法烟气脱硫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引言湿法烟气脱硫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脱硫技术[1]。现阶段我国大型火电机组以引进湿法脱硫技术为主。值得重视的是,我国在引进湿法脱硫技术后,应注意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及改进,应加大对湿法烟气脱硫过程的基础研究力度,加深对脱硫过程的了解[2]。对于石灰石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循环发电技术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先进动力循环之一,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灵活的能源体系的重要攻关技术。工质品质是贯穿发电机组设计分析、运行调整等环节的关键问题,深刻影响发电机组的运行安全与经济效益。由于S-CO2循环发电技术采取了全新工质,工质品质规范亟需重新建立。本文分析了S-CO2工质品质规范化所需考虑的问题,包括杂质种类、对工质物性、循环效率、材料性能及安全性的影响等,总结了可供参考的工业规范及研究成果。结果表明:杂质种类应结合CO2的不同来源确定;工业上相关领域具有较充分的成熟经验可供参考;现有研究成果尚不足以成为工质品质规范化的依据,主要问题包括涉及的杂质种类有限、多数研究涉及的工作条件较局限(温度、压力、金属选材等)、混合杂质的研究较少、部分杂质缺乏含量的针对性研究、部分杂质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等。针对以上问题,对后续工作提出了建议,以期为S-CO2工质品质规范化提供参考,促进S-CO2循环发电技术的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