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套筒灌浆连接已发展为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的主要方式,但其在高温作用后循环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研究仍有待深入。为此,针对钢筋直径为20mm的36个套筒灌浆连接开展高温后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设置常温、200℃、400℃、600℃等四种历经温度作为试验变量,采用单向拉伸、高应力反复拉压、大变形反复拉压等三种加载工况。结果表明:升降温过程中高强灌浆料未出现爆裂现象;连接极限荷载随温度下降但是降低幅度最大不超过7.6%;当经历最高温度不超过400℃时,发生套筒外钢筋断裂失效,而经历最高温度为600℃时,发生钢筋与灌浆料黏结滑移失效;当经历最高温度为600℃时,套筒中部仍然保持弹性状态;采用屈服比(不小于1.0)、强度比(不小于1.25)与延性比(不小于4.0)评价套筒灌浆连接性能,其相应取值分别为1.2~1.3、1.4~1.6、8.2~18.7。此外,基于套筒灌浆连接材料组成与受力特征的分析,认为其可能的失效模式为套筒外钢筋断裂、钢筋与灌浆料黏结滑移两种形式之一,且承载力取决于二者之间的较小值。  相似文献   
2.
化工生产行业与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特别是目前,对于化工生产工艺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化工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是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超滤技术作为化工生产当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和工艺,其自身高效节能的特性,并且分离效果极佳,被逐渐的利用到化工生产的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再生砂取代率对3D打印再生砂浆早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在3D打印再生砂浆中加入不同掺量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探究了纤维掺量对再生砂浆打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砂的掺入加速了3D打印再生砂浆早期强度的增长,50%、100%再生砂取代率的3D打印再生砂浆的湿坯强度增长速率分别是无再生砂砂浆的3.2、16.7倍;适量纤维的掺入不会影响再生砂浆早期强度的增长速率,而过多纤维的掺入将对再生砂浆早期强度的发展起负作用.  相似文献   
4.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维6自由度振动台试验,得到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基于实测地震反应的深入分析,发现在同一地震动输入下,各楼层的最大层剪力、最大倾覆力矩沿高度总体上呈递减趋势。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各楼层的层剪力、基底剪重比、倾覆力矩随之增大。通过对试验数据拟合,分别得到结构的剪力系数和动力放大系数计算公式。弹塑性阶段前期结构动力放大系数下降较快,而在弹塑性阶段的后期其下降速度趋于平缓。通过对试验模型结构整体和各层间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特征参数的分析,建立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和层间刚度退化四折线型恢复力模型。最后基于破损程度的分析,提出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不同破坏状态下的性能指标,并进一步采用变形和能量组合的双重破坏准则对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5.
灌浆料是套筒灌浆连接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36个试件的单轴受压试验,设置静、动态加载应变率,研究高温后灌浆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预烘干(105 ℃、120min)结合升温速率5 ℃/min的复合措施抑制了灌浆料(抗压强度85.7MPa)的爆裂;灌浆料试件的失效模式为竖向通缝式开裂;动态加载应变率(0.067s-1)下的高温后试件峰值应力普遍高于静态下的值,最高可达29.6%;高温后灌浆料应力-应变归一化曲线包括上升、下降两部分,二者均呈现非线性发展特征;通过试验数据的拟合分析,建立高温后灌浆料单轴受压归一化静动态本构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高温后套筒灌浆连接高应力反复拉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率先实现模拟对象的套筒外钢筋断裂,且模拟对象的荷载-位移曲线、峰值荷载等特征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并得到400℃为高温作用后套筒灌浆连接失效模式转变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6.
灌浆料是套筒灌浆连接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36个试件的单轴受压试验,设置静、动态加载应变率,研究高温后灌浆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预烘干(105 ℃、120min)结合升温速率5 ℃/min的复合措施抑制了灌浆料(抗压强度85.7MPa)的爆裂;灌浆料试件的失效模式为竖向通缝式开裂;动态加载应变率(0.067s-1)下的高温后试件峰值应力普遍高于静态下的值,最高可达29.6%;高温后灌浆料应力-应变归一化曲线包括上升、下降两部分,二者均呈现非线性发展特征;通过试验数据的拟合分析,建立高温后灌浆料单轴受压归一化静动态本构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高温后套筒灌浆连接高应力反复拉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率先实现模拟对象的套筒外钢筋断裂,且模拟对象的荷载-位移曲线、峰值荷载等特征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并得到400℃为高温作用后套筒灌浆连接失效模式转变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振动台试验对预制再生混凝土框架不同楼层处的后浇边节点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对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延性特征、刚度退化等进行了研究,为采用后浇节点的预制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并对后浇节点的新旧混凝土叠合面这一薄弱环节提出了加强后浇节点抗震构造的设计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后浇边节点破坏过程与普通混凝土边节点十分类似,可分为初裂阶段、通裂阶段、极限阶段、破坏阶段;再生混凝土边节点的延性等抗震性能仍满足相应抗震设防要求;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可采用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节点抗剪承载力修正后的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8.
隐含碳排放限值是建筑结构碳排放量化调控与减碳目标保障的关键指标。本文从社会“碳中和”所需减碳路径出发,依据建筑结构保有与需求量中的新建与既有结构构成比例,提出减碳目标分解方法,为既有结构低碳维护与新建结构低碳设计提供与宏观年度减碳需求相匹配的限值预设依据。依托“双碳”目标的减碳需求构建行业预期发展情景,得出在维持现状、常规预估、拆除限制、减量预估四类典型情景下,2022年我国新建建筑结构隐含碳排放限值分别为442.6 kg CO2e·m-2、456.2 kg CO2e·m-2、485.9 kg CO2e·m-2、616.0 kg CO2e·m-2(对应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给出2022—2060年建筑结构建造与维护碳排放限值的变化趋势,厘清了新建结构总量控制、既有结构延寿等减碳措施促使结构单体隐含碳排放限值宽松的成效。进一步从概率化调控、区域特征量化、可操作性、数据驱动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建筑结构隐含碳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建筑拆解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集成体系,解决目前拆解工程缺乏系统性理论与技术指导的现状,从建筑固废的产生源头提升资源可再利用率。从建筑结构拆解设计、拆解施工和资源化再利用等多角度,提出了拆解原则、拆解设计步骤及拆解施工安全要求,分析了建筑拆解的关键技术,讨论了拆解工艺方法和顺序与不同层级的资源化再利用之间的逻辑关联,形成了拆解工程学的理论架构。同时,进一步剖析了建筑拆解工程与传统建筑拆除模式的区别,并提出目前建筑拆解理论构成上还有待解决的难题。依托建筑拆解工程学理论,可以实现建筑固废减量化,改善资源化效率,改变传统建筑工程高投入、多污染的桎梏,为建筑工程可持续性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一个2跨2开间的6层预制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地震反应,基于有限元软件SAP2000,采用弱化后浇节点截面面积的方法分别建立了节点截面面积为实际节点截面面积1,0.8,0.75,0.7倍的4个三维框架模型。在8度设防地震水准(0.370g,SHW)作用下对各框架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并对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值与振动台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类预制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后浇节点截面面积弱化系数在0.75~0.8之间选取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