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未确知测度评价建筑企业信用等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文  石华旺 《山西建筑》2007,33(25):230-231
分析了建筑企业信用等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未确知测度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采用信息熵的理论给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应用一个实际例子说明了此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载体桩质量不容易控制的特点,在剖析载体桩承载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载体桩质量的各因素,并引入粗糙集理论,建立了影响因素约简模型。以邯郸地区载体桩工程为例,通过模型约简得出最小的影响因素集,从而确立了影响载体桩质量的核心影响因素,为载体桩的质量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该方法克服了目前人们以主观和定性分析为主的缺点,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就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征问题,进行室内模拟试验与分析,试验采集了不同试验工况下埋地管道不同部位应力应变、管周不同位置土压力以及变形特征,得出了管道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管土相互作用规律,从而判断埋地管道关键部位受力性状,并可为荷载作用下埋地玻璃钢夹砂管涵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免疫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免疫系统学习机理的优化算法.本文在免疫算法的新抗体产生和群体更新策略分别采用基于遗传操作和基于信息熵的改进.它相比较标准遗传算法而言具有很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性.最后,应用一个工程实例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模拟涵洞受力状态下的玻璃钢夹砂管进行室内疲劳试验,试验研究表明,玻璃钢夹砂管管涵经250万次疲劳加载后,承载力和环刚度降低不显著,没有发生分层开裂和脆断,完全符合公路涵洞实际应用要求。在室内疲劳试验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公路规范的玻璃钢夹砂管疲劳寿命的预测公式,并分析了影响玻璃钢夹砂管疲劳性能的因素,为玻璃钢夹砂管在公路涵洞推广使用中的耐久性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6.
玻璃钢夹砂管道性能优良,常被用作地下管道,但许多国家因其造价相对于传统埋地管道较高而不予采用。以管道环刚度为参考指标,对DN1500玻璃钢夹砂管进行优化设计,旨在降低管道成本。首先,对DN1500管道环刚度进行试验测试,运用ANSYS对管道环刚度进行模拟计算;将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ANSYS分析管道环刚度的可行性。其次,运用ANSYS分析管道层数、纤维体积比、交叉缠绕层体积比、纤维缠绕角度等参数和环刚度的关系,得到环刚度与四种变量的关系。最后,利用MATLAB与ANSYS联合仿真技术,结合PSO智能算法对管道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管道满足环刚度的要求,同时体积相对于原管道减少了12%。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筑工程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模糊数学和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建筑工程质量等级的综合评价中,提供了一条定量、客观评价建筑工程质量等级的智能化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水化热系数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的影响,从高层建筑基础与水工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的不同点角度出发,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确定了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系数较适宜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9.
为了正确预测煤层顶板的稳定性和危险性,根据影响煤层顶板的稳定性分类的一些主要因素,应用物元理论建立了煤层顶板的稳定性判别与预测模型:给出了煤层顶板的稳定性评价的物元关联函数及物元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适合可拓学理论的煤层顶板的稳定性等级分类标准;采用指标的综合权重,充分利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各自带来的信息。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适合于煤层顶板稳定性的评判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内涵及评价因素,阐述了如何架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绿色建筑评价中的特点,介绍了两种适合的评价方法,以使绿色建筑评定工作更客观,使绿色建筑评价系统化、模型化、数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