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28篇
矿业工程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4层框架结构为原型,对其进行了配重模型设计,并且运用结构设计和分析软件ETABS对原型和模型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由模型分析结果按照相似关系反推原型反应,并将其与原型分析值进行了比较,从而研究了配重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关系。  相似文献   
2.
框架-摇摆墙结构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框架摇摆墙结构依据框架与摇摆墙连接构件的连接属性可以将其分为框架摇摆墙刚接体系和框架摇摆墙铰接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框架摇摆墙结构的工程实用性,本文依据连续化假设及协同工作原理提出了框架摇摆墙铰接体系和框架摇摆墙刚接体系的内力和位移的简化计算方法,以利于框架摇摆墙结构在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分析,并比较了在摇摆墙截面不同情况下结构的内力分布和位移分布。结果表明,框架摇摆墙铰接体系的顶点位移不随摇摆墙刚度的改变而改变,摇摆墙的作用只是平均各层的层间变形,而刚接体系的顶点位移与摇摆墙的刚度有关,刚接连梁的存在可以增加结构的刚度。  相似文献   
3.
设置少量剪力墙的多层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在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表现出来的震害主要为建筑物破坏时未能实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本文通过pushover非线性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新旧抗震规范中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提高对“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影响程度,并探讨了加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少剪力墙框架结构能够更好地保证“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并联复合隔震体系非线性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并联复合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逐渐增加摩擦滑板的数量来调整隔震层摩擦承压比的大小。分析了复合隔震体系不同摩擦承压比对隔震层滞回特性、基底剪力系数以及复合隔震体系非线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隔震结构的非线性特性与摩擦承压比的大小及地震烈度大小有关,在合理的摩擦承压比取值范围内复合隔震结构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摩擦承压比对并联复合隔震体系隔震性能的影响,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开展不同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下不同摩擦承压比的并联复合隔震体系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深入分析并讨论并联复合隔震体系的不同摩擦承压比对基底最大剪力系数、基底最大位移、隔震层滞回特性以及并联复合隔震体系非线性性能的影响。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摩擦承压比是影响并联复合隔震体系隔震性能的关键因素,可根据摩擦承压比的不同,设计出不同参数的并联复合隔震体系,在合理的摩擦承压比取值范围内并联复合隔震体系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此外,并联复合隔震体系的基底最大剪力系数与摩擦承压比之间存在一个最优关系,并联复合隔震体系的非线性特性与摩擦承压比的大小及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建立并联复合隔震结构运动微分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并研究了不同加速度峰值下,给定摩擦承压比的多自由度并联复合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最大基底剪力、最大基底剪力系数、最大层间位移、层间速度、层间加速度等地震响应以及隔震层的滞回特性,并与普通抗震结构、夹层橡胶垫隔震结构、摩擦滑移结构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并联复合隔震结构由于充分利用了复合隔震支座的优点,能够显著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并且具有优良的滞回耗能特性。  相似文献   
7.
并联复合隔震支座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拟静力试验对并联复合隔震支座的恢复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联复合隔震支座由夹层橡胶垫和摩擦滑移支座并联复合组成。分别调整橡胶垫和摩擦滑移支座上竖向力的大小,对三种支座的恢复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并联复合隔震支座充分融合了橡胶垫隔震支座和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的优点,改善了采用单一隔震支座的缺点,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push-over方法对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在三种罕遇地震烈度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交错桁架体系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及塑性铰的发展过程,并对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管桩振动台模型试脸,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单桩基础结构体系的上部结构加速度放大系数、桩顶最大剪力和最大倾覆弯矩响应幅值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管桩结构体系的各种地震响应不仅与输入的加速度幅值有关,不同的上部结构和场地的动力特性也影响管桩基础地震响应幅值的变化趋势;坚硬场地上结构的地震反应与结构有关,软弱场地上结构的地震响应与场地有关;实际桩-土-上部结构体系不是一个简单结构,必须整体考虑上部和下部结构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0.
砌体复合隔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树标 《工程力学》1999,3(A03):615-618
本文对现有隔振方法的分析入手,提出了复合隔震体系模式。分析了这种体系的可行性及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