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1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201篇
电工技术   415篇
综合类   528篇
化学工业   730篇
金属工艺   289篇
机械仪表   349篇
建筑科学   544篇
矿业工程   254篇
能源动力   112篇
轻工业   732篇
水利工程   288篇
石油天然气   310篇
武器工业   83篇
无线电   4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5篇
冶金工业   216篇
原子能技术   40篇
自动化技术   6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1年   5篇
  197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地沟油为改性剂,利用催化剂作用,在常温水相条件下对湘潭海泡石原矿粉进行了表面非极性化改性,制备表面疏水的海泡石粉体。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化学滴定及表面电位等测试技术对矿粉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表面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地沟油对海泡石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2.
试验终端是高压直流电缆电气性能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基于交流电缆水终端建立了直流电缆水油终端模型,并得到了直流电场下的电场和电荷分布.为研究不同形式电压下高压直流水油终端中电场强度及其电荷密度分布,首先建立了水油终端电场-空间电荷仿真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空间电荷的注入以及空间电荷和电场的相互作用;接着将仿真结果与试验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随后,基于该仿真模型分析了直流电压及6种不同形式冲击电压下水油终端的电场强度、电荷密度分布规律,并与GB/T 31489.1规定的6种冲击电压下水油界面处的场强与电荷密度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雷电冲击电压在水油界面上产生的场强幅值最大,超过了水的击穿场强.因此水油终端不适用于雷电冲击试验.论文研究可为高压直流试验终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热通量芯片干冰冷却降温性能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热通量芯片的冷却散热问题,利用具有巨大升华潜热以及极低初始温度的干冰作为散热流体,通过建立干冰冷却的散热器模型,对散热器散热空间内干冰冷却降温过程的热流场进行模拟仿真,对干冰冷却的芯片降温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干冰入口半径为6 mm,散热器针柱直径为2 mm、11×11均匀分布的散热效果最好。随着干冰流速逐渐增大,芯片温度达到稳定时间越快,流速为0.20 m/s时稳定温度为15.49℃,远低于芯片结温,0.06 m/s的流速即可达到芯片安全温度。干冰流速为0.20 m/s,在10 s时散热空间内已充满干冰,降温效果更好。功率为125 W时,干冰冷却也可将芯片中心测点(A点)温度稳定控制在49.47℃之下。此外,对比分析了P0=65 W下的水冷式冷却降温与P0=95 W下的干冰冷却降温性能,得出水冷式冷却稳定后的温度停留在74.2℃,干冰冷却稳定后的温度为15.49℃,干冰冷却降温的芯片整体温度分布更均匀,冷却效果更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热通量芯片干冰冷却降温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The RTS technology can produce ultra-low sulfur diesel at lower costs using available hydrogenation catalyst and device.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ixing proportion of secondary processed diesel fuel in the feed, the content of nitrogen compound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the feed increased, leading to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deactivation rate of the primary catalyst and the shortening of the service cycle.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eason of catalyst deactivation, the effect of mixing secondary processed diesel fuel oil on the operating stability of the catalyst in the first reactor was investigated in a medium-sized fixed-bed hydrogenation uni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itrogen compounds mainly affected the initial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but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catalyst. The PAHs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initial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but could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 the deactivation of the catalyst.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 of catalyst deactivation and the study of RTS technology, the direction of RTS technology process optimization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stability of catalyst was improved obviously after process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重法研究了不同机械活化程度的超细铁矿粉一氧化碳还原特性,并对其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活化有利于一氧化碳还原铁矿粉,机械活化时间越长,反应特征温度越低,活化480 min的铁矿粉的反应峰值温度比未活化的矿粉低217 K。机械活化时间越长,反应活化能越低,但反应机理未发生变化,界面反应一直是限制性环节,活化480 min后的铁矿粉的反应活化能比未活化时低31.23 kJ/mol。机械活化对于一氧化碳的还原铁矿粉的逐级反应进程有明显影响,对于未活化的铁矿粉而言,逐级反应层次不分明,而对于活化后铁矿粉的逐级反应层次分明,而且活化时间越长,层次越分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利用液化天然气(LNG)余冷和氨供冷的低温制冷系统性能。方法:利用MATLAB建立两个系统的热力学和经济学模型,在基本参数下,选择适合LNG低温制冷系统的工质质量分数,同时分别改变冷间温度和制冷量,对两系统的热经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乙二醇质量分数增加,LNG质量流量、系统功耗、蓄冷量增加,制冷系统性能系数(COP)减小,而乙二醇质量流量不变;随着冷间温度的升高,系统COP增大,而工质质量流量、功耗随之降低。同样,随着制冷量的增大,质量流量、功耗均升高,而氨低温制冷系统COP不变,LNG低温制冷系统COP增加,在5~20 kW时LNG低温制冷系统COP低于氨低温制冷系统,而20~30 kW时相反。经济性能对比表明:LNG低温制冷系统的投资费用远低于氨低温制冷系统。结论:在相同工况下,利用LNG余冷的低温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学性能优于传统的氨低温制冷系统。  相似文献   
7.
8.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复杂多样,针对该区构造演化规律不清的问题,运用构造解析、层序地层学等研究方法,通过地震剖面分析和相干体切片技术,明确了陆西凹陷早白垩世断裂体系与构造演化过程及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早白垩世以来,陆西凹陷构造样式主要包括半地堑构造样式、滚动背斜构造样式、断块构造样式。依据构造样式形成时间可划分出4个构造演化时期:初始裂陷期(九佛堂下段沉积期)、沉降拗陷期(九佛堂上段沉积期)、稳定沉降期(沙海组沉积期)、回返萎缩期(阜新组沉积期)。研究结果认为,早期形成的断块型圈闭和晚期压扭性构造运动为构造圈闭成藏的主控因素,沉降坳陷期发育的多期扇体为油气成藏提供储集空间,多期次构造运动有利于油气运移和大规模构造油气藏的形成。研究结果为确定陆西凹陷东陡坡的有利勘探方向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对航天器或者雷达天线进行隔振是减少其受到振动载荷的有效方法。采用一种基于3-SPR并联机构的稳定平台进行主动隔振。建立上平台坐标系、下平台坐标系、全局坐标系,分析推导3个坐标系的姿态变换矩阵,将3-SPR并联机构作为稳定平台进行运动学和静力学特性分析,建立包含下平台和上平台同时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及其静力平衡方程和静力传递矩阵,提出主动隔振原理和隔振控制方法,并进行算例验证。为该并联机构稳定平台的优化设计和工程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带电作业虽然保证了电网的不间断运行,但相较于传统的方法增加了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危险性的问题,展开了带电线路中施工机械安全距离作业下的临界电场研究。首先,论述了输电线路一般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提出现有带电作业中安全距离确定方法的弊端。进而建立可移动吊塔带电作业有限元模型,以110 kV 和220 kV 交流输电线路为例,研究安全距离下的临界电场,计算并得到不同作业位置的临界电场阈值,并且在现场进行了电场强度、安全距离的实测验证,从而为施工机械临近电安全距离预警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可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